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前行 牛牛的读书笔记】毛姆经典 刀锋 17/60
继月亮和六便士之后,我又一次阅读毛姆的故事,本书跟《月亮和六个便士》一样,都是作者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着故事的主角,如何度过其一生,书籍的主旨呢,是在探讨人生存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看完之后,觉得很顿悟,就是人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应该是多元化、多维度的,实在不应该只用一种单一的有妻子、房子、有车子、有票子、有孩子的唯一价值取向去做标杆,去定义人的一生是否成功;
这本书的名字,很有意思,叫刀锋,刀锋意为误导之途艰辛困难,如同跨越锋利的剃刀;真心不知道文章前段时间的电视剧取名剃刀边缘,是不是也受到毛姆的启发?但宁愿是个美丽的误会,因为实在不可相提并论啊。
本书的主人公,拉里,是一个参军归来的年轻人,年轻、帅气、还有一个美貌多金的未婚妻,跟《月亮与六便士》里的主人公斯朱兰一样,中产阶级,妻子漂亮,未来一同生儿育女,丈夫赚钱养家,再让儿女都有一门满意的亲事,如果按照既定的生活轨迹,那么他的生活必将充满阳光。
但拉里却不这么想,他只想去“闲荡”,去巴黎,他只是觉得,在巴黎能活的更畅快一些,他未婚妻的舅舅艾略特不理解他,以为拉里想要去巴黎,是想见识尘世的浮华,跟《月亮和六便士》中斯朱兰的妻姐一样,觉得他是被巴黎的小妖精勾走了魂魄,艾略特还想让美夫人勾引他,艾略特是一个不算典型的美国人,善于专营,热爱聚会,喜欢上流社会的一切,灯光、音乐;在别人看来,他是一个品味高雅、博学多闻,喜欢艺术的绅士,但在毛姆笔下,不经意透露出,在他那流利、纯正的法语之下,隐约能听到一点偶尔露馅的美语痕迹;而且为了更加融入上层社会,而背弃圣公会改信天主教,这一点虽然功利,却也为他的上升扩宽通道;这也是说艾略特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善于钻营的人,他非常喜欢欧式风情,喜欢所谓上流社会的种种,喜欢与贵族谈论他们的祖先,他们的过去;
在艾略特看来,拉里的身份尚可比配他的外甥女,父亲是耶鲁大学助理教授,母亲是某神秘宗教会员,而养父是医生,都是非常不错的职业,但相比于拉里,他更喜欢格雷·马图林,因为他的家族是芝加哥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百万富豪,家族中还有主教、剧作家、学者;同时,他觉得婚姻这回事,门当户对要远比两情相悦的结合要更好的多;
和艾略特看法相同,伊丽莎白的母亲,也就是艾略特的姐姐,也愿意让他们结婚,但前提是拉里需要找一份正当工作,她的看法是“男人就是要工作,更何况身强体健,男人如果不事生产,将会变成家人的负担,且对社会毫无贡献”
可能,如果是以前的拉里,他一定乖乖地听着未来岳母的教诲,乖乖地去找一份所谓的好工作,和伊丽莎白结婚,但,在经历过好友为了他而牺牲之后,拉里的三观有了新的变化,他想要去探索世界,想要知道活着是为了什么,人生有没有意义,在拉里在巴黎闲晃两年之后,拉里和伊丽莎白再一次坐到了一起,再一次谈起他们的未来,这一次,他们彻底的分开了。
拉里沉醉在精神乐园的沃土中无法自拔,他想要探索究竟有没有上帝,想弄清为什么有邪恶的存在,想知道灵魂是不是不死,还想知道身体的死亡就是终点,这一切,都让伊丽莎白无所适从,伊丽莎白虽然深爱着拉里,但由于其从小姐就接受的价值观,认为钱很重要,钱就是权势和地位的象征,拉里和伊丽莎白的生活岔口现在已经变得不同;伊丽莎白想要的则是参加派对、舞会、打高尔夫和骑马,穿好看的衣服,找家美容院做头发,不要坐着电车和公交车到处跑,想要自己的车;想要一份体面的生活;伊丽莎白觉得,“学不到的知识派不上用场,就没有什么好处”她觉得拉里自私,为了追求虚无的东西,牺牲了他们的爱情;
小的时候,读过舒婷的致橡树,小时候,只是单纯喜欢她的韵脚,可如今,却渐渐喜欢上了这首诗的内容,因为我理想中的爱情,也是如同橡树和木棉意义,肩并肩,手挽手,有着共同的喜好;共同分担生命中的一切喜怒哀乐;拉里和伊丽莎白显然不是橡树和木棉,这样的结局,真的很好;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在和伊丽莎白分手以后,拉里去了一家煤矿厂当矿工,然后又和柯斯迪去旅行,穿越比利时,再到德国,然后又去了印度,在那里寻找到他毕生追求的生命意义;还用他一生游历学到的知识,去写了一本书,接下来,他继续闲晃,度过了他追求自身价值的一生;
而伊丽莎白呢,则嫁给了她想要的生活,豪宅、多金的生活,处优养尊;虽然经过一段破产的略为窘境的生活,但终归还是走回正道;去新城市掘金;
在我看来,世间的情人,真是爱的太过于轰轰烈烈,且迷迷糊糊,他们是冲动的感性派,有爱的时候,就用爱拼尽全力的去爱。可没有爱了呢?可当发现所爱之人,并不是那么合适呢?于是,有了纷争、有了别离,有了憎恨,有了杀戮;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两点,
第一就是人生的意义是多样的,你可以是一个有房有车有存款的三有青年,也可以是一个如同圣母白莲花的一样普世爱人;生命有多种多样的存在,这才是生命的意义;斑斓、热烈、别再要求别人都活的和你一样,评判别人的生活,或者你要向标杆看起,总想活成标杆,宽容点,大度点,让我们每个人都活的不一样;
第二,就是冷静自持的爱,就像伊丽莎白一样,可能拉里就像她生命的白月光,皎洁明亮,慈悲只能远望。而马图林则是她的适合的伴侣,让她的生活多姿多彩,让她优雅迷人地活在尘世;所以,当你得不到的时候,不要强求,要冷静地分开;
以上

你什么时候看人性的枷锁?
还没看。有计划告诉你哈哈
赞,在读月亮与六便士
非常喜欢毛姆的书,从《月亮与六便士》到《人性的枷锁》,到《刀锋》。我最喜欢《刀锋》里男主对于命运的追求,不像多数人一样按照既定的轨迹走,而是花很多的时间去认识世界、探索命运、学习佛教。很多人是活在他人对自己的规划中,而这个人是自己在探索,然后再去选择自己的活法
是的。我也喜欢。但能够做到的人不多。
能做到很难~大部分人是在用一种比较保险的方式过着。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