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小感:别让你的孩子成为“你眼中的优秀孩子”
“你家小孩聪明”“你家小孩以后读书一定没问题”“你家小孩以后成绩肯定数一数二”做家长的每每听到这些夸赞肯定乐滋滋的,同时幻想自家小孩表现出色上台领奖的场景哈哈,我也是这样式儿的。然后,然后失眠了,习惯性来小她潜水,看到大家都文思如泉,而我半年来没憋出点什么,想写点什么。脑子突然闪现我们家小乖以后上学成绩中等的场景,就是怎么学也学不通的那种,意识到这也不是不可能,原来不知不觉自己就成了那种总觉得自家小孩是最优秀的家长,殊不知,这种优秀,只是你自己严重的“优秀”而已。
你的孩子就应该比别的孩子优秀呢?
怀孕了,你还沉浸在喜悦中幸福不已的时候,别人已经开始叶酸钙片瓜果蔬荤各种补,音乐胎教促进胎儿大脑发育了。
六个月,宝宝的一个笑脸踢腿或翻身就让你笃定ta是聪明的,别人已经月破费万元上了早教班,大动作乐感各种发展。
两岁,你带宝宝去游乐场长见识,别人已经全国各地到处旅游了。
五岁,你教小乖说aople,dog,别人刚从国外飞回来,见老外跟见自家亲戚一样。
上一年级了!好激动好紧张,成绩果然不错。别人家小孩也差不多哈。
三年级,我家小孩作文就是不好。
六年级,我家小孩语数外都不好。
想想这也不是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虽然有点不愿接受,但也看清(想清)事实差距,毕竟你一个大学本科带出来的孩子,凭什么要比人家博士海归的优秀呢?我于是意识到孩子的教育真的是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不能只是凭感觉,到了什么时候必须做什么事,而且必须要会,比如我家小乖三岁时需要有一定阅读量,五岁左右必须介入一门外语,这样孩子至少在在学校阶段才具备应有的竞争力。当然做父母的(尤其妈妈)也不能过于焦虑,这种焦虑会成为孩子的压力。
工作原因,我接触过几种类型的父母和孩子,我见过的最好的教育就是“顺其自然”,这种顺其自然不是不管不顾,而是在尊重孩子自我发展的基础上合理引导,帮助孩子更好的认识自己,扬长避短。越是“不管”的妈妈,带出来的孩子越懂得自己要什么,并且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或者合理的沟通去实现。对孩子要求略高的妈妈,往往是焦虑的,因为她们觉得我的孩子就应该这样或者那样“优秀”,但没有考虑过自身的条件与能力,结果期望与现实矛盾,孩子也没了自我,情感表达都收到了压抑,越是逆反。最好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首先顺应孩子的内心,然后不动声色的干涉和引导,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作为父母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态,要摒弃“我家孩子是最优秀的”观念(攀比),这也是认清自我的体现,毕竟你自己也没能成为林肯(这个典故你懂的)最正确的思想是教孩子接受努力过后的自己以及享受平凡生活的乐趣,外国的爹妈这一点做的比较好,当然现在的我们,稍微文化素质好一些父母的都做得非常完美,这也是我要自己放低期望的原因,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就在你身边的很多宝妈宝爸都是相当腻害的,再问一遍,你凭什么要你家小乖比别人家的优秀?不是你家小乖不优秀,而是ta的同学太强大!因为ta有一对比你腻害的爹妈。
浅谈拙见,不成文章。 仅记此思悟于此,给以后育儿路上恐有焦灼的自己。

很赞。因势利导。让孩子自由发展。
我也这样认为。就好比,我们一再说“要做最好的自己,不要和别人攀比”。对于孩子,也是一样,只要让他作最好的自己,我们为他们加油,就好。其实,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总是最棒的~
幼儿园给她的是自理能力和行为好习惯养成,小学是学习好习惯养成,中学时孩子最好已经开始琢磨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等到大学,应该已经成为一套系统的有效的思维模式,非常重要
是的,育儿不能凭感觉,要扎扎实实做好培养计划。作为父母已经平庸,如果希望孩子跳出自己这个层次走得更远,方方面面付出的那将是巨大的心血。哎。
最重要的是,顺应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而不是揠苗助长
你可以看看儿童心理发展学方面的书
我也是一边当妈一边学习,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