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21天变财女 250043姐妹  36973帖子
发帖
安心

【安心读书】----《最好的告别》

安心
安心 安心 2016-02-29 11:31 阅读(2246)

无论年龄,无论性别,无论贫富,无论贵贱,我都向您五星推荐这本书,因为,生老病死,人人平等。------------题记一


生老病死,我们终将和亲人告别,也终将和这个世界说声再见,在生命的尽头,你想如何渡过,又可以如何渡过,我们能留下什么,又可以带走什么,最后的最后,我们将以何种方式说出那沉重两个字,再见。------------题记二


生活在信息及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从来不缺乏鸡汤喝,也不缺乏各种励志的小新闻,例如某老人九十岁跑完马拉松,某明星六十颜如三十岁,甚至这样令人振奋的报道,大脑可以移植,克隆技术日趋成熟,等等。可是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些,距离我们普通人有多遥远,因此,这本书,英文名《being MortalMedicine and What Matters in the End》,我们身为凡人,而凡人的死亡,绝不是鸡汤文那样美好和浪漫,也不是科技文那样发达和永不消亡,每个人,应该好好思考生命的尽头,对于凡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体验。


中文译名《最好的告别》,带有无尽地想象和哲学意味。而事实上,告别本身就是一件伤感和无奈的事情,而如何更好地告别,对于只有一次的生命,而要告别的对象又是我们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亲人和朋友,我们又如何能做到呢?要做到最好,最好的告别,我想任谁,都觉得艰难,可是我们却无一可免,所以,既然无可避免,那么早一点思考,总是好一些,然并卵,也是一种作用啊。


书中分为八章,分别是独立、崩溃、依赖、帮助、更好的生活、放手、艰难的谈话、勇气,从顺序上是这样的,由易到难也是这样的,事情的真相往往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人总是喜欢相信美好的,而自动屏蔽一些令人感到不太舒服的事情,但结局不会因为你的想象有任何改变。作者作为哈佛医学院的教授,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这位具有人文关怀的优秀医生以职业角度,引用了大量社会学和心里学的知识,有理有据,有案例有分析,同时又充满了哲学思辨,一步一步,将这个沉重的话题展开,为了活着,你愿意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如果活着你对生活的最低的要求是什么,当不得已要说再见的时候,你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说再见,跨越生死边缘时,你希望自己以什么样的状态离去?


如果父母健在的人,我们终将面临至亲的离开,父母不在的人,自己也终将离开人世,于人于己,该怎么样老去,怎么样告别,请深思。面对幼儿,身为父母的我们可以牺牲了自我,陪伴着他们,面对父母,身为儿女的我们,却总是抽不出时间?由来只见新人笑,却不见那旧人哭?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请深思。


我想起我的外公,他去世的时候走的很突然,睡了一觉就没有了。去世的时候,在我舅舅家,老人家一直心心念念的是回到自己的老家,而不是舅舅家。虽然在舅舅家,他可以吃的好一些,住的好一些,可是,最终,他也只有去世后才回到自己的家里。生命的最后半年,他无比孤独和寂寞,儿女也有工作,也有生活,不可能为老人无限牺牲到没有自我,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不是失此就是去彼。世事艰辛而无奈,最终老人抱憾而终,没有和任何一个人说声再见,也留给了亲人无限的遗憾和愧疚。如果生命能重来,也许会有不一样的安排,可是这不是考试,还可以补考。

而我的外婆和奶奶,去世的时候,亲人都在身边,无论是否活的足够老,当事人和亲人进行了生命最后阶段的谈话,让老人的人体面地走,在关爱和陪伴中离开,无论对于逝者和生者,都是最好的告慰,生命的最后阶段,所有人都会恐惧,可是在自己的家里,在熟悉的环境中,在亲爱的人身边,以不太痛苦的方式,我没有想到更好的方式了。


去世的人当然不会变成天上的一颗星,可是他们却变成了亲人心中的永恒,正如书本的尾声,三杯恒河水,去世的人,和我们亲人,最终都希望他们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环节,希望他们是这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将他们,和这大千世界大自然联系在一起,是亲人也是生者的心愿。既有生,就有死,让我们感恩带我们到这世间的人,也感恩我们生存的世界,不要因为死亡,质疑生存的任何意义。


我们思考死亡,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只看楼主
全部回复(2)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