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羊与钢的森林》,希望每个人能找到自己的森林
我每隔一段时间会去隔壁大厦的书店,挑一两本喜欢的书带回办公室。前两天去隔壁书店挑回来的是一本日本小说《羊与钢的森林》,带回来后,在空闲时间几乎是把它一口气看完。看罢,我觉得有几个有意思的地方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世界上有种职业叫调音师
调音师专为钢琴调音。通过调整钢琴的琴键,让钢琴发出更好的天籁之音。这个职业与艺术沾边,需要技术与天赋。与纯粹的音乐人、演奏者相比,调音师无须弹奏出整首曲子,但是调音师需要懂得曲子产生的背后,钢琴琴键的原理与调整技术。
这本书里的男主角是个山里的孩子,他从小接收的声音是大山里的声音。他在迈出大山之后,无意间被钢琴的声音所吸引,知道了调音师这个职业,然后竭尽全力想要成为一名更好的调音师——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励志故事,但全书并不是鸡汤小说。
励志故事的重点,是为了说明一个人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最后获得了成功。而这本小说,描写了一个男孩单纯地被钢琴的声音吸引,跌入音乐森林,然后不由自主地扑进去,寻找那不可捉摸、似乎可以触到却又始终高远的美妙乐音。通过不断观摩、学习调音的技术,一步一步,朝着森林深处走去,不知终点,却为一路上感受到的更大范围的美不断惊喜。原本不懂得音乐的他,在这条路上越来越努力,得到了身边很多人的提携。
电影《海上钢琴师》里有一句台词曾经十分打动我。这部电影里的男主角自小在船上长大,因为爱好音乐而成为一名船上的钢琴演奏者。他生平从未娶妻,从未靠岸,整个上半生是在船上度过的。有一天,他为了一个惊鸿一瞥的女子想要上岸。在众人的注目欢送下,他准备下船,踏入岸上未知的世界。就在下船的那一瞬间,他停驻。他说,“世界像一个巨大的琴键,我感觉我无法驾驭。”尔后他又回到了船上,直死不曾离开。
每个人都有支撑着他的世界的东西。《羊与钢琴森林》里的男孩外村,支撑着他的并非金钱、财富、荣耀,而是“钢琴里的森林”。我们花费了很多时间在自己的职业上,可曾有那么一些时候忘记了功利心、想要成功的心,像这个男孩一样,去感受到最初被吸引的声音?不汲汲于功名,而是被这片森林所吸引,就算是迷了路也总能知道怎么回家。这或许是另一种励志。
就像我认识的一个投资公司的研究员,他的老板想让他去做商务,但他就想做一个待在办公室写研究报告的研究员。研究报告或许就是他踏入的森林吧。
把钢琴的声音调好了,就能弹出完美的音乐吗?
主人公外村提出了一个问题,调音师可以调制出最好的钢琴声音吗?他的同事秋野认为有,就是普世所认为的,让钢琴的声音宏亮,让弹奏效果发挥到极致。但是外村的另外一位同事柳老师却不这么认为。对于一个钢琴初学者来说,如果调音师把一架钢琴的琴键调至宏亮,可能并不是好的结果,因为初学者并没有那么熟练自如地驾驭琴键的本领,即使琴键本身很好,最终弹出来的效果可能不是最好的。
完美是相对而言的。钢琴的质地、演奏者的水平、还有演奏当时当地的环境,对钢琴发出的声音都有影响。调音师不能仅仅关注钢琴本身,重视技术而忽视人。
外村的一个很大的目标就是为他喜欢的钢琴演奏者和音调音。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得熟悉和领会和音演奏的曲子,知道如何调音把和音沉稳的演奏风格发挥得更好,经过种种努力,可以获得相对的“完美”。像调音师一样,我想到,每一种职业都有一些可以摸索的地带和艺术化的地方。比如我之前经常想,什么样的文章才算是完美的文章?是文采好的?观点犀利的?那些转载量很高的文章都是怎么实现的?其实,很多都是综合因素形成的结果。面对每一次任务,都要根据具体情况来付出努力。
日本文学终于摆脱了阴沉
我比较喜欢看日本小说。之前接触过的日本小说,主要是川端康成、太宰治、渡边淳一、村上春树等作家写的,这几个作家统统带有一个隐性标签——哀伤。
比如,太宰治的哀伤是弄得化不开,深入骨髓,看完就丧。他莫名让我想到中国的萧红。二者都有一种十分自然天成的悲。
川端康成的小说,如果从《雪国》、《千只鹤》、《古都》看至《美人鱼》和《山音》,故事主人公从少年、中年到老年,越来越显露出生命颓唐的痕迹。《山音》把老年人“知死之将至”的心理描写得十分直白,直白到我看不下去了;《美人鱼》里把老人故意和妙龄少女写在一起,更显出暮年之衰败。这些小说是很难完整看完第二遍的,甚至第一遍我都看不完(《雪国》、《千只鹤》除外)。看完难免会感染上颓丧气息。
渡边淳一则是把男欢女爱里融入了绝望感,也是情色小说的一朵奇葩。村上春树相对来说比较克制了,然《挪威的森林》里性格诡谲的小林绿子,还有时不时疯掉的玲子,总是让人觉得生命无常,也因此感伤。日本的这几个作家,总是令人感觉到生命如秋之衰败、冬之枯绝。
——谁说生命不能是充满希望的呢?
从《羊与钢的森林》,我感觉到日本小说很多不一样的地方。联想起之前看过的《孤独小说家》,我想也许日本年轻一代的作家在改变吧。
清澈的文字,简单的故事,日常的场景,平凡的生活——这些我们距离更近,读起来更平和。不追求故事复杂,不追求情感激荡深刻,不追求场景华丽宏大,初识平淡无奇,深入交往甚觉舒服、神清气爽、心情轻松。我愿意把这一类小说称之为“轻小说”。没有负担,但在平淡之处很容易打动到人,比如《羊与钢的森林》里那句“迷路了也总是知道回家”,让我联想起我小时候经常在山里玩,从来没有走丢过。而现在也是一样,在现实里无论如何面对复杂,总是不会放弃掉本来的性格,这句话足以让我因为有共鸣而差点涌出泪来。
——这本小书就像是一道家常但仍然精致的日料。
有共同爱好的姐妹吗?欢迎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