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综合理财 246579姐妹  154662帖子
发帖
清灵水毓

【百万计划·2017】浅谈P2P:一朝被跑路,十年不敢入?

清灵水毓
清灵水毓   清灵水毓 2017-03-27 16:40 阅读(12166)

摘要:跑路风波余威仍在:一朝被跑路,十年不敢入。P2P的本质是什么?到底还能不能投?安全性如何?我的答案是:提高甄别能力,不要因噎废食!

 

*原创文章,首发于她理财。未经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欢迎和平讨论,不喜勿喷,拒绝人身攻击。

 

我先生前一阵去见了一个刚认识不久的朋友。这位朋友开了一个公司,经营状况不错,融资背景也是相当漂亮的。毕竟不是去谈生意的,所以具体的经营项目我先生没细问,只听对方谈到其中一块业务,是关于P2P

我从2012P2P萌芽时期就开始涉足这方面的理财,经历了1415年的蓬勃发展,至今仍在继续投钱,算起来对这一块的投资史也有5年了。因此,先生回来之后重点跟我探讨了一下P2P的发展现状。

其实早在14年底(某租宝事件爆发前),我先生就曾经对我说,虽说他感觉P2P是个好东西,模式本身没问题,但是怎么觉得这种在国外运行还算成功的金融制度在中国发展起来,就变味了。

看着成百上千个资质不明、资金流向不明的平台不断冒出来,他提醒我说:P2P这块我不太懂行,但是我感觉这样下去早晚要出事,你小心。果然没过多久,某租宝跑路风波席卷全国。我和他都有认识的人受到负面影响。

好在我选择平台的时候一直秉持谨慎的态度,比如当初有人安利我投某租宝的时候,我粗略一算它给出的预期收益就发现,这个平台的盈利能力根本覆盖不了那么高的利息。

不知道是因为幸运,还是因为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或者纯粹就是因为不算贪心,所以这些年我换过若干平台,但是从来没有踩过雷。

甚至,这些平台熬过了15年的跑路风波和16年的大洗牌之后,竟然还都成了口碑不错、安全性被认可的理财渠道。

 

所谓的P2P,即peer to peer,指的是个人之间的小额借贷。它最初的雏形起源于1983的格莱珉银行,这个银行由孟加拉国著名的银行家、经济学家尤努斯创建。

尤努斯博士认为现代经济理论在解释和解决贫困方面存在缺陷,因此他通过格莱珉银行开展无抵押小额信贷业务,并进行了一系列金融创新。他鼓励小额存款,并把吸收的存款发放给需要贷款的人。

尤努斯博士通过这种方式,帮助数百万人摆脱了贫困,间接影响了数千万人的金融理念,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了不菲的利润。因为他对解决贫困做出的种种贡献,尤努斯博士获得了2006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

200511月,美国PROSPER将尤努斯博士的制度进一步提炼和创新,创办了PROSPER网络小额贷款平台,让资金富余者通过PROSPER向需要借款的人提供贷款,并收取一定利息。这就是当代P2P的初始形态。

当然,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关注的,还是国内P2P的发展情况。曾经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方面,中国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无法从传统渠道(例如银行)得到满足;另一方面,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也得不到满足,资金流向过度单一。

这种信息不对称,为国内P2P金融平台发展提供了空间。短短几年,中国P2P金融从无到有,并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后劲。

而且,随着网络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种金融服务的正规性与合法性逐步加强。我们可以预期的是,P2P在有效的监管下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实现普惠金融。

 

这一年来,总是陆陆续续有人问我,P2P是不是骗局?到底能不能投?有哪些平台是比较安全的?由此可见,那几场轰轰烈烈的跑路风波,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修复,余威仍在。

尤其是那些平台跑路的受害者,估计是被坑怕了,以至于产生了“一朝被跑路,十年不敢入”的心态。还有一些原本就属于保守型的投资者,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恐慌。他们原本还在观望,现在根本不敢踏进P2P的门槛了。

其实这些想法,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中国有个成语叫因噎废食。这种愚蠢的行为当然是不可取的,而因为出现了问题就把P2P全盘否定,甚至对银行之外的任何理财渠道都敬而远之,也与因噎废食无异。

反观P2P行业风雨飘摇的一年多,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问题平台之所以产生,关键原因一是预期投资回报率过高,而实体经济却难以维持业绩,导致运营平台的资金链断裂;二是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的平台,政府既没有树立门槛,也缺乏统一的征信平台。

而如今在政府的严厉管控之下,P2P平台仅充当信息披露角色,也就是“信息中介”,帮助资金供求双方进行更高效的匹配。但平台本身不得设立资金池(必须银行托管),不得涉及资金运作,也不参与担保。

平台不能触碰资金,还怎么携款潜逃呢?这一变革,是我国P2P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这个行业未来长期健康发展的一大保证。

所以,担心平台会跑路的财蜜们,现在可以吃个定心丸了,前提是:选择合法合规的平台。社科院每年都会公布风险测评名单,各大金融论坛也会有相关的测评报告,选择排行前几的都是没问题的。

就算法律正在逐渐完善,也不能保证每个平台都在监控之下。所以要注意甄别,千万不要因为贪图眼前的高利息,而把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积蓄葬送在一个野鸡平台里。

 

那么,P2P是不是没有风险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有的投资都有风险,只不过有高低之别。我之前谈过,P2P属于中等风险的理财渠道。既然合法合规的平台不会跑路,那它为什么还被归入“中等风险”呢?

