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2023年财女阅读/读书笔记打卡

来自财女读书会・5818篇帖子・45320人参与

发帖
坐忘mao

《香格里拉天空下的经济学漫想》带来的消费启示

坐忘mao
坐忘mao 坐忘mao 2016-03-04 12:16 阅读(4317)

浪漫多情中透着理性思维的光芒,理性沉潜中又蕴含着浪漫的芬芳,这不是一本读后即可弃之的快餐读物、更不是读完令人亢奋一时的励志鸡汤文。阅读此书,一直想为它定性,正如《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所说的,先搞清楚手头所阅读的是什么书?散文?经济学?游记?……没法作出合适的定性,于是只好投机取巧“盗用”书本封面的归纳,发现只有这样的概括才最切近自己阅读时的感受,才可以让自己最为心服口服,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这是“一幅真实入微的香格里拉手绘地图,一本研习大千世界的经济学手记,一部漫步人间天堂的旅行随想录”。

从呱呱坠地伊始,甚至可以夸张一点说,打还在娘胎里,我们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消费者。可虽然拥有着漫长的消费历程和丰富的消费经验,我们仍然没能将自己锻炼成一名精明的消费者,我们仍然容易在消费当中被商家们哄得乖乖地自愿奉上手头那点为数不多的自己拼死拼活得来的血汗钱。为什么这样呢?我们怎么样才能精明消费者?也许经济学正可以满足我们探索“为什么”和“怎么样”的渴望呢!《香格里拉天空下的经济学漫想》就是这样一本经济学普及读物,在对世俗生活轻松惬意地描摹中不经意地导入最简单的经济学知识,或者说作者别出心裁地用经济学来解释我们最家常的世俗生活。原本以为深奥难懂经济学因而也变得魅力十足而让人难以抗拒了。

 

1.穿着马甲的价格歧视。你应该有过这样的消费体验:商场里满脸堆笑的导购告诉你凭会员卡可以享受8折优惠、贵宾卡可以享受更低折扣;面包店售货员则微笑地说如果愿意多买一个面包,就可以得到五元优惠,买得越多优惠也越多;书店里精装书比同版本平装书价格贵不少;最爱的品牌服饰店店庆日给出诱人的优惠满500返券200;平日里在天猫团购和限时抢购活动中能购得不少好东西……作者说,“精装”、“会员卡”、“优惠券”、“团购”等等,脱下马甲后,都是同一个真身,叫“价格歧视”。所谓价格歧视,是以不同的价格向不同的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的经营做法。那么,为什么要实行价格歧视呢?当然是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商家就像顶级侦探,搜集着消费者对商品的期望和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商家会提供一些低成本的特别的服务而把那些愿意付高价或者低价的客户群“引诱”并区分出来。有时候,消费者自己也会在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中把信息主动暴露出来。如,热衷于搜集并使用优惠券的人时间机会成本比较低,对应的收入也较低,愿意为商品开出的价格也就比较低。商家便可以据此来区别定价,从而使得从寻求一个最优价格变成能够灵活地寻求多个最优价格,既可抱得高需求客户群的西瓜,有能拣得低需求客户群的芝麻,获得的总体利润增加了。当然价格歧视能让那些以更低价格得到自己想要的商品的消费者受益,而会让那些原本只要付更低的统一价的消费者

消费启示:在消费中,你因为打折、限时抢购、团购、优惠券、会员价所获得的些许优惠而不无得意,其实只是为商家甄别不同客户群体从而进行更好地营销作准备。所以,保持冷静淡定,不当“冤大头”花高价买一个原本可以少花些钱就可以得到的东西,也不要轻易“暴露”自己消费的低需求,从而使商家再次营销时可以将较次的产品抛给你。其实,天猫的“限时抢购”、团购、优惠券等都是有目的的,绝非简单的惠及每一个顾客。难怪都说“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

2.我们的“需要”。我们常常被告诫,想要精明消费、想要变成有钱人,就必须认真的区分“想要”和“需要”。可进一步追问,有些“需要”真的是我们需要的吗?其实,很多“需要”并非源于我们自己本身,而是社会和他人告诉我们,让我们觉得这些东西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比如,剪成某个特定的发型才够时尚、用某个牌子的护肤品洗发水才够品味、穿着某种风格的衣服才够潮够气质否则就土得掉渣……专门有微信公众号教你如何穿衣打扮、如何护肤、如何做气质女人……君不见,媒体的强大攻势、广告的铺天盖地,就这样潜移默化洗着我们的脑,给我们心理暗示,让你渐渐开始自觉认同我们需要这样的护肤品、适合这种装束,若不这样做自己都会满身心不自在了,甚至要怀疑自己价值观起来了。简言之,社会制造或者煽动着我们的“欲望”。

到底是社会制造出这些欲望让经济得以循环,还是人类本身的欲望让经济得以存在呢?作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法。但可以确定的是,我们的消费总是受到了社会和他人的影响。比如,你很要好的闺蜜朋友认为你穿某件衣服很好看,那么你买下那件衣服的概率就大大增加。再比如,韩流欧美风的掀起,海淘的盛行也有着同样的原因。

