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21天变财女 250043姐妹  36974帖子
发帖
夏一

#夏一的读书心得#我所理解的萧红

夏一
夏一 夏一 2016-06-27 16:50 阅读(4019)

      岁的那一年春天,我念高三,学校在县城老居民区的山脚下,附近有个县图书馆,藏书在一个小阁楼上。清晨的阳光常常会透过阁楼的玻璃窗,落在书架上地板上,参差不齐,因此周末常常会去图书馆转转,偶尔借几本闲书或者参考书,高中看闲书的时间一般仅仅停留在坐在教室里吃着早饭的那十分钟,或者是周末待在图书馆或者书店,偶尔在家偷偷看。

      岁的那一年春天,很清楚地记得,在那个破旧的如今不知道是否已搬迁的阁楼图书馆里,我借了本《呼兰河传》,那本书不厚,黑色的封面,出版时间好像是在1976年,泛旧的书页,借书后直接回家,如厕时想翻翻,谁知道坐在马桶上看得竟停不下来。我想最初的我被吸引的应该是小说里“我”与祖父的那一段感情,幸有祖父,对爱存有残念。那散文似的描写中,让人回想起自己的童年经历,家庭的冷淡及外婆给与我的关爱。我只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就读完了整本,沉浸在小说里不能自拔。从此,我深深地记住了萧红,以至于归还图书时徒生出“想占为己有”的念头。可惜,那时候的我,在父母的“调教”下,是个乖乖的女生,“想占为己有”的念头盘桓了很久,最终还是乖乖地还了书,却让我一直深深挂念至今。

      从《呼兰河传》这本自传体小说入手来读萧红的著作,从一开始的图书馆借阅上大学后开始自己购买收藏,从插画版《呼兰河传》、《小城三月》到地摊上购买的二手书《我的婶婶萧红》,我几乎每年都会以重复阅读一遍的方式来回首和总结自己的生活2010年在南京旅行时在极具特色的先锋书店发现了《萧红十年集(1932-1942)(上)》、《萧红十年集(1932-1942)(下)》和同系列林贤治著的《漂泊者萧红》,欣喜万分地背回来,从此我有了第一次从时间先后顺序来系统地阅读萧红所有的著作,也是我真正深入开始了解萧红。那时候的我经历着恋爱中的艰难关头,读着萧红更为艰难的感情经历,真是一遍读一遍想哭的节奏

——————————————————————————————————————

      以上为我读萧红著作的契机和经历,此乃题外话,下面我来讲讲我所理解的萧红。

      我眼中的萧红是个敢爱敢恨敢表达的姑娘,在民国时代,萧红就像是个叛逆者,而且还是个另类的女性叛逆者,她的文字里没有当下流行的显著的爱国爱党情怀,她的文字里简单地如实地以她独特的方式描写着北方小城、底层老百姓的生活现状、她的人生经历与感悟、她的感情遭遇,她的勇敢、她的痛苦,自始至终,她的文字就像是股涓涓细流,孜孜不断地从遥远的呼兰小城一路流淌至香港的浅水湾。

      萧红是1942年1月在玛丽医院去世,那时她才年仅31岁,太平洋战争刚刚爆发,一切都是兵荒马乱。按照她本人“把自己葬在鲁迅先生墓旁,如果目前要葬,一定要裹着白绸,葬在一个面向大海的地方”的遗愿,葬在了面朝大海的浅水湾,当时的浅水湾甚是荒凉的鲜有人迹的,杜宣在《忆望舒》中写道:“日军投降后,我是第一批进入香港的……望舒告诉我,萧红逝世时的情况是很悲惨的……几个朋友,搞到一辆板车,自己拉着,走了六七个小时,将萧红的遗体拉到了浅水湾埋葬。”

      诗人戴望舒与萧红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友情,从1942年冬至1946年春戴望舒离港,三年多的时间里,戴望舒不知去过浅水湾多少次,荒滩已被他踏出了小径,并写有一首脍炙人口的短诗《萧红墓前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呼兰河传》是萧红全部著作中的扛鼎之作,是经戴望舒的运筹推向社会的,小说的创作经历了近四个月的时间,萧红在这四个月的写作过程中,始终沉浸在对故土的眷恋和对儿时生活的无限感怀中,这也许是她一生中最充实、最愉快的四个月。 

      读萧红的书,你会常常分不清楚到底哪些是小说,哪些是她的回忆,什么时候是小说什么时候又成了散文还是诗歌。我只知道“从祖父那里,她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从萧红那里,我了解了人世间从未有变的祖辈与孙辈的感情,在家庭环境冷淡之下,祖辈在童年期间给与的温暖与爱,支撑着不同年代少年的成长,以至于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毅然而然坚守着对生活的执着与爱。

      读萧红的书,隔了整整一个世纪,我却总是常常能深刻体会到她的心境的,从十七岁开始迷恋上的一个人,这样的一个女人,从我的十七岁青葱岁月陪我走过了十多年的时光。不同时期阅读总会有不同的感悟,这正是文字所存在的最大的魅力。从第一次接触到后来的无法自拔,有时候分不清我喜欢的到底是她的人、她的所有故事还是她写文时的浑然天成。我年满31岁时,站在车水马龙的街头,特别想她,想起她在我那样的年纪就离开了人世,如果有幸活下来,在文革时期,按她的个性,能平安熬过去吗?不得而知…… 

      萧红的一生,绕不开她的那几段感情,在此先暂且不提。 

      除了祖父,鲁迅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萧红写有一篇《回忆鲁迅先生》,以她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与鲁迅先生的交情,初中时候也正是读了这篇文章,鲁迅先生在心目中才变得具体变得有血有肉有温情起来。在萧红的心中,鲁迅就像是她自己的长辈和亲人,一直爱护她懂她,以至于在她漂泊日本期间得知鲁迅先生去世的消息,一个人在异乡默默承受着内心巨大的惊慌、伤痛,这些在她留日期间的书信中到处可见。鲁迅先生的去世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

      一部《黄金时代》,从2013年等到了2014年,好不容易等到上映,跑去影院整整看了两遍,庆幸是汤唯演了萧红,她的气质还挺适合演绎这样的一个角色,虽然上座率极差,有观影途中不断离场,也有边看边诋毁萧红。然,最令人欣慰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读她的经典之作《呼兰河传》,还有幸搬进屏幕,让我能安静地不止一次坐在电影院里一遍又一遍梳理萧红的一生,尽管对于《黄金时代》的情节我存在有很多不同的观点。

 

这篇小文暂且写到此吧,显得有些啰嗦了。对于萧红,想说的话总是无法说尽,留今后再述。

ps: 十多年来,我待过不同的城市,每个城市,我都会把萧红的书带在身边,不时得读一读。

只看楼主
全部回复(16)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