一本书改变世界观——《经济学通识(第二版)》读后感
“改造世界,非经济学所长;改造世界观,却是经济学的强项。”——《经济学通识(第二版)》封面上赫然写着的宣言,很不幸中招,我真的被它变了世界观,发现很多曾经以为的因果关系其实应该倒过来看。
一、“调控”的祛魅
在我看来,贯穿本书的主旨就是在资源、生命皆有限的前提下,人们怎样通过制度调整去分配资源。它让读者思考资源配置的最优方式、房价居高不下的真正原因、钱与人二者之间哪个更温情、”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究竟能否决定价格、失业的人群是否别无选择、汇率背后的实质含义、公共政策达成过程的非理性等等,如果归结为一句话,我冲口而出的是:怪不得”资本主义“发展得这么好。忽然,我意识到自己的先入为主:”资本主义“——作为这本书的读者,不应该这么意识形态——应该说是”市场经济“。
是的,随着本书对中国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的诸多问题的剖析,我越来越对”宏观调控“的作用产生质疑。以前,总是迷信”调控“,总是盼望”调控“,但是,这本书让这个词汇的魔性褪色,让读者看到”调控“不是万能,甚至是祸根,从而还原了一个清爽爽的存在。
二、原来有这么个学科
以前知道哈耶克就是个法学家,也仅仅是在法理学的课堂上会听到这个名字。作者却多次提到这个人,俨然视之为经济学家的阵列。然后谈到科斯这个名字时,直接出现了“法律经济学”这个名词。
通书读完,恍然大悟,原来我们现在众多同行都梦寐以求的,能够一手拿着法典,一手玩着经济的状态,西方早就有了。已经自成体系的学科,对于入门级的学习者来说是太有裨益,我似乎看到了一个方向。
另一角度来说,这是吹进我的职业生命中的一阵微风,打开了一扇窗。“任何伤害都是双向的,禁止了甲对乙作出伤害,那么乙对甲就形成了伤害。据科斯本人的观察,学术界——尤其是法学界——已经逐渐认清了”伤害行为的双向性“,不再把污染、侵权和内幕交易等现象,简单地视作必须应该受到遏制的行为,而是把它们理解为人们对自然资源、注意力和有价信息展开争用的结果。观念的转变,导致了环境保护、责任界定和公司治理等领域的深刻的政策变化,从而减少了不容易为人所产觉的浪费,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利用。”——这段话提示我,在某些案件中,作为代理人甚至辩护人,也许我们有经济学方面的切入点。
三、我想提升英语水平
长期生活在一个国家,思想难免受政治教育的影响。从小被灌输的知识默默地影响着成年后的我们的一言一行,也局限着我们的诸多思考。在精力旺盛和胸怀开放的年岁里,能够接触不同境域的学术思想,对于眼界的开阔和思路的拓宽都是相当有益的。
本书作者薛兆丰曾经留美数年并在美国成为经济学的博士后研究员,对书中介绍的多本经济学著作都列出来英文名,可以想见他的英语是非常流利专业的。而这种能力对于当今的我还是必要的,毕竟在大多数领域,西方的研究成果都要比国内发达,而且局限于翻译水平很多原著的意境在翻译过程中会扭曲,想获得最新和最原汁原味的成果必须要能够看得懂听得明白。读这本书,让我非常想把英语再上一个台阶。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要提升英语,终极目标是拿下法律英语考试。
作为入门书籍,《经济学通识(第二版)》(薛兆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版),值得拥有。

这本书看看相信对你的影响不仅仅是你总结的这些,以后生活中,你会发现很多现象在这本书中都是有所提及的。
感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