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21天变财女 250043姐妹  36973帖子
发帖
木织

【书评】三本关于买书的书——买书三境界

木织
木织 木织 2016-02-03 12:59 阅读(3312)

我是比较喜欢买书的,但是“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就是我的真实写照。王国维曾言读书三种境界。刚好,这三种境界套在手头三本关于买书的书上也颇为适合。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查令十字街84号》

第一层境界,主要是兴趣购买,不限于题材和版本。书中的海莲有趣的是基本只买自己看过的书,在她看来,买一本没看过的书就像买衣服不试穿一样不可思议。她兴趣广泛,对英国文学尤其热爱,书中提到的好多作家不靠注释我都闻所未闻。有时嫌弃翻译不尽人意,她索性直接购买拉丁文原本,认为自己即使靠翻字典也比看不靠谱的翻译强。

《查》这本书当年很火(属于比较少有的自己当年购买、阅读并写了评论的书籍,可惜还未曾看过同名电影),同样爱书的美国买书者、英国二手书店卖书者还有中国书店店员、本书翻译者跨越时空的情谊。这本书很薄,全书一共也只有135,作为爱买书又爱写信特别中意邮戳的人群,书籍封面右上方有着一扎信件,书的每一页脚下都有着当年的邮戳这种设计彻底征服了我。

有人说,因为本书,伦敦最著名的地址除了贝克街221号又多了一个,那就是查令十字街84号(真实存在的地址,后来书店因老板去世而改为唱片行、酒吧,至今铭牌尚存,世界各地游客趋之若鹜)。

原本只是单纯的搜购便宜旧书的爱好者与书店店员的普通来往,渐渐演变为了生活上的朋友与精神上的知己。慢慢地,海莲不仅仅罗列书单了,更多的时候则是在倾吐心声。二十年的书信往来,收获的不只书店代她搜罗到的各种珍贵书籍,还有海峡两岸的珍贵情缘。关于书籍、关于生活的俏皮话也时有发生。伦敦那边屡屡热情邀请海莲前往做客,可惜阴差阳错下,昂贵的牙医费用、搬家……总有现实因素使她无法成行。

时光匆匆,距离她第一次写信20年之后,她在信件寄出三个月后才得到回音,因书而结缘的朋友已病逝,之前因为经济原因始终不能成行的英国之行,却在这样的背景下来临。“买这些书给我的好心人已在数月前去世了,书店老板马克斯先生也已不在人间。但是,书店还在那儿,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

尽管是书信集,《查令十字街84号》却不会令人觉得乏味,海莲给人的感觉也如一个性格豪爽的好友,不知看完这本书,会不会有那么一股冲动,在一个悠闲的午后,想起要给远方的友人寄去你的思念。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买书琐记》

第二层境界,就更加挑剔,看年份,看版本,看题材,看装帧。《买书琐记》是合集,汇集了很多知名人士的买书文章,鲁迅、周作人、郁达夫、茅盾、巴金、朱自清、施蛰存、冯至、戴望舒、汪曾祺、孙犁、郭沫若、董桥……一个个名字如雷贯耳,不过单看文章,你是很难区别出他们的。这本厚厚的书,我是真正看得跨年了,这里的买书,主要也是指买旧书。梁实秋在文中幽默地总结:“有钱的人大半不买书,买书的人大半没有多少钱”,“遇到合意的书不能立刻就买,因为顶痛心的事无过于买妥之后走到别家价钱还要便宜;也不能不立刻就买,因为才一回头的工夫,手长的就许先抢去了”。从书中我们可以得知,当年在北京的琉璃厂、重庆的武库街、上海的青阁、昆明的文明街……都是知名旧书市场。更多的人,流连在这些旧书店、旧书摊,从中发现自己的珍宝:“一册你搜寻了好久的好书,一部你闻名已久的名著,一部你从不曾想到世间会有这样一部书存在的僻书”。有人则一路从北京上海重庆买到了伦敦纽约巴黎,“在巴黎塞纳河畔,看到一排排旧书摊,一面看着圣母院建筑的入水倒影,一面听着秋风吹动书页画册的声音,深觉别饶风致”。

同是二手书商,国内的书商简直没有伦敦书商十分之一的可爱,总是针对你好不容易发现的珍贵书籍漫天要价,“二十九年秋,出嘉靖唐诗纪事,行款疏落,字作松雪体,纸白如雪,索二百四十金,余以价昂却之”。唯买书人与卖书者斗智斗勇罢了。“书价的涨落也看风头,胡适之先生谈了谈传记文学,谈到汪辉祖的《病榻梦痕录》,梦痕录立刻涨价,林语堂先生表表袁中郎,中郎集又涨起”。但也有懂行的书商,比如“旧杂志,都是绝版的了,应该比新书的价钱卖得更高呢。这些书,老实说,要买的人,我就要三块钱,他也得挺起胸脯来买;不要的,我就要两只角子,他也不会要,一块钱,还能说贵么?你别当我不懂,只有那些墨者黑也的人,才会把有价值的书当报纸卖”;只是这样的店,最终还是因凋零的环境而关门了。

另有书店店员,去往朱自清先生处送书,先生会考较他,书的作者还写过何书、书有几个版本,何版最优;替邓之诚先生“送去清朱彝尊的《腾笑集》,先生就告诉我此集大部分是朱氏重要的作品,为‘曝书亭集’所未收,刻工尤佳,传本亦稀,诚为可贵”。

