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21天变财女 250066姐妹  36989帖子
发帖
TS

【TS读书】《The Bastard of Ist.》

TS
TS   TS 2016-01-12 17:51 阅读(4392)
这本书是我在伊斯坦布尔机场买的英文版。算是一本有点虐心的小说,不过也是我喜欢的小说(貌似有点不正常)。此书每章的标题都是一种吃的东西,比如肉桂,香草,开心果等。还挺好玩的。我的这篇笔记有点长,姐妹们可以不看哈[坏笑]



作者是土耳其人,小时候生活在法国。后来父母离异,随着母亲回到了土耳其。之后又去美国念的大学。这本书是作者第二本用英文写的小说。她也曾经因为这本书而被起诉。她曾与帕慕克同样被控是“侮辱土耳其国格”的作家。他们的作品都被土耳其的那些极端民族主义分子认为是对土耳其的威胁。2005年2 月6 日,帕慕克在瑞士接受了采访时说:“在土耳其,曾经有3 万库尔德人和100 万亚美尼亚人被杀害。可除我之外,无人胆敢谈论此事。” 因为他们对亚美尼亚大屠杀的言论。根据土耳其新《刑法》中的第301 条规定,攻击和贬损土耳其国格的人将受到6 个月至3 年的监禁,如果这种攻击发生在国外,则其刑罚相应地增加1/3,所以帕慕克因为在瑞士的发言,最高可被处以4 年监禁。在2006年的土耳其,就有60名以“侮辱土耳其国格”的罪名被控告。后来大多也是因为国际压力,至少她与帕慕克的案子被撤回了。


帕慕克的书我也只读过两本,并没有涉及到亚美尼亚大屠杀这件事。读到此书,我也才知道,为什么亚美尼亚人那么恨土耳其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在1915年至1917年间,对其境内亚美尼亚人进行的种族屠杀。受害者数量达到了150万之多(当然这里肯定有宗教原因)。土耳其政府至今拒绝承认这是一起官方发起的有预谋的行动,不过很多国家都认为这长大屠杀可以和当年的犹太人大屠杀相提并论。


曾经有个同事问我为什么中国人恨日本人,我告诉他,如果侵略你的人从来没有道歉,反而不承认自己做过的事情,你怎么看呢?就像日本没有对中国的侵略道歉过一样,亚美尼亚人对土耳其人的仇恨应该也是如此吧。德国为什么现在能受3到尊重,至少他承认了当年德国人的错误。今年70周年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纪念活动,德国总理就有亲自去。这才是一个大国应该有的气度。我是很钦佩作者对政治敏感问题的直言不讳。在本书中,通过一个网络聊天室的聊天内容展现给读者的就是当年的实践。那些生活在美国的亚美尼亚后代因为家族世代相传的原因,对土耳其人的憎恨那是深入骨髓的。我读的是英文版本,原本的表述能深刻体会到那些年轻的亚美尼亚人对土耳其深深的憎恶。貌似国内出了中文版本,不知道译本对这种浓烈的仇恨描述会是怎样。


一个居住在伊斯坦布尔的女孩,生活在一个都是女人的家族里,四代女人都生活在一个三层楼的房子里,她们家族的男人命运很悲惨,死的比较早。她在学校里被说成是“私生子”,因为她从来不知道她的爸爸是谁,她的妈妈是家族里最小的女儿,从小就叛逆,在一个保守的伊斯兰民族,从来都是超短裙,高跟鞋。她的妈妈在19岁那年未婚怀孕,去医院想做掉这个孩子,最后还是留下了。她的女儿从来不叫她“妈妈”,只叫“阿姨”。因为家里只有她最小,从小就收到曾祖目,祖母和四位阿姨的“特别关注”。她也是个很叛逆的孩子。


一个居住在美国的 美国-亚美尼亚 混血的女孩,从出生不久,妈妈就因为和爸爸的家族无法融合而离婚,一方面为了报复男方家里,一方面也是因为爱上了一个土耳其男人。带着女儿,嫁给了这个土耳其男人,但是他们两个并没有孩子。她的亲生父母很少打电话,她的父亲家族是一个很庞大的亚美尼亚家族。从小,她就受到大家的熏陶,告诉她亚美尼亚人为什么如此憎恨土耳其人。因为亲生父母的关系,她对自己的“身份”无法确定,如何定位自己的身份很模糊。她又非常爱着她的奶奶,于是她决定背着家里人,决定去伊斯坦布尔去寻找奶奶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她找到了继父在伊斯坦布尔的家族,开始了她自己的“寻根之旅”。


