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基是场修行:及早进场,修炼自己,方为上策!
前不久止盈了一只鸡,定投2年半,止盈,年化收益19%,撒花撒花!,前两天又按照#基金技能有奖征集11月#花凋的止盈法则 止盈了另一只鸡,也是定投了2年多,不到3年,算下来年化收益应该在15-16%之间,都达到了自己的目标。按理来说,自己应该很开心,赚钱了,能不开心吗?但是,自己这两天却有点焦虑了,不知如何是好了。用《平凡的世界》里田润叶她爸对弟妹的话就是:我一想起润叶的婚事,就熬煎得整宿整宿睡不着(大意)。
自己焦虑啥呢?当然是焦虑赚钱的事了,能不能赚钱,能赚多少钱。
自己说过:不预测市场,见好就收。止盈了2只鸡,下面就该按照#基金技能有奖征集11月#花凋的定投法则 继续定投就好了。事实上,自己也是这么做的,止盈之后,定投金额翻倍了。
但是,自己依然为下面几个问题而焦虑:
1、是不是止盈得太早。
自己定的原则是 总的本利和*0.95-总的本金=总的收益,如果年化收益达到10%,就考虑赎回。但是,人心都是肉长的,不贪才怪呢?翻看了14、15年的记录,有只鸡当初是在净值不到一元时止盈的,然后最高值是1.5元左右,也就是说,如果能晚点卖,不指望卖在最高点,只要再拿住一段时间,收益就会翻番,收益翻番,年化收益可不止翻番。现在卖掉,是挣钱,万一真的是慢牛来了呢?
又去翻看了看以前的帖子,15年的时候,多少人没能成功逃顶,都以为是在回调,都在加仓。然后呢?不清楚。
自己问自己:你懂市场吗?年化10%满意吗?能承受过山车吗?你是仅仅希望增加资产的收益,还是希望一年翻番发大财?
得出结论:拿不住没关系,只要能挣钱就行了,不能太贪,还是得坚持住纪律才行。
2、基金池占资产总比例和每月定投金额如何平衡
定投时,自己都做好了长期打算,准备持有个3、5年,甚至更长时间,这样平均下来,基金池占总资产的平均比例才会较高,然后再一把卖出。持有的时间长,基金池里的钱才会多,毕竟持有时间太短,即使年化收益好看,绝对收益也不高。但是,市场偏偏不遂人愿,让我早早就赚钱了。早早止盈,收益落袋为安,但也会让基金池里的钱大幅缩水,基金在总资产的配置份额大大减少。基金占总资产的比例太低,基金的年化收益再高,也拉高不了总资产的收益啊。还得再慢慢定投,才能将基金池里的钱增多。
自己已经止盈过2只鸡,基金池占总资产的比例大大降低,要想再恢复,得有一定的时间。矛盾来了:现在基金池里的钱太少,得加大定投金额才行。但目前定投金额已经超过一半结余了,在房贷还没搞定的情况下。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局面:定投金额不变,基金池里的钱太少,达不到拉高总资产收益率的目的。定投金额提高,又超过了一半结余,简直可以说大部分结余都投到定投中去了,就没有太多的钱来增加国债类的配置了。
怎么办?
考虑了半天:觉得止盈的基金,定投金额还是翻倍吧。虽然每月投的钱有点多,但多出来的这部分,就当作是用止盈的钱来投的。2年之后,说不定又可以止盈了,说不定收入又涨了。
3、亏损的基金,怎么办?
止盈了2只鸡,但是还有2只鸡一只亏损中。都说亏的时候是加仓的好时候。但是,看着别的鸡都挣钱,就它俩亏,心里不可能没有动摇。原以为养基多年,心态应该好点了。还不如当初刚进场时呢,啥都不懂,坚信定投肯定能挣钱,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所以,即使亏了,也是很淡定。现在呢,懂得多点了,反而开始怀疑是不是选错鸡了,但是基金经理也没换啊。
怎么办?
继续定投,等待回暖的到来。
养基6年,经历了熊市,经历了牛市,但还没有经历过完整的牛熊市。养基和学习一样,时间越长,学得越多,但学到的只是知识。而心态,得慢慢磨练。上面这几个问题,很多人都会有自己的见解。但是,只有在经历了足够的长时间之后,经历了牛熊市之后,见过绿油油的小鸡,见过红成一片的小鸡,才能知道自己能承受什么程度的亏损,适合什么样的基金,才能淡定地在定投的路上越走越远。不慌不忙地赚钱。经常看到有财蜜说:买了XX鸡几天了,一直跌,或是XX鸡真不错,买了一个月,就涨了多少多少。只能说:定投路漫漫,还得多修炼。所以啊,有条件的妹子,哪怕每月买个一两百,也早点开始定投,这会让你早早地了解市场,了解人性,了解你自己。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说的都是大实话。

止盈了就好呀,现在很多p2p的利率都不到10%呢,赎回来的可以分批再投呢,如果遇到下跌行情,变相的份额就多了。
定投是真的需要 耐心。
但赎回后,基金里的总的钱就降低了,得过好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呢。
耐心、不贪,真的是很难做到。
别人说再多也没用,还得自己亲自上阵。
谢谢。
止盈,要的就是落袋为安知足常乐~
想更高的收益,多点耐心 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