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如果有能力,一定要买学区房吗?

来自房子·家居・62篇帖子・1407人参与

发帖
shiny_xl

学区房的话题

shiny_xl
shiny_xl shiny_xl 2016-03-11 16:17 阅读(4469)

之所以发这个帖子是因为看到一篇不错的文。我一直关注的作者是个单身妈妈,带着3岁的女儿在上海打拼,不能说成功,但是也不比一般人活的差,反而更明白。


公司里女同事很多,中午一起吃饭,一起散步讨论的话题基本上离不开,房价飞涨 (上海今年已疯),学区房分布排名,到最后的置换价位让人乍舌的学区房。。。令适婚,适育以及新宝妈同事无比焦虑想置换, 已经置换的实力型同事则是开始节衣缩食(其实缩食不至于)天天睁眼就开始算房贷,关注各种经济面,各种消息面,唯恐自己在最高位接盘。


天天如此让我等局外人都开始焦灼,留意2016的大环境,忧愁未来是香港式,还是日本式亦或俄罗斯。直到看到下面的文,心结稍解。不知道是否可以全文转,所以截取其中段落分享之,尽量不违和。。。



女儿快满3周岁,我终于开始操心她的教育问题了。


前两周去看了一个好朋友,她刚生完二胎。哥哥已经在读幼儿园,为了小学要提前规划,他们把家搬到了市区,租了一套月租一万多的新公寓。这样原先在市郊买的房子就暂时空置。

而我面临的问题也差不多,上海的房子买在外环,如果要到市中心读小学必然不方便。要么置换去买学区房,要么就想别的法子。

置换行不行呢?把现在这套均价四万多的卖掉,去买均价八万多的。首付可能勉强,但接下来我还是要面临负重极高的房贷。


我曾不止一次思考过房贷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如果没有房贷,我将过怎样的生活?


与此同时,有的朋友一直在租房子,可是在我养房供房的这些年,已经完成了环游世界的梦想,或者去国外接受了更好的教育——我看着眼前的生活,虽然体面得像住在还算不错的小区,但每天被夹成鱼饼去上班的时候,我才体会到时间有多宝贵——原本那些时间我都用来干了更有意义的事。

如果说两个人一起生活的时候,房贷一起负担还不算什么,那现在我面临的情况又更为复杂——单身,带着孩子——我要不要为了她去拼一套学区房?

就在前些天我踌躇不定的时候,上海的房价又涨了,各区房产交易中心挤爆了人。而北京据说有45万一平的房子,也是所谓的“学区房”——我吓到仔细问了下,是四、五万一平,还是四十五万?

没错,是45万。当我确定人们都在为了学区房挤爆头的时候,忽然感到这是无意义的事,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人们都确信“学区房会让我的孩子变得更聪明”。而事实上,是这样吗?

我不知道有没有科学统计过,在学区房生活的孩子是否比在非学区房的孩子智商更高、情商更高、并获得了更好的人生。起码在我目所能及的范围来看,现实并非如此。而事实上呢,不诚信的人依然会不诚信,不读书的人依然不读书,无法解决问题的人依然无法解决问题。一个人在哪就学,和他真正的能力素养没有太大关系。有的人只是通过一时考试占有了好的教育资源,如果家庭没有给出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脱离了考试,依然是无能甚至无品的人。

反过来看,没有在大城市读过书的人,是否一定比较笨、比较无能、过得比较差?当然不是。

我在南京溧水读书长大。在溧水还是县的时候,小学、初中、高中,各个阶段的学校也有高低之分,竞争之激烈也会令人望而却步。我读小学没有在最好的学校,我最好的朋友,初中也没有在最好的中学。她中考时是状元,去了南开读大学,然后到了美国拿了金融经济双硕士学位,现在在芝加哥生活多年,早已成家立业。

不能说一个美国移民的生活一定比一个上海居民的生活要好,但这么多年来我看她的成长,她的学习习惯、思考方式、价值观,其实在小的时候早已确立。和读不读好的学校,周围有怎样的人,并无太大关系。

当周围的人都在焦虑时,她很淡定。当周围的人都在玩乐时,她在学习。没有人逼她一定要做什么,这样生活只是她的习惯。她会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时间,享受自己的乐趣,学习更多新的东西,但一切都悄无声息的,直到十多年以后你发现,她在美国一家大型药企做复杂的市场分析,和一个斯坦福物理系的帅博士组成家庭,他们做背包客去了很多有趣的地方体验了人生,现在即将有第二个孩子也生活安康。


诚然一个例子不能说明什么。但起码我知道,城市和城镇乡村,好的学校和一般的学校,两种教育背景的同龄人出来,前者未必一定好过后者。


可是何谓好的环境、好的教育资源?当我捧着一份《离婚协议书》时仔细去想,能让双方都认可的“更好的教育资源”到底是什么。

她的父亲理解为好的学区房,我理解为更好的言传身教。

这让我们在孩子就学问题上形成了巨大的冲突矛盾。


曾经我以为,在上海打拼多年,有个稳定的家,一切就算不错。但当我们真的有了家,所有的收入都是用来支付房贷时,生活却没有因此变得更好。因为巨大的经济压力不得不放弃精神投入,节衣缩食,也没有闲钱去认知世界,接受更好的教育。这归根到底又要思考,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有一个看起来稳固的安身立命之所,还是在有生之年实现自己想做的事,不辜负来人间走一遭?

我不希望在女儿长大之后,我们母女俩固守在一套学区房里,为了高额的房贷每天缩手缩脚。我希望她开心,她自由,她如果有自己喜欢的事,她可以畅快地去做。她现在喜欢读书,我可以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给她提供好的阅读条件,陪她读书;她喜欢去野外探索,我们就可以把钱花在出游上,一起去探险;如果未来她喜欢音乐和舞蹈,我可以引导她学得更专业、更有趣——总之,我无法想象为了一个房子,她哪也去不了、学不了。而最后她在这个房子里的生活,和我每天当白领两点一线的枯燥,又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好的教育?我想了很多很多遍,也许这个问题我会一直想下去。

当作为母亲的我能陪伴她时,我所能教授的,是价值观,是方法论,是教她通过时间实验,确立自己想要的事和达成的路径。

我能陪伴她的时间并不多,也许只有人生头十几年,之后她就会像当年的我一样展翅高飞,拍拍翅膀去看更辽阔的世界。

人生未来的路要怎么走呢?我不可能一直教育、一直陪伴下去。她会碰到自己的坎坷和问题,而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她学会考试,而是学会去解决、去处理。当她有了自己的准则,有了自己的方法后,她能通过个人的努力达成所愿。这是我作为母亲,在给到爱以外,最希望能给到的;而不是强力辅助,为她规划整个人生。


在学区房这件事上,我目测自己力所能及做不到。而追本溯源,一栋房子和一座好的学校(以及好的环境和师资),相对来说还是外在的教育条件。我在人生这三十年里感悟的,教育对我最大的影响始终是来自父母家庭;从小到大,再好的老师给我的,也只是帮我确定了擅长的事。

我想,如果我有买一平米的四十五万,我一定会带她去看更辽阔的世界吧。那里的世界一定比一平米广阔得多——她曾在书里、画里看到的大海、星空、古堡,高山、雪地、森林,我多么希望她都能真实的看到、触摸到——那些在我有生之年都无法认知的世界,如果我有能力,我多么希望把爱和教育化到这些地方,让她真正的脚踏大地、仰望星空,感受自然的回报。

毕竟,人类活在这个星球的时间很短暂啊。耗尽半生去买一个学区房,算什么呢?
只看楼主
全部回复(15)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