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如何看待“父母在,不远游”这个问题?

来自情感·生活・6篇帖子・61人参与

发帖
冬瓜丸子

“父母在不远游”不适用于现在社会

冬瓜丸子
冬瓜丸子   冬瓜丸子 2017-04-06 12:57 阅读(10989)


中国历来有重视孝道的传统。


“父母在,不远游”这句话出自孔子的《论语》,全句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是父母在世的时候,尽量不要出远门,如果一定要走,要告诉父母去哪里做什么,什么时候回,并安排好父母的供养,不能茫无目的的出门。


这句话其实表明的孔子的态度是:子女应赡养并孝顺父母,但也不反对,在有正当目的和理由的时候,外出奋斗。


既然这话是古人说的,那肯定更适合于古代,放到现代社会,未必适合,并不是说现在人不重视孝道,而是时代在变化,观点也会变化。


古代和现代的社会环境完全不一样


古代交通、通讯都不发达,没有飞机火车,随便去哪儿都要很长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人离开了家,和家人的联系方式只有通过书信,来回一次往往长达一个月。


古代的人口记录方式过于粗糙,社会安全情况差,一旦路上出现任何意外情况,很难及时通知家里,甚至可能根本通知不到,所以留在家中的父母不仅是养老问题,而是对出门在外的子女日夜不停的担忧,让父母担忧也是有违孝道的。


因此在古代不仅仅是父母,朋友之间离别时也是非常伤感的,因为他们的离别就代表着,完全无法联系的真正的离别,很可能就是一辈子。


现在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


我和我父母现在分隔在地球的两端,依然可以每天通过微信视频聊天,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以前我们住在一起时,每天说的话都没有现在多。


我公公婆婆那边,除了经常这样视频聊天电话之外,坐高铁六个小时就到了,有什么事情,基本上都可以及时回去,如果遇到完全来不及赶回去的情况,那很可能即使在父母身边也无法及时照顾到的。


有了这么方便的联系方式,既不妨碍我们和父母之间的沟通,也没有影响到各自独立的家庭生活。


古代和现代的“养老”意义,已经不一样了


古人讲究养儿防老,因为没有完善的医疗养老体系,因此孩子就是父母的全部。


在古代,多数人的生活来源是靠种田,这种重体力劳动仅凭一人是无法养活自己的,所以需要全家抱团一起劳作,上年纪的老人不能再种地后,就在家做一些轻松的家务,所以古代的养老是指给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的父母一口饭吃。


得意于现代社会的福利体系,很多人退休后,有医疗有养老,依然可以得到一个基本的生活保障,我们真是生活在一个很幸运的时空,感恩!这个时候,父母还真未必愿意让儿女养老,因此我们现在所说的养老更多的倾向于是当父母身体不好时,子女要从旁照顾。


老年人的观念也要“升级”


现在的生活选择真的很多,像我家吧,我和我爱人并没有那么强烈迫切的想要出国的愿望,但是我父母很喜欢国外的生活,所以我家正好相反,儿女在父母游,我妈经常说:“有你们在家看着,我在外面玩的放心”[汗]


同时我父母作为子女也是要给老人养老的,因此他们说服我姥姥一起出国了。类似的情况我身边还有很多,表弟在国外,所以我姨的生活基本上一年就是几个月国内几个月国外。


当然了,如果父母真的身体有什么严重问题,那确实不能远游,即使你家里经济条件再好,能给父母亲雇上七个八个保姆,作为儿女来说,长时间地离开身体状况不好的父母肯定是不对的。

只看楼主
全部回复(10)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