有人专收集英文书籍,有人热衷收藏鲁迅,著作、翻译、甚至为他人编选、校订、作序的书……卖新书的书店也有很多,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等都有自己的书店。上海的书店讲究,“北新书店买鲁迅、现代书店买戴望舒”,还有外国书店,不一而足。鲁迅先生也是爱买书的,根据他的日记,从19121926年(1922年书账遗失),他光买书就花了“3670余元”。1921年经济困难时,他还曾高于买书价卖过书,可见那时北京的书价公认全国最贵所言非虚。

也有爱书的老人,子女皆不爱读书,临终一辈子的藏书被子女匆匆贱卖……

下篇主要汇集爱买书人士列国买书的故事,董桥在伦敦找到吴世昌的《红楼梦探源》,“春色秋光如可买”,四磅钱也不砍价了;伦敦的书贵,一套六卷本丘吉尔的《二战回忆录》售价800英镑;伦敦的书也便宜,一册《剑桥简史》,二十便士,《伦敦原野》,十便士,逛得买书人根本停不下来。无论查令十字街、剑桥、海伊,常常颇有收获,还迫于限重而需要痛苦舍弃。即使走到旧金山、莫斯科或者新加坡,也总能在当地的旧书店发现珍宝。

可惜如今的新旧书店算是集体没落了,这样买书的场景恐怕也只有在书中才能得见了。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嗜书瘾君子》

第三层境界,由买书上升至藏书高度,重度买书成瘾患者的生活大爆炸。

你是否有走进书店不买书就浑身不舒服的经历?是否因为看到特价书就激动不已总觉得占了天大的便宜?是否节衣缩食也要大肆购书?是否买了同样的书而不自知?是否为了忏悔自己买的书都没有看而去买了更多的书赎罪?

如果以上皆是的话,那么恭喜你,加入嗜书瘾君子的世界。如果以上皆非的话也没关系,很快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就要向你敞开了。

《嗜书瘾君子》就是这样一本让人叹为观止又时常捧腹大笑的书,比如书中提及的一位藏书者,藏书众多,房间放不下所以不得不购买多栋房屋用以存放书籍(有人是多租房);再比如另外一位,死后单是卖完他所拥有的藏书就花费了5年时间。

本书开篇就是情侣反目,原因在于对方买书时只顾买、买、买,从来没有该剁手的觉悟,还谎称装新书的大箱子是买的食物,又被发现同样一本书,居然买了平装本、精装本、纪念本、套装本N个版本(且从未拆封)。被逼发誓马上清理书籍,犹豫。引来追问:到底是爱狄更斯还是爱她?要书还是要人?沉默过后就是彻底反目,还有弱弱地回应:“可是,若是换成特洛罗普……或者安妮.勃朗特,我的确更爱你啊!”

最好笑的是一个自测,看看你是否买书成瘾。

 

根据本书的分析,共分为多种类型:什么控制消费总额上限型、控制单价成本型、反正便宜不会吃亏型、打落牙齿和血吞型、不上长城非好汉型、见风转舵型和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并发症、众人皆醉我也醉型、虽千万人吾往矣或早别人一步动烛先机型、有志堪励直须励型。

看看你是不是洞察先机、走在阅读潮流前线:比如你知道作者的时间点是不是早于书籍出版、精装本上市、广受好评、影视改编等等。

作者自创的有趣书籍简史:“公元前9999年,经过大蛇一番点化,夏娃以《失了乐园,重新振作》一书,开发上亿产值的治疗系励志书产业;

公元前9995年,《时间极简史》出版,此书极其简短,不只因为历史才刚开展了那么一丁点,也因为整本书的内容全部镌刻在岩石上头;

公元14年,奥古斯都大帝着手在全国境内大举征税,同步发行厚达3200页的保税手册。出版界趁势推出不少于二十种“第一次报税就上手”理财入门书。”

最后,书买好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该怎么样避开另一半的注意,“携书入家门”呢?作者提供了好些不太靠谱的方法,比如每天从车库偷渡、把旧书放床底把新书放书架、谎称朋友赠送啦等等。

印象最深的一段是,就连汽车副驾也从来不让情人或者配偶入座,够资格享受在副驾驶专座的总是刚入手的新书……

据说,“奥斯卡王尔德以九种不同的颜色分别装帧九本《道林.格雷的画像》,用以搭配各种不同心情。路易十五的女儿们分别以不同的颜色区分各自的藏书”,有钱人就是那么任性!

巧合的是,《查》和《嗜书瘾君子》的翻译者是同一人,就是那个曾经在诚品书店工作的陈建铭。我想爱买书的人应该有某种气场,才会让他在茫茫书海中发现这些符合爱书人口味的书籍。

附注:

 

《查令十字街84号》(推荐)

购买时间:2007年(贝塔斯曼),阅读时间:2007年,2016年重读;

《买书琐记》

购买时间:2007年(旅行途中购于厦门鼓浪屿晓风书屋,据悉这家书店已倒闭,目前晓风书屋在厦门仅存厦大门店,不由唏嘘),阅读时间:2016年;

《嗜书瘾君子》(推荐)

购买时间:2008年(四川书市),阅读时间:2015年。

只看楼主
全部回复(13)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