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AA制,我觉得要看场合与人群,矫枉过正就没意义了。之前提到AA制时,我发现很多案例都跟上海有关,特意去查了一下典故,原来“AA制”在上海还是颇有渊源的,相对较早就接受和适应这种消费方式的城市。
比如上海人经常讲的“亲兄弟,明算账”,说AA制有助于缓解家庭经济纠纷,改善家庭成员的关系,且是一种产权归属的界定。字面意义引申了很多含义,即使是亲兄弟,成了家以后就得顾忌家里老婆的想法,看似两个人的账务,其实牵扯的是两大家子,明算账就是不图眼前一时的方便,而给日后带来各种麻烦。
又比如上海的方言“劈硬柴”,将柴火劈成平均的几份,其实就是聚餐结束后各付各的意思~
再谈谈我的看法:
对于夫妻之间,我觉得AA制的确有点过于生分了,你花你的我买我的,感觉不像夫妻更像室友,搭伙的感觉了。
总是算的那么清楚,就有点没有人情味了。当然,喜欢经济独立不喜欢被另一半管的话,也可以采取别的办法来实现经济透明加AA!
比如根据双方的收入来制定一个计划,分别拿出一笔钱来作为公共账户,余下的钱作为零花钱由各自自由支配。
至于闺蜜、死党这些关系密切的朋友来说,AA制也不一定是坏事,觉得每次都算钱比较麻烦,完全也可以按“次”来记,这次你买,下次我来。或者你请我吃饭,我请你看电影。。。等等等。
这样的AA制不仅不会使人觉得距离远了,反而是促进和增进感情的,大家都在付出和经营的感情才能长久。否则一直某一个人买单,或者一直是经济条件好的在付出,时间久了难免会有点想法吧,因为钱伤害感情太不值当了。
对于普通朋友、亲戚、同学、同事之间,我觉得关系没好到像上面的死党闺蜜之类的,采取AA制就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日常跟同事一起搭伙吃个工作餐,参加一些小范围的线下聚会等等,大家AA就减轻了经济负担,也不会亏欠人情,吃的自在玩的开心。
我公婆家里每年过年都要全部聚在一起吃个饭的,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了很多年。他们采取的就是轮流做东AA制,今年是大姑姑家请客,明年就是二姑姑,这么一圈一圈轮下来倒也非常和谐。
当然虽说是AA制,但大家绝不会斤斤计较,硬性的将每次价值来平均和细化的AA,中国式的AA制还是相对比较粗放的,比较有人情味的,AA的过程中体现了一种自我约束和不给别人添麻烦的心理。
近几年年轻人自主创业的也多了,很多好朋友好兄弟合伙创业做生意,一开始大家都是一个方向一个目的,且也没多少钱,所以回觉得把钱算的太清楚有点没面子,感觉太看重钱了。
但往往时间久了,走上正轨了,反而因为各种利益开始扯皮撕破脸,多年的兄弟情义一照散尽了,有的甚至反目成仇。
其实如果一开始就做到“亲兄弟明算账”,才能清晰权益分配,保证了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促进公司的发展。
AA制的好处的确很多,但“因地制宜”更重要,用在合适的场合及人物关系上才能体现出优势。AA只是一种辅助方式,并不是万能的,不能过于看重甚至矫枉过正,也不用因噎废食,AA制的初衷是为了促进感情和保护双方的感情,切不能本末倒置!

我还是比较赞同这次你请,下次我请AA制,普通同事之间就是正常AA制,家人之间,到觉得没什么了。和你观点一样
对呀,我觉得我们现在的中国式AA制挺好的,既保留了人情,又做到了财务清晰!
是的,其实嘛关系不远不近的情况下,保持这样的距离反而有助于继续,工作和生活都不影响。
和几个闺蜜出去都是一个人付账,回家后支付宝转账。原因很多吧,但主要是每个人都是毕业没多久手头不宽裕的人。另外我觉得aa更加不容易产生情感裂痕。平时大家都很忙,一年难得聚个两三次,你请一次她请一次,时间久了谁记得上次谁付的钱啊!直接aa最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