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无聊会议变有聊

如果要发起一个话题“你觉得无聊的事情有哪些?”估计很多人说给“开会”投一票。日常工作中,大会小会不断,经常会被动的参加各种会议。
很多人觉得开会很无聊,自己不是发言者,但又不敢光明正大的玩手机,另一方面觉得会议内容单调,又不知道会议记录该记什么,就会觉得无聊又无趣。不知道如何调节与适应这样的会议。
其实除了灌水的会议外,大部分会议是围绕某一问题展开讨论的。一般需要事先设定讨论议题,通过讨论来达成共识。
提到会议记录,就要明确自己在会议中的角色,是专门记录者还是普通的参会者。不管是专门的记录者,还是旁听者,都要明确会议中必不可少的3w要素:who,when,what。议题的讨论与确定,都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的,要在记录中明确这个三个要素。
如果是会议记录者,需要针对特定内容,中规中矩的记录好基本的参会情况。这需要提前了解会议议题,流程,参会人员。
而作为一般的旁听者,需要利用好开会机会,记录会议要点,将这个看似无聊的事情,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如果按照中规中矩的记录方法,会议记录难逃无聊的宿命,但如果转化工作思路,巧用一些思路和方法就能将会议内容有趣化。
会议中学会转化倾听的思路,巧做记录,就能让原本让人昏昏欲睡的会议,变为自己学习的加油站。
会议记录中,可以利用下面几种记录方法。
1. 领导预设法
普通的员工很难成为会议议题的决定者,但是作为旁观者,我们可以转变思路,让自己站在领导的角度去思考会议内容,工作的下步走向。例如某件事会安排何人,何时,做何事,让自己的具备领导的战略眼光。
不再禁锢于单调的会议内容中。
如果最后得出的结论与自己设想一致,说明自己对领导风格清楚,想法一致。如果不一致,则思考为什么领导会做出这样的安排,自己预想的有什么问题。通过领导预设法,能提高自己是预判能力。
2 .科尔内笔记法
除了简单的问题记录外,如果能适当的加上一些图形记录,就可以吸引注意力,调用自己的五官,投入到会议中,而忘掉单调的会议议程。
科尔内笔记法就是在一页纸上预留出会议记录栏,关键词栏,摘要栏 ,除了按照基本格式在会议记录栏内记录会议变化,还能找出关键词,记录在一旁,留出思考的余地,增加自己的思考,而不是一味的被动记录。

3 .座位记录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当自己对当前的会议发言人,参会者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在会议中按照发言人的座位顺序,依次画出简单的座位表。将其依次标注姓名或简称。再根据他人的内容,进行关键词提取,标注在座位旁边。在会议结束时,能及时的与他人沟通,了解发言者的内容。

4 .流程记录法
正规的会议中会提前安排会议流程,在流程多,项目复杂的情况下,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在流程旁边记录会议实际召开情况。可以按照流程内容,记录实际会议中的议题与结论。(小tip:不同颜色笔记录法,以上各环节,都可以用不同颜色笔,但尽量不要超过3种。)
以上的会议记录作为原始记录,需要进一步的整理,最好能够整理成电子版,理顺思路与内容。
看似无聊的会议,变一下思路和方法,将别人无聊和发呆的时间,用来多学一点,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