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轻时不吃点苦,更待何时

####01
认识王哥时,被他坎坷奋斗的经历所打动。王哥出生于南方一个偏远的山村,家境贫寒。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高中毕业后,他选择了直接外出打工。
没有学历,年纪又小,他只能干一些体力活,从建筑工人到餐厅服务员,当同龄的孩子还在大学校园里逃课上网谈恋爱时,他已过早的进入社会体验了酸甜苦辣。
体力工作干了三四年后,他逐渐意识到学历的重要性,奋发图强的拿起高中课本,从一个英文单词开始,从一道数学题开始,准备考大学。社会的经历磨练了他的意志,家庭的贫寒激发了他的斗志。他拼了命的复习,没想到竟然考上了北京的一所985高校,念艺术专业。
他是一个不甘于平庸的人,因体会过生活的辛苦,他不习惯大学的安逸放松。而身边好多艺术生同学没有了高中的奋斗,就会完全放松下来,沉溺于游戏中。他又休学一年,开始了打工体验生活。这样断断续续的,直到2013年,他28岁时才大学毕业,比同期的毕业生大了五、六岁。
站在即将奔三的路上,他不断思考人生的规划。早年进入社会,让他体会到基层贫困人民生活的艰辛,他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并帮助更多的人。
于是他响应了国家的号召,去了北京当了村官。这一去就是三年,而且的是偏远的山区。相比其他同事,他年纪偏大,对村官工作有明确的目标,于是他将精力专注于带领村民致富。
为了尽快的熟悉村村请,搬去村子里与村民同住。山村偏远,村里只有本地特色的蜂蜜、土鸡蛋、山核桃等,之前村民只能通过集市等单一途径售卖,价格也不高。
为了帮助村民打开渠道,他一个艺术专业学生,从一点点做起了网店。他一个人要忙于网站设计、市场推广、收卖商品、自己包装发货,还要忍受别人的非议。
有人认为他快穷疯了,竟然倒卖农产品。因山区偏远,没有直接到村里的快递,他就自己掏腰包,在县城租房做仓库,或者央求经过的汽车将物品捎到县城的快递点。从零销售,做到逐渐起色,小有名气,再到后来成立公司,获得融资。
优秀村官代表 “耶鲁哥”,耶鲁大学毕业,回到偏远的农村服务农村。一个城市长大的孩子,穿着老乡给的解放鞋,翻穿自己的炫酷衣服。在农村帮助村民修筑了水渠,建起了敬老院,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切切实实的改善了村庄生活。
而这一切都来源于当年父母辛苦抚养他,渴望更好生活的愿望。早年时,他母亲带着他去外地求学,一边跑学校,一边要找工作养家。他从小就知道学习机会的不易,父母的辛苦,这种逆境激发了他的成长。
高中毕业后以托福满分获得了全额奖学金进入耶鲁大学。他想让更多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他愿意忍受农村生活的艰苦,帮助更多人受益。于是耶鲁毕业后,直接回国来到了湖南农村工作。
培新中课堂上一位接近70岁女老师,语言流畅,声音洪亮,清楚仔细的记住每一个时间点和地点,完全脱稿的为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课程。
说到现在的青年生活,她讲起了她的青年时代。当年响应国际的号召,她上完中学去了农村工作,经历过新中国的起伏兴衰。去农村工作,在大队挣工分。在村里没有发言权,工作不但累而且辛苦。白天只能工作,晚上才有时间学习。在这期间她利用珍贵的晚上时间看书学习。
后来出台下乡支农青年可高考的制度,她参加了高考,考到了大学。大学毕业后,顺利的留校工作。刚开始在学校的附属中学教书。因为家离得比较远,她每天只能搭乘最早的公交车上班。
每天都得坐1个多小时的车,赶在7点前去查看学生的早自习,晚上得到10点多,看完学生上晚自习,才能回家。每次都赶最晚的一班公交车上回去。她老公都得在车站点等她夜归的她。
她说现在年轻人都怕吃苦,在大城市上班怕挤、怕远,她们那个时代都没有地铁,只能挤公交。她说谁的年轻没吃过苦,何况现在是新时代,能吃的苦,也就是身体上的劳累,精神上的辛苦。而她的年代,吃的可是生命的苦,在黑色的岁月里,如果稍有问题,就可能被关进打牢,遭受迫害,有生命危险。
年轻时,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会迷茫和彷徨。大多数急着成长,20岁想拥有30岁的物质生活,30岁想拥有40岁的物质。这些过于着急的青春和岁月,会带来痛苦和迷茫。
不管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年轻人总要经历奔波于工作、生活、感情等的不易,在吃苦的经历中去成长和提升自己。
当稚嫩的肩膀不足以支撑未来的时候,不要过早的急着追求物质。先追求成长,不要怕吃苦。没有年轻时的折腾和吃苦,哪有春来花满园的芬芳。

大写的服气!
吃的了多大苦,享的了多大的福
听了这些人故事,很感慨
早吃苦以后少遭罪
对,耶鲁哥腿好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