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21天变财女 250067姐妹  36993帖子
发帖
x一一

#以书会友#一一浅谈几本书

x一一
x一一   x一一 2016-04-25 13:07 阅读(8254)

作为心理学专业狗,以及浸淫心理咨询多年的一线狗,首先为大家推荐几本通俗易懂却深刻的心理学类读物。

 

爱的艺术

《爱的艺术》是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艾里希-弗洛姆最著名的作品,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

在这本书中,弗洛姆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爱是一门艺术,要求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在这里,爱不仅仅是狭隘的男女爱情,也并非通过磨练增进技巧即可获得。爱是人格整体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就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着有益的目标迈进。

昨晚正好在换书会找到了它。真好。 读完之后来告诉大家我的读后感。

 

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

Irvin D. Yalom,他是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心理治疗界公认的大师、纽约时报畅销小说家,著有《爱情刽子手》、《当尼采哭泣》等畅销心理小说,以及《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等心理治疗经典。

仅仅是考证混个名头的人无需看此书,或是看完此书后才知,原来心理咨询是什么样。我读后,真真可以用:开悟,两个字来形容。不过里面的术语或多或少会有些专业~

心理治疗师不是一把手术刀,不是一个教导的导师或权威,而是病人的一个旅伴,一个真诚、包容、敏感而温暖的旅伴。 这是美国大师级的心理治疗师Yalom在他的这本书中的观点。 

亚隆的著作中,都有这样的特质——真诚、包容、敏感而温暖,是的,我读他的《直视骄阳》也有这种感受,不过亚隆不是精分取向。尽管极具洞察力,但你绝不会感觉像是有一把刀子在切割人性切割世界一样,相反,你会感觉到他对人性的深深的理解和接纳。
这本200多页的《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也是如此。在书中,Yalom从自己几十年的心理治疗经验中,总结出了85个建议。他拒绝摆出一副权威的样子,而是力图像德国诗人里尔克的名著《给一个青年诗人的信》一样,以平等的姿态,写了这85给新一代的治疗师及其病人的公开信
书分成5个部分: 
第一部分(140封):谈了治疗师和病人的医患关系,这是治疗最关键的部分。在这一点上,Yalom没有把主要力量放在挖掘病人的童年阴影上,而是重视病人当前遭遇着的此时此地的人际关系和问题,重视治疗室中治疗师与病人的此时此地的关系。童年的阴影很重要,但在治疗上,Yalom认为不及关注此时此地的事情更重要,尤其是医患关系,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凌驾于我和病人之间关系的维持
第二部分(4151封):如果说第一部分探讨是的治疗的过程,这一部分探讨的就是治疗的内容。Yalom认为,死亡、孤独、生命的意义和自由是人生的四个终极关怀,任何人都会被这四个问题困扰,学会如何面对他们至关重要。Yalom还强调,无论心理治疗多么盛行,也无论治疗师多么棒,我们都必须独自面对这些终极话题。并且,在这一点上,心理治疗师也不能幸免,没有任何一个治疗师,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不被存在的内含悲剧影响
第三部分(5276):谈了在治疗中最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 
第四部分(7783):探讨了治疗中梦的作用。 
第五部分(8485):谈了作治疗师的特殊价值和危险。 

 

家庭会伤人

约翰.布雷萧,他是一个传奇人物,出身于酗酒的家庭,神学院毕业后进入修会,立志传教,却因毒瘾被强制送入戒毒中心。现为心理辅导及著名的公共电视制作主持人,美围南加州大学咨询心理学博士。

成熟的人能区分并且接受自己和他人是不同的个体,能建立清楚的自我界限(self-boundary:比如自己情绪失控时,仍清楚的明白应当为自己的情绪负责,而不会过分指望对方来安抚>,有良好的自我概念,可以自由的运用情绪,不会满腹怨愤,也不会爱某个人太深切,可以在恰当的时候选择不带罪恶感的离开。
当今遗留下来太多的家庭婚姻问题,父母带着自身的愤恨与不完整抚育的我们这几代人,有了很多隐痛,无法表达的残缺。他们在孩子身上寻求满足和安全感,要求孩子做到他们做不到的,有的无故的斥责,有的拒绝看到孩子脆弱的一面而孩子因为自然界的弱势状态会本能地认为只有接受这一切,只有认为父母是对的,才能使这些保护者不离开自己。这样的孩子往往很早就偏离了自我。导致了很多缺失。
残缺的人格往往能相互吸引,因为不完整而急于被完整,他们本能的以为能帮助对方完整自己,而这种以为自己能完全控制或被控制的想法本身是残缺带来的。这样的家庭往往又是在往麻烦走去。他们潜意识里希望对方能为自己的缺失承担责任,比如缺少父爱的女孩,通过撒娇任性希望另一半能扮演她父亲的角色。而这样的伴侣分开时更是牵扯不清,把对方视为自己的全部,过度的依赖眷恋,导致分手后的重伤,久久不能平复。有高度自尊及自我接纳的父母,懂得如何照顾自己的需求,而不必利用子女来获得力量、满足和安全感。他们自我肯定,少有压抑及意识以外的未了事件,孩子不需要来负担来自父母自身未能解决的潜意识冲突。这样的父母示范了自我完成的过程,而不需要孩子为他们完成生命中的一切。
由此中国的父母的幸福感神奇地几乎完全寄托于子女之上的现象,归其原因是因为一代代的婚姻压抑与残缺,毒性的传袭,使得很多父母在人格上都没有真正的独立起来,不能自我肯定,他们也尚未独立。
人格尚未独立的人往往希望通过外在媒介的补足,企图填满内心的患得患失,于是我们不断的朝着幸福前进,对现状对自己从未满意过,要找到怎样怎样条件的伴侣。整个人群急速的朝着某个方向赶去,急着事业有成,急着娶妻生子。请问这些寄托在外界,寄托在他人的幸福感,你能怪它不安定,你能怪它不能满足你吗?
其实如果你有了幸福只能自己争取,人本身是需要承担孤独的意识,慢慢的你会真正的内心强大起来,成熟的人不怕面对离婚。也许争吵和随之而来的烦恼是一样的,但是面对离婚的心态会很不一样,对子女的影响也很不一样如果一方无休止的指责对方对这场失败的婚姻负有全部责任,不断的和孩子强调自己的可怜无助,增强孩子对另一半的憎恨。这样你就在让孩子为你的情绪买单。相反一方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平复,清醒的意识到婚姻结束的客观原因,承认双方都有一些错误,让孩子明白,我们在一起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现在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分开以便大家都能更好的生活。我想这样的孩子不至于沦落成离异家庭的牺牲品。
相信有很多孩子还是有幸成长在健康婚姻关系的家庭里,这给予一个孩子成人后不需要太多就能快乐的能力,一种自我修复的能力。我想这是父母能给孩子最大的财富。