这是因为,P2P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借贷人的经营性风险。比如某个借贷人失业了,还不起钱,虽然平台会通过保险和担保公司还你本金,但是收益肯定会打折。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平台会把一个投资人的一笔钱拆借给几个甚至几十个借款人。

毕竟这些借贷人集体违约的风险,总是远远低于个人。与此相对的,如果发生风险,会有很多投资者与你一起承担,你个人需要负担的损失就在可接受范围了。但是就投资方向本身而言,它依然是中等风险。

还有,上文所述的监管措施造成的一大负面影响,就是平台运营成本变高,从而给投资者的收益率下降。这一点让不少进取型的投资者不满,甚至对此失去信心。

经济学有一个理论是:过低的价格从短期来看对消费者有利,从长期来看对消费者不利。因为长期亏损会导致企业产能下降,从而供应量稀缺,逐渐形成垄断,从而消费者必须以更高的价格去购买此商品。

这个理论放在投资理财也同样适用。如果在成本变高的大环境下,平台依然维持高利率,那么有两个结果:一是向借贷方施压,提高贷款利率,从而迫使借贷人流向其他平台,投资人无标可投;二是平台入不敷出,最终资金链断裂破产,损失的依然是投资者。

理财的终极目的并非一味追求高收益,而是在安全与利益之间,寻找平衡,实现财富的保值,最好能稳步增长。所以拼命追求收益,而忽略了本金的安全性,是一种买椟还珠,本末倒置的行为。

 

相对于黄金、外汇、期货、原油、股票这种对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要求很高的高风险投资渠道来说,P2P这种固定收益类产品,应该是目前我们能找到的安全与收益性价比最高的一种理财方式了。

且不说想做高风险投资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就算你能力不凡,结果也往往未必尽如人意。比如我先生的同行,多半也是赔多赚少。他们作为专业人士,当然不是眼光差,也不是技术不行,而是克服不了人性的贪婪。

我们身边不乏这两种人:一是后悔自己的股票or基金or黄金卖早了,晚卖几分钟能多赚多少呢;二是后悔自己卖晚了,做多的一心盼望着涨到顶点还会涨,做空的一心盼望跌倒谷底继续跌,结果眼睁睁看着高位回落or触底反弹,不得不割肉平仓。

第一种人开了上帝视角,知道了结果所以有后悔的余地,但没有想过万一遭遇第二种人的风险,应该何去何从;第二种人没有上帝视角,所以才不懂见好就收,以至于成了被收割的韭菜。

也许形式不同,但是他们的言行都反映出了贪婪的本质。而且这两种人随时会相互转化,好了伤疤忘了痛。

对于这种情况,我只能感叹一句:善泳者溺。同时也深深地觉得,我先生要保持自己的业绩,需要付出多大的毅力与自己的本性做对抗,实在不容易。

但是,P2P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它不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盯盘,也不需要你有高深的金融知识。只需要一次买入,就可以锁定一个相对可观的收益。对于理财小白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

而且,P2P的期限还是比较灵活的,比如她理财有3个月,半年,1年的标的可选,很多平台还有1个月的短标。定投基金的收益也许可以媲美甚至超越它,但是作为一种长期投资方式,动辄3-5年的投资周期,流动性到底差了些。

 

综上所述,大家完全没必要因为几场发生在监管前的跑路风波而因噎废食,让惶恐情绪影响了自己的投资决策。

但同时,也要深刻理解投资本身存在的风险,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就像很多平台分散债权一样,我们也要分散自己的风险。

最后,尽管我列举了P2P的种种好处,但是我个人不太赞同重仓P2P,尤其是资金量不大(20万以下)的投资者。如果是保守型、稳健型的投资者,把30%左右的资金投入即可。如果是和我一样的进取型投资者,也不宜超过60%

因为,从财务安全的角度考虑,至少还是要有一笔应急的钱,放在货币基金这种收益较低但是流动性极好的平台里。P2P虽然期限灵活,但封闭期内是无法赎回的。此外,也有必要配置一部分国债或者银行理财这种极低风险的产品。

只看楼主
全部回复(78)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