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财蜜影评团

来自21天变财女・466篇帖子・5406人参与

发帖
我爱元宝

长大以后终于明白,没出息就是没出息

我爱元宝
我爱元宝   我爱元宝 2017-12-28 08:00 阅读(5514)


这个周末,又翻出了《人生七年之21岁》的纪录片来重看。上次看完之后黑人小哥塞蒙(Simon)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那种,在别人的故事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的戳心印象。


21岁的纪录片里,关于塞蒙的采访是这样的:


导演:你有没有觉得自己该做更好的工作?你的价值会不会更高?

塞蒙:(作为私生子曾被送去寄养学校,学历不高,当时他在一家冻肉仓库做着一份枯燥而收入低微的工作)我没想过,我还是喜欢辛勤劳动的。我不知道,这件事没困扰过我,或许我该困惑,但没有过。

导演:你想过你的工作前景吗?

塞蒙:我不能永远呆在沃尔斯公司,我做不到,不能呆那么久,不然脑子会死掉。不过,我很想学门手艺。现在还在,我想离开这里,做些不一样的事情。只要我想,我能学会手艺。

导演:七年后,你想做什么?

塞蒙:我也说不准,我连一年后都没想过,我的想法还是很年轻,没有看得太严肃、我羡慕那些意志坚定的人,那种白手起家的人,建立美好的生活……

导演:当你审视自己,你的弱点和优势在哪里?

塞蒙:我的弱点是,不会把握生活,我不会去深刻思考。好像生活只是我的一个爱好。我喜欢批判生活,也会去想办法,但很快就不再去关注它。

导演:你有梦想吗?

塞蒙:算不上梦想吧,只要我想,我一定可以去做。我一直觉得内心有种渴望,可以支持我行动。但我觉得我一直在等待行动的借口,现在我感觉还可以,生活还算过得去,还可以维持,但如果我真的想,我能做到,我只需要一点火花驱动我。

 

真的是这样?真的只要想,就一定能做得到吗?然而,被现实打脸的是,7年后,在28岁的采访中,塞蒙依然在那家冻肉仓库待着。他已经结婚并且已经是5个小孩的父亲,他宣称适应并开始习惯这样的工作和生活,认为这样的生活也挺好的。他尽量让自己在镜头前表现得自信些,但谁都看得出他的不容易。


就在这样一个看似随遇而安的塞蒙身上,我看到了许多自己的影子。那种安于现状的背后其实是对于进取的恐惧——深知自己的能力不足,又不愿意努力,害怕失败,尤其害怕即使自己尝试了、努力了依然失败,那该怎么办?于是,我们甘于把自己固化在一个阶层里、一个环境里,犹如一只井底之蛙。然而,我们又并不是一只纯粹的井底之蛙,即使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但我们也深知外面的世界比井里的要精彩得多。我们常常用“我不想”来掩饰“我不敢”,而一旦小小的尝试遭遇挫折时,又习惯性用“命”来搪塞自己,但心里面到底是“羡慕那些意志坚定的人”。


而对于塞蒙们而言,那些值得尊敬和羡慕的成功者,必然是“白手起家”的。在影片中,没有一个来自相对底层社会的人愿意承认自己羡慕来自上层社会的“三剑客”。在142128岁的纪录片中,每次触及这个“雷区”时,他们都迫不及待地表达自己“不”的声音,并纷纷表示自己也不比他们过得差。然而,他们急于否定的表情出卖了他们的不自信。相反,“三剑客”却显得淡定得多。他们承认自己的家庭带给了自己一定的优势,他们由始至终没有否定金钱的好处,但同时他们也表示那是一种压力,而且别人也会将你努力取得的一切觉得理所当然,并归因于你的好家境。对此,他们是抗议的。其中,“耿直boy”约翰(John)在21岁那年的采访中就说过这样一段话“有些观点是我反对的,我们七岁时就想好了学术方向。后来我们多数人的确进入了这个领域,最后都实现了。约翰去了威斯敏斯特,安德鲁去读了查特豪斯公学,好像我们都一帆风顺,从七岁就已经定型,但我们也熬夜拼命读书,读了无数的书,付出了大量努力才进入大学。有些人却觉得,我们生来就拥有这些权利一样,我觉得这样并不公平,你们不知道我们过节也要打工,自己养活自己,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并不真实。”


是的,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很多人依然习惯性地将别人的成功和自己的失败简单地归因于命好和命不好。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似乎理所当然会成功,而作为普通家庭的一份子,天生就注定无法打破阶层的天花板。然而,事实上真的只是这么简单吗?在2005年,也就是他们56岁的采访中,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似乎大家都少了一些负担,从容而坦然得多。塞蒙首次承认“如果我在学校时更用功,或许我现在会过得更好”,导演追问他为何突然有此感言,是否是因为停下来思考了。他直率地回答说“不,那说明我年轻时很懒惰。我就是一个例子,你得逼自己努力。如果你想成功,想过上好的生活,你就得逼自己努力。”而约翰也坦白了对这纪录片反感的原因并首次披露了自己童年丧父的不幸遭遇,他说“我觉得节目迄今对我的呈现都是欺骗,好像我有不可摧毁的与生俱来的权利,观众根本不知道我父亲在我九岁时去世,导致我母亲陷入经济窘境,为供我们上学,她只好去工作,而且我拿到了牛津的奖学金。”


也许,原生家庭带给人们的影响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更多的是在思维、视野和心灵上的。尽管如此,依然有很多上层社会孩子失足的现象,也有很多底层社会孩子逆袭的故事。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意志力更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我们却常常莫名地自信,不屑于别人的成功,觉得只要自己愿意也一定能成。然而,那为什么你不愿意呢?为什么要像21岁时的塞蒙那样,永远在等待戈多般等待那召唤你的那把火呢?


长大以后你终究会明白,没出息就是没出息,没有那么多的假如和如果。你并不输在家境或者能力上,你输在了自己的懒惰上。

只看楼主
全部回复(25)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