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2025年财女阅读/读书笔记打卡

来自财女读书会・5816篇帖子・45304人参与

发帖
诺一Lois

读故事就能轻松搞懂经济学

诺一Lois
诺一Lois 诺一Lois 2017-06-27 15:27 阅读(2228)

 ——读《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本书由哈佛经济学博士郭凯所著,他用故事讲透生活中的经济学。对于没有学过经济学但又对这门学问无比好奇求知的人来说,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入门级著作。

 

本书中所阐述的经济学概念,不是以让人头晕眼花的图标、数字或公式来展开,而是以一种大众都能轻松理解、恰到好处、又妙趣横生的各种故事来解释。如此一来,许多常见但又从来没真正弄懂弄明白的经济学词汇和问题,比如:外汇储备、利率与汇率、春运火车票该不该提价、通货膨胀、收入分配、月饼该不该征税、房地产、货币政策、经济政策、贸易顺差与逆差、发展模式等等,都在读者轻松阅读故事的同时加深了理解。这些词汇中每一个词汇都用一个或多个以王二为主人公的故事来讲透彻。

 

当然,书中的王二是个虚构的人物,为了把一些经济学概念讲清楚,便于读者理解,王二一会儿是佃农、一会儿是打工仔,一会儿是村官,一会儿是需要减肥的胖子,一会儿摇身一变成了企业老板或都市白领,每篇故事都易懂又不失精彩。

 

比如,“贸易顺差”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简单的理解就是对外贸易中出口大于进口。我以前一直疑惑,中国为什么会存在巨大的贸易顺差?而中国的贸易顺差为什么一直以来受到其他国家尤其欧美国家的抨击?

 

当然,对于巨大的贸易顺差,中国有自己的解释。本书中提到了一个很流行的观点,就是中国的贸易顺差是因为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相当一部分是加工贸易,因此,中国的顺差是由于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特殊位置决定的。加工贸易的意思就是,中国进口配件或材料,在中国进行加工或者组装,加工好的产品用于出口,中国收取的只是加工那部分的费用。从贸易统计上看,加工贸易确实一定会是出口价值高于进口价值,这部分差价其实就是中国收取的加工费。因此,中国在加工贸易项下总是顺差是一件非常正常、非常自然的事情。

 

这样的解释看似合理,但作者却通过“王二拔鸭毛”的故事提出了自己对这一观点的质疑。王二开了家专门拔毛的店,帮别人拔鸭毛,无论鸭子价格如何,他只收取拔毛的加工费。也就是,王二会“进口”一只带毛的鸭子,然后“加工”,最后把没毛的鸭子“出口”给客户,王二从中赚取1元一只的加工费。王二在拔毛这件事情上永远是只赚不赔的,永远有“顺差”。但是,我们就能简单地认为:因为王二是拔鸭毛的,所以他存款必然很多吗?同理,我们真的能相信:中国在加工贸易上有顺差,因此最后的对外贸易就一定有顺差吗?显然不是,这样的说法没有任何理论基础。

 

因为王二拔鸭毛的收入是王二家的唯一收入来源,他也需要买吃、买喝,因此他对粮店会有“逆差”。也需要给孩子买书、买衣服,因此他对书店、服装店有“逆差”。也就是说,如果王二持家有方,节约有道,那么王二家才可能有存款;但如果王二愿意,他可以把拔鸭毛赚的钱一分不剩花出去。上升到国家贸易层面也是一样,中国通过加工贸易挣来的美元,一样可以花在进口别的东西上,最终一样可以实现相对平衡的贸易,问题是这件事情为什么没有发生?顺差本身未必是坏事,但是错误地解读顺差产生的原因,就有可能忽略了顺差背后可能存在的结构扭曲、价格扭曲以及收入分配不合理状况。事实上,中国作为一个仍然不算富裕的国度,一个仍然需要大量资金的国度,竟然是世界最大的净资本输出国,每年达三千到四千亿美元之巨。这中间的绝大部分是通过贸易顺差的形式,而且很大一部分又都借给了美国人,最后体现为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换句话说,中国其实是在出口自己也很缺少的东西,这背后的原因恐怕远不是加工贸易这么简单,而是有很深的结构性扭曲。

 

最后作者发人深省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关于中国的顺差问题,我们经常在寻找各种理由来辩护和解释。从外交的角度说,有时候这种做法是有效的。但是我们千万不能把我们自己的外交辞令当做是真理箴言,而去回避真正的问题。自己的问题只能由自己解决;解决不好,最后的代价也只能由自己承担。所以,不能再把顺差的责任都推给加工贸易了。

 

作者就是通过这样浅显易懂的故事,启发人去思考问题背后真正的根源,而不能太过简单地相信普罗大众中所谓流行的观点,应该要有自己的主张与看法,从独特的视角找出产生问题的真正原因,从而才有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只看楼主
全部回复(4)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