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读书笔记180108
201804《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奥野宣之 著
--------------------------------------------------------------------------------------------------------------------读书笔记
本书简述: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日本记者,因为工作,平时需要记录大量的资料信息,在二十年的工作生涯中,共记录189本笔记本,通过不断记录笔记,在实际工作中总结与改进。最终出版了这本书。本书积累了作者的大量经验之谈。通过本书我也学习到了几点重要的技巧。
下面记录我阅读本书的心得与反思:
○ 难得收集起来的信息无法熟练运用,或者知识生产方法非常费力以致无法坚持。
☆平时我也喜欢记录笔记,但是事后很少去翻看,其实都没有实现记笔记的用途,这样算是浪费时间做一件无意义的事,为什么会存在记了笔记不去看的情况呢?1、有可能是因为笔记本无法随时带身边,看不到所以也不记得要随时翻看,2、有可能记的很乱,看到笔记本就无心情继续看下来。
○如果你能理解杂乱无章在实践中的优点,就会摆脱后面分类的麻烦,也无须携带多个笔记本。
☆这点其实跟上面一点有点矛盾,其实也不算是矛盾,平时我在记笔记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很乱,所以建了很多规则,但是随着实际情况时常在变又无法坚持统一规则,这在平时回看的时候给自己加了很多复杂的记忆。看了作者这点后,我感觉可以改进的是:少建规则,要去适应用最简单的记录技巧。不要给自己大脑太多负担。
○拿我自己来说,我在读大学的时候就一直在用一种可以放入衬衫口袋的笔记本,成为记者之后,要记录的内容量增加了,就想要一个大一些,大小不超过西装内袋的笔记本,因此我一直喜欢用A6大小的笔记本。
☆我现在用的是A6活页软皮笔记本,虽说不大,之前一直放在挎包中,平时不带包的时候很难随时放在衣服口袋中,就会感觉记得不全,所以每次都要事后补充,嫌麻烦也就不想记。天天也就不用了,现在可以随时放便签纸,有灵感可以随时记下,再黏贴在笔记本上。
○不介意留白的人每次书写或黏贴时都可以换页,只要所谓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时间顺序不被打乱,留多少空白都是各人自由。
☆这句我想到的是,我每次记录后,会留很多空白行。或者下次记录就翻页,其实事后并没有在留白处有补充和增加的记录。这样很浪费笔记本,我可以参考作者的做法,留白一行。事后不够的可以使用便条黏贴。
○我的理由是,与无须分类整理相似,为了能够轻松简单地坚持记笔记,我不想增加任何多余的规则。365天,每天都要随身携带同样的一堆笔。
☆之前喜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用以区分一些信息,其实用处也大,不过日常中会对自己携带增加负担。其实我可以通过简单的记录规则,去区分,不通过使用笔和不同颜色的方式去区分笔记。这样就不会给平时在记录笔记本增加记录工作的难度。
总结与心得:
1、 通过阅读本书,想到自己在平时无法达到记录笔记的功效,也同作者遇到同样的问题,通过改善之前使用的一些bug,希望能真正实现我记笔记的目的(用得上,总结与改进)。
2、 我不同作者是记者的身份需要,我记笔记范围仅限于工作和生活中的见闻。所以不需要作者太繁琐的规则,有几点可以借鉴:
a.按时间顺序记录:6位:180108
b.用一些简码代替,比如工作方面用:J(Job),生活方面:L(Live)以及学习方面:S(study)
c.引用的句子用:○,自己的想法用:☆
3、随时携带笔记本,随时记录与回看。
4、其他感悟:选择书本时,按需选择。一本书也不必从头到尾一字不差看完。总结自己就相关的事项的处理方面,对比选择自己还需要提供和借鉴的地方阅读。一本书看完,只要能有三点是可以学到的,就已经算是很好的收获了。
附上:2018年阅读清单-读书笔记

很不错哦!
我最近发现一个好的手机软件——有道云笔记,很不错。笔记本毕竟要多带一样,重。
用过的,看个人习惯吧,我写的时候印象深刻。所以喜欢用写。
我下载了各类笔记,都没有用,最后还是用回手写笔记本,没办法用手机打字感觉没写的快。这个作者的书我刚看了一本,你最后一段,记录读书笔记也是这样,然后整理出来,做索引目录。
感觉坚持不久,我反思自己坚持不下去总归有原因的,为啥别人可以坚持,我不行。可能简单一件事情自己给自己无形施加了压力。慢慢发现自己某方面原因,一点一点改进。坚持到底是必须要培养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