至此,两个女孩子马上就要见面了。


故事的历史背景随着书里面人物的出现,慢慢清晰。亚美尼亚人,尤其是美国的亚美尼亚人特别恨土耳其人。而且亚美尼亚人的仇恨是一代传一代的。当时的伊斯坦布尔,军队里面有个名单,大概有几百位亚美尼亚文化精英人士,比如小说家,政治家,音乐家等。军队把他们一一抓起来,分成两组,送到两个不同的地方。他们都穿戴整齐,像是去赴宴。去了第一个地方的人,直接被杀死。第二组名单里,每天都有几个人被官兵带出去“散步”,然后只有士兵自己回来。


美国-亚美尼亚混血女孩的奶奶Shusan,她爸爸的名字就在那长清单上。她爸爸被抓走的时候,她只有四个月大,而且还是在妈妈的肚子里。之后伊斯坦布尔的亚美尼亚人被驱逐出境。她的奶奶出生之后,被家人带着被驱逐到叙利亚,后来和自己的哥哥走散了,又被带回伊斯坦布尔,被一家人给救了,可是后来又被士兵抓走,送进了孤儿院。直到很多年后,她的哥哥(被救到了美国)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这个最小的妹妹,然后把她带到了美国。


两个女孩子在伊斯坦布尔的相遇,慢慢的揭开了谜底。


整个的局是以伊斯坦布尔女孩的大阿姨的来讲述的,因为她是所谓的“灵媒”,书中通过她的“占卜”解释了一个个谜底。


第一个:伊斯坦布尔女孩(Asya)的妈妈当年被自己的哥哥,也就是女孩的舅舅强奸,生下了她。她的Zeliha阿姨是她的妈妈,她的舅舅Mustafa是她的爸爸。直到最后她的亲生父亲躺在棺材里,她的妈妈才告诉她事情的真相。对于一个只有19岁女孩来说,这是多么残忍的事情呀。


第二个:Amy(美国-亚美尼亚)女孩的奶奶是Asya的曾祖母。Shusan当年在孤儿院里遇见了Asya的曾祖父,只有14岁的Shusan嫁给了Riza Selim Kazanci,生下了一个儿子。后来被自己的哥哥找到之后,丢下了儿子和丈夫去了美国。Kanzaci家族的大姐Banu手上有一个她父亲给她的一件东西,是她的奶奶留下的唯一一件东西。那个是属于Amy的奶奶的。书的最后,只说Banu会把东西给Amy,但是并不会告诉她整个的故事或者当年发生了什么。


第三个:Mustafa一直不敢面对自己的过去,逃离到美国20多年,从来没有回过伊斯坦布尔,因为自己的妻子担心女儿,两个人回到了伊斯坦布尔。他的大姐早就知道了他所做的事,却没有捅破。在他问自己姐姐那个Asya的爸爸是谁的时候,大姐只说了一句”我真希望我不知道“。他明白了一切。因为他的父亲和爷爷几乎都在40岁左右的时候死掉,在他死去的那一瞬间,他觉得自己被解放了。


本书的人物线比较复杂,看到最后,谜底才揭晓。悲剧的人物色彩。

不过书的后面并没有给出为什么家族里的男人都早走。。有点小遗憾



书中第三章 叔叔给侄子讲到一个故事。


一个阿拉伯人去理发店理发,理发之后,店员没有收取费用,并强调那是属于社区服务。第二天早上,店员开门的时候看到了一张感谢的贺卡以及一篮子枣。后来的某一天,一个土耳其人去理发店理发,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店员没有收取理发费用,第二天早上收到了土耳其人的感谢贺卡以及一盒Lokum(土耳其软糖)。后来有一个亚美尼亚人去理发,店员又以社区服务的名义没有收钱。第二天店员开张的时候,看到的不是贺卡和吃的,而是一群正在排队等着理发的亚美尼亚人。


不知道各位姐妹,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查看全部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