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里的情怀
还未起床,刷朋友圈就看到今天下雪了。气温够低。突然就想煲汤了。这苦寒萧瑟的冬天,需要暖胃,暖心。
迎着风,去市场买食材。回来清洗,焯水,准备煲汤。对做饭,我是有热情的。兴致来了,也能花上半天的时间,做好几个菜,虽然吃饭的人可能只有自己一个人。
多数时候,兴致勃勃做出来的菜,都是少年时,在老家常吃的菜。很多之前从来没做过的菜式,凭着记忆,会慢慢的摸索做。刚来北京的时候,经常会打电话给老婆婆,问某一道菜怎么做。现在基本想吃的菜都能自己做出来了。来北京的三年,厨艺进步不少,因为作为吃货的一颗赤城之心,因为异地他乡的心与胃需要被食物来治愈。
曾经在网上买来酒曲,夜里给远在千里的老婆婆打电话,询问老家米酒的做法。老人家不解,年纪轻轻的女孩子,谁没事来研究这个,想吃,还不如直接买来,这年头,超市里什么没有?有钱什么吃的买不着?
可是,买来的成品,买不来的情怀。
一直以为自己少年长期寄人篱下,后来一直在外读书,半年一年的回一次家,也从来不念家。性子寡淡,与人疏离。以为自己对家乡概念也并不深切。
却每每在北方的菜市场里见着南方特有的蔬菜,感觉亲切不已。一定要买来自己亲自做。
在北方的公婆眼里,味道并不出奇,于我,却是家乡的味道。
饮食男女,总是在一道道菜里,思绪良多。因着一种味道,想起家乡,想起相关的小事。
在北方菜市场里很少见的菜苔,却是少时,冬日饭桌上常常出现的一道蔬菜。
总是和弟弟抢最粗的那段剥了皮的菜苔梗。因为太过粗壮,并不十分入味,不比纤细的好吃,和弟弟两人却总是因为谁抢到最粗壮的那一段而洋洋得意。
想起之前看的一篇文章里,作者说她的福建老公想象不到,一个安徽女人深夜突然想吃炒腊肉的心情。或许,我的北京老公也不能理解,一个湖北女人突然心血来潮,想做一碗粉蒸肉的心情。
第一年来北京时,没有从家乡带来米粉,想吃粉蒸肉的时候,只能去超市买米粉。但是,在北方的超市买的米粉都是小袋装的,里面已经拌好了味道,无论如何做,都不是家乡的味道。
春节回京的时候,从老家带来的半塑料袋的米粉末就要用完了,一年也要结束了。今年春节时还是会再带些来。

哈哈,今天才突然觉得,原来对家乡美食的执念可能是因为想家。
嗯嗯,我做饭都会花很多心思,就算自己一个人吃也不会只弄一个菜。做什么菜一定会想搭配什么好看又好吃。但是不会随便做饭,做给自己喜欢的人吃,兴致来了做给自己一个人吃也很好。
无肉不欢的肉食主义者,不能忍受餐桌上没有肉
湖北女人想吃粉蒸肉了
湖北女人想吃湖北的莲藕了。筒骨煨莲藕汤
我比较感兴趣你做的那两条鸡腿
,看起来好好吃的样子
苏水草 诗情画意的名字 诗情画意的文章 好温暖 好有感觉 ❤❤
好暖的感觉。加精~~~
每个人的胃都有个故乡,可以装填最多爱意与灵感!
是啊,最好吃的,最想吃的永远是儿时的味道,粉蒸肉我家乡也有,每次回去,爸妈都会给我炒新鲜的米,花椒,辣椒等,然后磨成粉
来,给你加副碗筷,过来吃~~
哈哈,湖北女人现在在哪儿呢?昨天也有一个在北京的湖北闺蜜,给她远在云南的母上大人电话连线怎么做莲藕排骨汤。糯糯的莲藕块,我也想吃了
哈哈,亲爱的,那是买的久久鸭的鸭腿呀
谢谢亲爱哒,也愿你在这冬日里暖心暖胃哦~~
谢谢,谢谢,第一篇加精哦
似乎胃比心还要灵敏。昨天一个发小说想念家乡的食物了。我觉得这就是想家了~
粉蒸肉是小时候最爱吃的,却并不是总能吃到。一般也就逢年过节的吃,平时偶尔才能吃到。现在对我来说也仍然是很好吃的食物,时不时的会做,现在还发展了个北京的粉蒸肉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