消费启示:消费中就是要知己知彼。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寻找适合自己的产品,如果“大宝”、“百雀羚”你用着觉得很不错,又何必“雪花秀”、“雅诗兰黛”?如果拎着一只平价国产包你也自在大方,又何须LV、香奈儿来装点?同时,从心理学意义上讲,不能活在别人的评价中,否则就会受广告、他人、社会媒体的左右,了解自己,才不会在意他人怎么看,才更加从容笃定和有主见。

3.过度延迟消费未必是英明的。经济学中有个概念叫做“折现率”,指的是将未来有限期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的比率。未来的消费、快乐、幸福、休息也有一个“折现率”。 长大成人后买回小女孩时所渴望的洋娃娃就失去了意义;等身材走样变形再入手曾经极度爱悦的高跟鞋连衣裙也只是枉然;老态龙钟再去旅游跋涉已经没有了那精神体力。这与小沈阳的说的“人死了钱没花完”的无奈是一致的吧。等待是有代价的,更何况,人生并不是无限的,也许哪天我们的安排就会被无情地打断,再也无法去实现当初的愿望了呢。

消费启示:作为女人,在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适时地宠爱和犒劳一下自己。在最绽放的年纪里,莫要在灰头土脸中辜负了自己,而在盛年难在之时空自叹息。肯为细心呵护自己的容颜而付出、给自己以一些闲暇去追逐“诗和远方”、舍得为提升自己而支付。做一个有生命情调的小女人,懂得自爱,同时也爱着生活和周遭的世界。

4.正品、A货、和冒牌货。逛街的时候,发现自己身上正牌的上千的T恤在夜市或地摊上只要五十元,而你盯着那件冒牌T恤半年也看不出它和自己身上的那件有什么区别,然后因此而倍感沮丧。只有暗自告诉自己正品就是正品、穿着感受不同等,在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中逐渐地自我宽慰。你看上了店里(特别是精品店)的一件衣服,店主会和善地和你说,这是欧版A货、是当季爆款,然后再报出一个让你咋舌的高价。终于狠心放血入手了没多久,你发现街上到处都是这个衣服,而且不同人告诉你不同价格,而且都比你的价格低,又该郁闷良久了。正品、A货或者是被斥为冒牌货的东西价格差别为何如此大呢?可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曾告诉你,“价值决定价格”,但是生产一件正牌衣服所耗费的时间一定比生产一件A货或者冒牌货的时间要多吗?作者认为正好相反,应该是“价格决定价值”,只有商家预料到有人会愿意为一个商品付出一个价格,他才会愿意投入一定的成本。

消费启示:实实在在地去观察、感受和认知某种商品的款式、做工、质地,而不要过度地倚赖所谓的品牌、A货之类来判断某种商品是否够品质。毕竟我们不需要为牌子够响亮而埋单,只要一个商品本身是好的,即便无牌又何妨?比如,拿着自己喜欢的衣服款式的图片,当然要比较详细的,找一个地方裁缝,她或他也能依样画葫芦给你用上好的面料制作出来的,而且价格可以少了不止一半。(近几年,我们这有很多专门为爱美女士量身定做衣服的裁缝店,算是流行的回归吗?)

5.生命周期假说与消费平稳化。一个人的花销取决于他在一个长期的总收入。比如生命周期假说认为,人们的收入在一生中是会发生系统性变动的,一个人在成年之前没有财富,工作期间都是积累财富,而退休之后都在消耗财富。据此,一个人如果希望一生中能够做到消费平稳化,就必须进行储蓄,从而把一生中收入高的时期的收入转移到收入低的时期。

消费启示:生活的细水长流需要暂时的忍耐。到底是先甜后苦来得容易,还是先苦后甜更加轻松呢?不同人应该有不同的选择,但是共同的认知是:挥霍无度、奢华无比后进入凄凉不堪的晚景,肯定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为此,我们才会在年轻的时候想着养老保障的问题、想着投资赚取更多金钱的问题。因为只有在这个时期积蓄足够多的金钱能量,才可能换取消费一生的平稳化,更重要的是这背后的一个更高的追求——拥有一个有尊严的晚年。

 

    读书可以增长见闻智慧,履行也可以让生命充盈。无怪乎,古人倡导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波斯诗人萨迪也说,一个人应该活到九十岁,在这九十年中,用三十年去获取知识,再用三十年漫游天下,用最后三十年从事创作。

对于香格里拉的认识目前还止于别人书本的介绍。因为阴差阳错,三年前本可以成行的香格里拉之行却就此搁置下来,成了心中一个涂抹不去的缺憾。不是真的不再有机会前往香格里拉,而是那样的年纪、那样的心情、那样的日子是真真切切的一去不复返了。如果将来再有机会前往梦想中的人间天堂,它还会是作者笔下的模样吗?也许,手捧此卷,跟着才女作者彭莹,在香格里拉、在颠簸的路途中且行且思且悟,会是一种别样的体验吧。

只看楼主
全部回复(11)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