 我是边看边哭,读完此书的。因为家庭对父母的伤害,父母对我的伤害,时至今日我还没有完全修通。


当下的力量

最伟大的进步在于,承认思考的作用,如同手、足、头发一般,对我们的生存有着极大的意义。人之所以为人,的确是因为人会思考,所以拥有比动物更强的生存能力。但是,思考并不是我们唯一的生存工具。
    
善于思考导致了许多人的不幸,因为思考成了生存的主人,而不是我们的灵魂。当我们能将思考作为一个工具,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去使用,我们才算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活在当下,意味着把我们内在的智慧和直觉,同理性的思想良好的结合在一起。生命最终的目标是冲向永恒——也许这句话并不意味着一个不死之身……它究竟意味着什么,正是每一个生命体需要活着去体验的谜题。

此书是《当下的力量》,

 

并不推荐门外汉,入门小白或倒懂不懂的亲去读弗洛伊德的书,包括释梦,性学三论,或精神分析导论。即使你是精神分析取向,我觉得也需要足够火候和引导才能去读此书。嗯嗯,因为我就是被《精神分析导论》虐了三遍还没懂的女人!

 

小说类:

人间失格:有点像《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其实内核也是心理学方面的东东。读来有点压抑,但好看。

《人间失格》(又名《丧失为人的资格》)日本著名小说家太宰治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作品,发表于1948年,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纤细的自传体中透露出极致的颓废,毁灭式的绝笔之作。太宰治巧妙地将自己的人生与思想,隐藏于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藉由叶藏的独白,窥探太宰治的内心世界,一个"充满了可耻的一生"。在发表这部作品的同年,太宰治就自杀身亡。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一部温暖、机智、有趣的成长小说。,讲述每个人都会有的爱、悲伤和愤怒。最讨厌里面的一句话就是主人公的妈妈说:“别说了,来,吃个橘子吧”,感觉就像现在的一些不开窍男,“感冒啦,姨妈痛,来,喝点热水就好了”。

在英国一个偏远的小镇,女孩珍妮特生长在一个信奉福音派新教的家庭里。母亲是一个偏执虔诚的徒,喜欢将事物分成敌友两派。恶魔,邻居,性是她的敌人,而上帝,她家的狗,夏洛特·勃朗特的小说是她的好友。在母亲的教育下,教会活动成了她日常生活的一切。

随着她慢慢成长,珍妮特发现自己与小镇和母亲的偏执并不和谐。于是,当她爱上了另外一个女孩,并且这种超出常规之外的爱被发现后,两者的矛盾爆发了。

这场她人生中最初的爱恋在教会和母亲的阻止下无疾而终,但让珍妮特理解了内心的渴望。她离开了小镇和母亲,同时也带着这份决绝进入了她的成年。

 

 生命里不能承受之轻

大一的我羞羞耻耻地读着《废都》,《生命里不能承受之轻》,知道了原来性爱如此美好,令人遐想,也开始与闺蜜探讨“灵与肉”究竟能不能分开的哲学问题。也难怪,当时的阅读底子,让我现在成功转型为“文艺女污”。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描述了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时期,民主改革的气息演变成专横压榨之风潮,普通知识分子命运多舛的复杂故事。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是,它绝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我们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比如,灵与肉,它带领着我们思考——什么才是人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意蕴深远,读它,你能领悟到智慧的力量,但又绝不枯燥。

 

经典句子:

爱情并不是通过做爱的欲望( 这可以是对无数女人的欲求)体现的,而是通过和她共眠的欲望(这只能是对一个女人的欲求)而体现出来的。——我想起了中国古诗中的一句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是一睁眼,就能看到沐浴在晨光中爱人的脸庞。岁月流逝,让我们互相陪伴。

人生如同谱写乐章。人在美感的引导下,把偶然的事件(贝多芬的一首乐曲、车站的一次死亡)变成一个主题,然后记录在生命的乐章中。犹如作曲家谱写奏鸣曲的主旋律,人生的主题也在反复出现、重演、修正、延展。

查看全部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