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读后感
看完本书以后,我轻轻地合上了书本,心中泛起无法言说的情绪。马塞尔.普鲁斯特说:“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于他内心的东西。”
人各有异,这是一种幸运:一个个风格迥异的人,构成了我们所能体会到的丰富的世界。但人的本质上又那么一致,这也是一种幸运:如果有心,便能通过这共通的部分,最终看见彼此,映照出彼此,温暖彼此。
这本书我期待了两年,不知道为什么到现在才看?但是作为2016年的阅读终结版,《皮囊》最好不过。书里写的都是坦荡荡的自然自白成长经历,没有掩饰凡人难免的喜、怒、哀、乐、贪、嗔、痴,所以很真。视人生无常曰正常,或许是顿悟世情,也可能是全心冷漠。作者敞开皮囊,感性分陈血肉人生。因为当中有着普通人就会有的阅历和感悟,所以共鸣。人生际遇的好与坏,关键在于生命里碰到什么人?
1. 皮囊:我那活到99岁的阿太,给我最宝贵的遗产就是她豁达的生活观: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
2. 母亲的房子:母亲还是决定把房子修建完成,即使她心里清楚,房子将可能在半年或者一年后被拆迁掉。此时才真正理解,修建的并非只是房子,而是母亲对父亲那永远说不出口的爱情。我知道,即使那房子终究被拆了,即使我有段时间里买不起北京的房子,但我知道,我这一辈子,都有家可回。
3. 残疾:父亲心脏手术一次,中风两次,住院四次。可唯一的观众——生活,从来就不是太好的观看者,它像一个苛刻的导演,用一个个现实对我们指手画脚,甚至加进很多戏码,似乎想帮助我们找到各自对的状态。工作三年之后,我惊讶的发现攒了20W,我开始像守财奴一样,偷偷的计算着花费,准备将父亲送到美国治疗。一切正在好起来,可是啊,某个冬天下着雨的午后,他还是猝不及防的离开了我们。
4. 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无论他们是谁做过什么,可能刚从一台典礼中被请下来,又或者刚插完秧坐在田埂休息一下,醒来,他们就在这里。疾病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他们,即使他们当时身处不同的生活,但疾病一眼看出他们共同的地方,统一把他们赶到这么一个地方来圈养。在这样的重症病房里,最不能做的就是和任何病人交朋友,因为你会一不小心,面对任何朋友的消失。见过太多的家属,一离开这就像逃离一样,恨不得把全部的记忆抹去,走出去的人从不见有回来的,仿佛这里只是一个幻境。
5. 我的神明朋友:那时候困难是普遍现象,因此困难显得很平常,显得不值一提。只是每个家庭要想办法去消化这种困难,并且最终呈现出波澜不惊的平凡和正常。母亲最终习得的办法是强悍。世俗就是依靠着流传在生活里的打量陈规存活。她只是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内心的难受。
6. 张美丽:但谁都知道,随着财富的沸腾,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各种欲求在涌动。财富解决了饥饿感和贫穷感,放松了人。一个被流言扼杀,即使有想法也无法实施的可怜的女性。
7. 阿小和阿小:我害怕看到老家阿小的这个样子,他会卑微到,让我想起自己身上的卑微。谁都没有怀疑住在北京就是所有幸福的终点。而是所有故事的开始。香港阿小是我一直崇拜的去往大城市的对象,成年再见面时,他也是流落在城市无家可归的阿小。
8. 天才文展:小镇有种赤条条的无聊感,而自己将要面对的生活也是。有时候人会做些看上去奇怪的反应,比如,越厌恶、越排斥的人和地方,我们却越容易纠葛与此,越容易耗尽自己所有就为了抵达。从本质意义上,我们都是既失去了家乡又永远没办法抵达远方的人。在家乡两年多我,文展最终去了一个偏远的村庄,做起了附近地区发射台的维修看护工作。我知道,他和我这辈子都注定无处安身。
9. 厚朴:我姓张,叫厚朴,来自英文HOPE。生存现实和自我期待的差距太大,容易让人会开放出不同的想象来安放自己。有人可以用务虚的方式,活出我想象之外更好的人生。这么努力追求所谓青春的人,意义在哪?他们的“世界乐队”,现在看来,更像是以青春的名义集体的一个娇。在看到现实的未来后,各自投奔到新的轨迹里去了,还赋予这样的行动另外一个名字:追求。
10. 海是藏不住的:海藏不住,也圈不住。对待海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每个人自己去寻找到和它相处的方式。每片海,沉浮着不同的景致,也翻滚着各自的危险。生活也是,人的欲望也是。我期许自己要活得更真实也更诚实,要更接受甚至喜欢自己身上起伏的每部分,才能更喜欢这世界。我一定能找到与每片海相处的距离,找到欣赏它们的最好方式。
11. 愿每个城市都不被阉割:中国新闻圈、文学圈很多现在的青壮派都是小镇出身。他们说这叫小镇包围城市。也有调查发现,现在大城市各个领域的主力百分之八十以上来自小镇,我说因为小镇出来的浑厚。我所说的浑厚有个最简单的解释,从一个小镇的生活再到一个县城一个地级市一个大城市,你经过对比,对以往的更能理解而且吸收,对现在的也更能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
12. 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在不知道怎么生活的情况下,我会采用的是一种现成的、狭隘的、充满功利而且市侩的逻辑——怎么能尽快挣钱以及怎么能尽量成名,用好听的词汇就是所谓“梦想”和“责任”。生活从来不是那么简单的梦想以及磨难,不是简单地所谓理想还有阴谋,生活不是简单的概念。
13. 回家:我知道那种舒服,我认识这里的每块石头,这里的每块石头也认识我;我知道这里的每个角落,怎么被岁月堆积成现在的光景,这里的每个角落也知道我,如何被时间滋长出这样的模样。
14. 火车伊要开往叨位:
《关于所有旅行的故事》
我生平一定曾路过
你洗过澡的那条河
你的六岁
还浮游在水面
我抬起头
看到一个硕大的橘子
我知道
这就是童年时代的所有黄昏
《世界》
世界都不大
我可以哪里都不去
我可以在这里
只看着你
直到一切老去
韩寒说:“好的文字往往带给人两种阅读感受,一口气读完或者舍不得读完。”这是一本既让我想一口气读完也舍不得读完的书,我会一直带在身边,反复咀嚼这些好的文字。

写得真好~我期待了一年多,终究没来得及看,上次去北京的时候作为礼物带去送朋友了
你理解得很透彻![[微笑]](http://static.talicai.com/emoji/qq/emot28.gif)
确实不错的一本书
我也很喜欢这本。虽然有些煽情过度,又有些作者个人价值观植入很用力。不失为一本好书
哈哈,真的是很喜欢这本书!
好书好书,值得反复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