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财女读书会 58557姐妹  22070帖子
发帖
酿酒炦

我们仨|那书里沉淀下来的豁达

酿酒炦
酿酒炦 酿酒炦 2017-12-19 17:07 阅读(1982)

一、

知道这本书很久了,最近才开始写读后感

钟书先生的书早早就看过,没错,就是尤其出名的《围城》。杨绛先生,我大概是她去世了,我再慢慢开始了解她,知道她的文字……

和许许多多的小说不一样,《我们仨》只是一杯满载着思念,点缀着悠悠哀伤,像是望不到边的黑夜,孤寂而寒冷,却又有点点星光指引着,温暖着。这温暖,是从心底里升起来的,就好比加班到深夜的姑娘们看到路边一盏亮着的呼吸,热乎乎的。

是的,没有打招呼,甚至没有一个眼神,但是看见就是热乎乎的

是的,没有相视一笑,但是那些回忆里的温暖,一想起来相信她心里也是热乎乎的

是的,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没有大道理,没有鸡汤,但是读来却很是有趣

二、

读第一篇的时候,我没有懂,是谁带走了钟书先生,为什么是客栈,为什么飘越越远。读到后面,才知道这写的那里是人为,明明是天命。

虽然以寄托的手法,写女儿的离开,写丈夫的离开,但是像是真的,又像是梦一场,却把那种最后的奔波、无奈、惊慌和悲伤清清浅浅地刻画深刻。

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再无生离。

而第二篇,笔法一转,好似第一篇不过是年少时的梦一场,即便真实,却总是付之一笑,转身投入这美好的花花世界。伦敦求学是我最喜欢的部分,甚至觉得没有比这更好的生活了。也许漂泊他乡,但是那个时候至少钟书先生和杨绛先生总是一处的,一个守着去安心上课,一个自由的选课上。休息时,坐在屋子里,各自捧一本书,饭后出去散步探险,想想真是最美好不过的了。

而后杨绛先生月子的时候,钟书先生即便是做不好许多事儿,但是那种用心和互相之间的包容,确实轻松有趣,温暖隽刻。

杨绛先生几次在书中提到,钟书先生给人的感觉有时是骄傲的,有时又是呆板木讷的。读来很是有趣,字字都透露着欣赏

我想,这大抵就已经是鼎好的爱情了吧。有着相似的价值观,有着可以探讨的话题,和愿意为对方尝试和改变的心,这就足够了。

生活哪有那么多的紫薇和尔康?!

三、

待到他们归国的时候,能感觉到他们在时事政治里面的波浪和无奈,不过对于这段历史也是半知半解,只能凭着有限的知识去猜测。

有人说杨绛先生是幸福的,也有人说杨绛先生这一生并非那么幸福

大抵,在那样的年代,没有谁能完全安好一方天地的。

至少,我从她的文字里面读出来的却是豁达,而不是痛苦

伦敦求学的日子,也许有这样那样的不变,可他们的日子像花儿一样;回国后最初的日子,虽然有借住,虽然夫妻分离,但是可爱的阿圆给她带去了不少惊喜和快乐

而后来,文革也好,他们也没有丝毫觉得困顿,也许艰苦,但是也颇有自得

那难道没有烦恼么?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总是有的。

我只是觉得,杨绛先生在爱女阿圆,和钟书先生先后离世以后,还能写出这么温情的文字,内心虽有忧伤却又豁达恬淡。

就如先生在书中提起钟书先生因为《围城》出了名,“他并不求名,却躲不了名人的烦扰和烦恼。假如他没有名,我们该多么清净”,他们并不在意这些所谓的名利,他们想要的的不过是安安静静的过他们三的小日子,读书,工作,互相逗趣。

我之前看书评的时候,看到有网友写道,知识是有重量,它能拉着人往下沉。读的书多了,性子就沉下来了,对于很多身外之物也就看开了。再多的变故,也能处变不惊,也会泰然处之。

即便是,“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四、

看完《我们仨》,突然觉得没有什么比爱情更加美好的了吧

所以内心一直没有办法说服自己,就这样随随便便结婚

始终觉得找一个人,可以一起跑步看书,知道彼此的下一句,知道彼此的爱好,一起呆着就很美好。

而此时此刻,觉得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替代这份内心的宁静。

即便如杨绛先生一样,拥有的不是天长地久,那也是美好的。也正是因为这些美好,常年累月熏陶出来了饱满和豁达。

而我,仍抱有拥有美好的希望。

只看楼主
全部回复(4)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