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离读书笔记]自省,初创公司如何杀出重围——读《从0到1》
第一次听到从“0”到“1”这个观念,是从我的合伙人小白嘴里说出来的。小白当然没有读过这本书,他是一拿起书就头疼的孩子。但是他有一些思想观念还算超前的朋友,也许是从他们那里得来的这样一个概念。当时提到这个观念的原因,是因为小白觉得,他提供的价值是从“0”到“1”,而我和另外一个合伙人提供的价值却是从“1”到“N”,所以,他觉得在公司层面上说,他的贡献更大,因此,他也应该拥有更多的权利。。。。。。
你看,从一开始,其实我们合伙人之间就存在着矛盾的。当然,我觉得这还不是最大的矛盾,我觉得我们之间最大的矛盾在于对彼此的价值观,定位等的不同观点,甚至来说,可能从头到尾,我们就没有思想重叠过,除了想把公司经营下去之外。所以我想,如果我早一点看到彼得.蒂尔的这本《从0到1》的话,我可能不会选择这次合作。就像彼得书里面写的:早先的错误决定一旦做出(比如选错合伙人,挑错员工),之后就很难改正。而要纠正这些错误,公司可能面临几近破产的危险。作为创始人,你的首要工作就是打好基础,因为你无法在有缺陷的基础上创建一个伟大的企业。
在这本书里面,不断的在强调从无到有,去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秘密,然后你选择保守这个秘密,并且努力开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而这个核心竞争力,让你的企业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的时间里,都有其垄断性的优势。我想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有一个好的创业的点子,说出来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说你是疯子的时候,那么赶紧去实施他,如果你的一个创业点子说出来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赞同的时候,那么赶紧打消主意,洗洗睡吧。每个人都能够看到的好的项目,那不是真正好的项目,那是已经泛滥成灾的项目。就像现在的新能源,互联网+,每个人都觉得是朝阳行业,每个人都想进去分一杯羹。这样的企业,只是从1到N的复制,而不是从0到1的创新。
这本书里面还提到了另外一个观点:垄断者以贬低他们的垄断地位来避免审查,而竞争厂商则英雄好汉地夸大独特性。这一点上,比如我们很有天朝特色的石油,做为国家的亲儿子,中石油中石化提供着全世界最差的油,但是却收着全世界最贵的油费。当国际原油涨价的时候,他立马跟着涨;但是当国际原油跌价的时候,他却保持不跌,还美其名曰是为了减少排泄。这样的垄断型企业,在国民质疑油的品质不高时,还在那里叫苦连天,说他们是亏损的。同样这样行为的还包括高速公路等,相当具有国内特色的东西。而处于完全市场竞争的其他企业,却要偏偏表明自己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他们招聘员工的时候会用,在他们面对客户的时候会用。这不是忽悠,而是为了生存。
说实话,彼得的很多观点,真的是很洞察人心,也明白人性。他里面还提到一点,董事会成员不宜过多,尤其是对于未上市的公司。因为大董事会根本不能进行有效监督,它仅仅为实际经营组织的独断专行的领导提供排斥。如果你希望摆脱董事会的控制,那就尽可能大的扩大其规模。如果你希望它高效运作,那就缩小其规模。的确,在很多有风投的企业,所有权,经营权和控制权属于不同的个体,当然这些个体会有重叠。当董事会的成员多了,会发生职权重叠,或者说大家都不管事的相互推诿,这种实际上就给那些想独断的经营者给了有乘之机,所以一个相对简单的董事机构,比臃肿的大董事机构,对经营者能够更有监督作用。
很多的时候,我们都以为只要参与其中,就能够分得糖吃,比如前几年的房地产热。有很多本来不是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都将业务的手伸进了房地产开发这一块,美其名曰全方面发展的集团企业。这其中也包括很多的国企,央企。在之前的房产萧条的几年间,陆续有企业从房产市场退出去。包括这世纪初的计算机热潮,也让无数的企业将手伸过去,想分一杯羹,但是最终走向,真的有想像中那么美好吗?所以我觉得吧,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这才是最好的结果。
书里面也讲到了企业创始人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觉得创始人是企业的灵魂,对于这样的观点,我持观望态度。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说一个企业离开了创始人,就没有办法高效运转的话,那么那些百年老企业,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当然,创始人有自己的独特的人格魅力,这是职业经理人无法到达的高度,但是一个良好的企业,应该是依靠良好的制度,以及良好的企业文化进行下去的。
看到这本书,受益匪浅,我想如果我下次有机会创业,也许能够给我提供很好的帮助。

哇,你输出的真快,佩服~~~
这个先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