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跟老公在国外见了几个朋友。
【一】
朋友A和B,夫妻俩,年龄近40,刚生了第五个孩子。女方家蛮有钱的,但是父母属于重男轻女,当年他们结婚的时候给了他们一小笔钱,之后就觉得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不管不问了。简而言之,两人自给自足,自己带娃。
女方是特别勤快上进的人,男方呢爱玩又懒。嗯,十年前两人就是这样了。当年就是女方一直工作带孩子(那时候生了两个)。男方呢,每天在家打游戏美其名曰带孩子。没想到这次见面还是这个状态。
夫妻俩说,澳村对1岁以内的小宝宝托班收费还是蛮贵的,大概250澳币/天。现在前四个孩子都已经正式上学了,只有最小的这个没地方送过去。现在呢,女方每天还是工作带娃,男方还是在家打游戏。跟十年前貌似一点变化都没…
感慨:吃软饭的男人大概是不会变的…不管岁月如何让他老去…老去的只有皮相,却永远成熟不起来吧。
【二】
朋友C,跟我们一样大,同级同学。在工作的地方认识的。夫妻俩现在也生好两个孩子了。干着一份不咸不淡的工作。同样是自己工作带娃,没有老人帮忙。对于他们来说,大概现在就是他们的岁月静好吧。
感慨:我和少爷不禁想象了一下,如果我们当年没回国,现在可能的状态。大概也是租着一个公寓,各自干着一份不咸不淡的工作,在不停的生娃中度过。错过澳洲买房的红利,也错过国内买房的红利。因为在那个环境下,以我们两的性格大概很难主动去想到买房。我们也是在回国后5年被国内被周边的气氛熏陶才后知后觉的发现买房的重要性。
不去评论两种生活方式孰是孰非,只是现在回头去看,我们觉得按我们两的性格,现在一切是最好的安排吧。即使现在回头去看,对当年选择的路仍不后悔。现在的工作收入虽然跟身边的朋友相比不算很好,但我小富即安的性格觉得还算满意吧。夫妻依旧相爱齐心。至少赶上了一波房产牛市,算是跟上了时代的浪潮一起资产升值,没有被抛下。这也就够了。大概从某些角度来说,这也是我们的岁月静好吧。
【三】
朋友D,当年同级同学。女生。毕业后移民。从读书时候起跟当时的男友现在的老公就一直是异地恋。毕业后跟老公结婚了,生了两个娃。因为觉得还是澳洲的环境更适合小孩成长。目前夫妻俩分居中。老婆在澳洲做着一份不错的工作,两娃跟着老婆一起在澳洲上学。女方的爸妈在澳洲一起帮忙带娃。老公一个人在国内工作,隔几个月飞过去看一次老婆孩子。
感慨:听完不知道怎么评论…其实这应该算目前不少送娃出去读书家庭的模式。一方国内赚钱,另一方出国陪读。之前也和少爷讨论过这方面的问题。两个人一致觉得不愿意,夫妻关系大于一切。如果这样常年两地分居,一年见不了几面,对于我们来说,家的意义也不对了……
过了个年,感觉坐了个穿越时光的机器。看到很多,感慨也很多。后面几天空了,会陆陆续续来写写~
大家也来分享一下,你们过年听到的那些八卦,看到的那些故事吧~~~~

生五个还不狗血…啧…我搬着小板凳等你的
确实我家姐妹兄弟出去的这些年,完美错过国内的房产增值。资产已经不是一个数量级了。
在北京上海,大多资产都千万级别。
国外,买了房子的无非1-2百万。
也有没买房的。
我2个姐姐,初中高中都是在一所重点校的实验班,大学都是国内很好的大学。但走的路线完全不同,现在简直是2种人生。
我的八卦都是狗血连续剧,适合边喝咖啡边扯淡,哈哈哈
来写写。哈哈。上班第一天,宜八卦。忌,工作!哈哈哈哈
我们两的性格,如果不回国。大概率就是错过了…所以还是心怀感激的…
划重点。软饭+五个…
确实,只能说,命啊。
哈哈,你喜欢哪方面的狗血?我看看有没有爆点的
你随便讲~我小板凳搬好了 ~嘿嘿嘿
生五个,只有女方上班?国家给养吗
自给自足。国家大概就是点奶粉钱…我们也觉得是个谜…不过当年结婚女方爸妈给过一笔钱啦……可能还在用…
五个……佩服
第一个女的也太能干了吧,一个人养这么一大家子
我也觉得她好牛。我算了算她的收入,感觉好艰难啊,不知道怎么养的
听的我瑟瑟发抖
产后修复多艰辛啊 想到她生了五个,我再摸摸自己生娃后的小肚腩

她可瘦了……我觉得是太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