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欢乐颂 尝遍世间百味
热剧《欢乐颂》给朋友圈来了次刷屏,各种分析随之而来:剧中人的阶层分析,喜欢谁不喜欢谁,爱情方面谁适合谁等等,但我追剧一周,发现短短一部剧,内有家务琐事,外有人生百态,不妨细细品。
家人之间 ,到底要不要一直“帮”?
樊胜美的父母和哥哥对她的盘剥让她窒息,也默默的改变着她的人生轨迹。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必要做圣母,哪怕是家人、亲戚也不要被人绑架。我周围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或是孩子吸干了父母y,或者是父母把儿女榨干,或是兄弟姐妹之间隐藏在接济帮助之下的巧取豪夺。樊胜美的哥哥觉得她是家里唯一一个混大城市的,就应该给自己收拾那些烂摊子。而她的父母也非常拎不清,一味用女儿补贴儿子。这就是中国人的惯常思维:五个手指还不一边长呢,孩子们之间就应该无条件的帮助、
接济。
错最初在樊家父母。每一个逆子背后,都肯定有一对懦弱、拎不清、无原则、只知道傻傻委曲求全的父母。根源就是他们一味的纵容、迁就和支持(经济支持和精神支持)。他们没有把每一个孩子都看作是独立的人格,而是认为所有的子女都是自己棋盘上可以随意放置的棋子,我可以拆东墙补西墙,我可以掠夺补贴、道德谴责,无所不用其极。就像樊母一直说,他是你哥哥,你帮帮你哥哥。但是是否超出女儿能力,这些她不关心。
西方社会和家庭在这方面会比中国好太多。以前我们认为“十八岁就应该离开家独自生活”的西方式亲子关系太过冰冷,养儿要防老,还要养老送终,怎么就让他独自离开家生活了呢?但中国社会在向前发展的二十年里,有思想的中国人越来越认同这种观念。城市父母退休后大多有退休金,能够在经济上保障自己的晚年生活无忧。一旦经济独立出来,便可不再以儿子防老,父母有了脱离子女的物质基础。但目前国内城市就业等问题,导致的更多的是子女要依赖父母接济存活。所以,不管是年轻父母还是中年父母,都有给孩子独立人格的尊重,你把他/她当成合作者,他/她就是你的完美搭档;你视其为宠物,他们就一辈子赖在你怀里。
2、贫富之间到底隔着什么?
安迪和曲筱绡和其他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废话和一针见血。安迪的台词从未有过啰嗦,曲筱绡总是一句话洞察到事物的本质。比如,曲筱绡和众人说魏总不适合安迪,而另外三人皆不同意时,她说,你们不要用自己的条件看,给你们魏总还是包总你们都赚了,但安迪不同,她的条件太好了。你们这些人条件差,不要以己度人。这几句话说的,要是搁在现实生活里,估计友谊小船开始晃悠了。
我们总在说穷人思维PK富人思维的区别。其实,归根结底无外乎是富人的资源比穷人充足。当一个人可调动资源长期充足,他的思维也会和别人显示出不同之处。首先,富人的时间价值比穷人高,他们没有时间浪费在过度沟通上,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效率,就像安迪从不说废话和曲筱绡总喜欢一针见血指出问题一样,他们不喜欢反复解释,甚至无需别人的认同,因为时间成本太高。
而反观穷人,他们总是喜欢征求别人的看法和建议,用过多的时间解决思想的问题,等到该行动的时候早已筋疲力尽了。这就是为什么曲筱绡执行力如此之强的原因了。
所以,穷人和富人看似是资产不同,其实整个世界都是不一样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月薪3k人是无法读懂年薪300万人的世界的,正如后者不动前者的困惑一样。
3. 朋友找你借钱,你会下意识说什么?
樊胜美爸爸住院急需用钱救命,樊母跪求小曲无果,不让卖房,继续逼女儿借钱,樊胜美求助魏总。魏总说,可以,我们谈一下抵押和利息吧。他还特别说明,可以变现的固定资产才可以当作抵押。利息就按一般私人借贷的三分利(年化36%)算。
换作我刚毕业那会儿,肯定觉得魏总这人不厚道。这才真实啊,富人也要保障自己的资金安全和投资收益,他们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更强。樊妈妈立马就说,都是朋友嘞,还讲这个啊。结果根本没人理她。她觉得全世界都可以无偿帮助她家渡过难关,就像自己孩子一样。
借钱一事一直敏感,尤其是朋友之间。有人不借,最后友尽;更多的是借了不还,最终友尽的。我听过几个智慧的解答,马未都说,他会拦腰一半直接送,好像钱钟书也有类似的说法。魏总的解答算是当下社会的另外一个解。再次感慨社会的现实。
4. 明天,你好:给在大城市里打拼的你
我刚毕业去北京工作,一段时间我出租屋每天必放的背景音乐就是牛奶咖啡的这首《明天你好》(本篇背景音乐就是它)。看到邱莹莹和关关,我立刻超有共鸣。大城市里的外乡毕业生,渺小的如尘埃,思忖着扎根在这片土地,现实必然是残酷的。
这是移民问题,每个国家每个时期的第一代移民都相当不易,把自己的根从故土生生拔出,移入陌生的城市甚至国家。美国的淘金热,中国的闯关东,当代的农民工潮莫不如此。留下的终究少数,但拼搏的精神值得颂扬。不管怎样,明天都是新的一天。邱莹莹会振作起来,关关也会努力留下来,生活日复一日的继续着。

楠楠出品,只有精品!
分析的头头是道。
谢谢小沉,最近上班,没怎么写新帖子
楠楠出品,必属精品!
楠楠出品,必属精品!
格格姐,你怎么也学小沉,她给我回的帖我都不用猜![[萌]](http://static.talicai.com/emoji/qq/emot15.gif)
![[亲]](http://static.talicai.com/emoji/qq/emot14.gif)
童儿,你们是盖楼啊,起了几层啦,哈哈![[亲]](http://static.talicai.com/emoji/qq/emot14.gif)
月息三分,相当高……
自己学做小曲那样的人,锻炼判断力,和清晰的逻辑结构
我和爱思考穷人富人的区别,你说的对,但到底是物质先丰盈还是精神先富足,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悖论一样难以判断。总要先走出第一步,那就从心(内在、思维)开始出发吧
凡是要有度,过了这个度,对谁都不利,这就是所谓的“过犹不及”。富人爱讲条件,我帮你如果是我从本心就想给你钱,那自然不必说,如果是父母发话让帮,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条件。亲兄弟明算账,就是这个理。结了婚,你的中心就是新组建的家庭,而不是原生家庭了。很多人没把握这个原则,婚姻也会跟着出问题。
请看我回复花语的。如果我以后有两个以上孩子,我一定会告诉他们,你们只能靠自己,不要想着别人帮你,人自助则天助。我身边这样的例子太多,依赖性都是培养出来的,独立性也是培养出来的。指不上就会逼迫自己想办法。
月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