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2023年财女阅读/读书笔记打卡

来自财女读书会・5818篇帖子・45319人参与

发帖
TS

【TS_18/03】《古拉格:一部历史》

TS
TS   TS 2018-03-01 23:44 阅读(3360)

很早就买了这本书,但是一直没来得及看。这是2004年普利策获奖作品。

相对来说,对集中营了解的多一些,而且亲自去参观过“奥斯维辛集中营”。但对于古拉格,却并不了解。只是知道一个概念而已。在16年看了【TS读书】《Between Shades of Gray》这本书,作者一家就是被古拉格抓去西伯利亚的。


这本书是讲述一部关于古拉格的历史,一部关于庞大的劳改营网络体系的历史。因为信息量对于我来说太庞大,因此此书看的非常慢,笔记写的非常多。在这里我就简单些点大概。把序里面的内容以及我的思考写下来。


古拉格,意思是“劳改营管理总局”。 古拉格的主要目的是经济。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 古拉格不仅表示集中营当局,也表示苏联的劳动苦役营系统本身,其形式包括劳动营,惩罚营,刑事犯和政治犯监禁营,妇女营 少儿营,临时难民营。更广泛的意义上讲,古拉格代表着苏联镇压体系本身,它有一套完整的被囚犯称为“绞肉机”的程序:逮捕、审讯、用没有取暖设施的运牛车押解、强制劳动、毁灭家庭、常年流放、过早及无谓的死亡。 更惨的其实是阅读他们在古拉格的生活环境,太残酷。


古拉格在沙俄时代,即17世纪至20世纪初存在于西伯利亚的强制劳动队。1917年, 圣彼得堡二月革命, 沙皇退位。临时政府成立, 可是软弱无力。 同年10月中,少数布尔什维克领导人仍然反对列宁提出的军事政变。然而列宁赢得辩论,在10月25日发生了政变。布尔什维克逮捕了临时政府的部长们,不到几个小时,列宁成了这个国家领导人。由于民众基础薄弱,为了保住政权,他们不得不立即动手打一场血腥的内战。布尔什维克千万百计的以各种方式镇压知识分子和在政敌。就在这样的情形下,苏联第一批劳动集中营诞生了,它是作为一种应急措施出现的。尤其针对有钱人,要强制他们去劳动。1918年夏天以前,革命领袖列宁就已要求把“不可靠”分子监禁在主要城镇外的集中营里。到了1921年,已有84座集中营分布在四十三个省里。


1929年起,斯大林决定利用强制劳动力加快工业化进程。 同年,秘密警察开始掌握苏联的刑罚系统。逐步使全国的劳改营和监狱脱离了司法部门。古拉格的全盛时期实际上是在50年代初。它们生产的黄金占全国总量1/3,煤炭和木材产量占比更大,同时还生产其它产品。除了那些在艰苦条件下劳动的,还有不少人劳动环境很好,比如囚犯在莫斯科市中心劳改营设计给你,还有中部的建设核电站。金矿、煤矿、镍矿,公路建设、铁路建设、军工厂、化工厂、金属加工厂、发电厂、飞机场、住宅区、污水处理系统修建,伐木,鱼肉罐头加工、鱼雷导弹及军用设备生产、汽车零件门锁纽扣等生产、椅子柜子等家具、鞋子篮子纺织品等、肥皂蜡烛玩具等等等。


古拉格拥有自己的法规,自己的风俗习惯,以及自己的道德标准,甚至俚语方言。劳改营的囚犯总数挺长保持在两百万左右。人员流动频繁,因为逮捕不间断,释放也不间断。或者因服刑期满,或因参军,或因体弱等原因。可有个古拉格劳改营经历的人却不少。据可靠估计表明,从1929年到斯大林死亡的1953年,约有1800万人曾在这个庞大的系统中吃苦受难,另有600万人被流放到哈萨克沙漠或者西伯利亚森林。


直到1987年,戈尔巴乔夫本人就是一名古拉格囚犯的孙子,才开始真正解散苏联的政治犯劳改营。看了这本书我也才知道其中的某些因果关系。 当时很多被释放的外国政治犯,尤其是东欧的,回到自己的回家后开始积极参与政治,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导致了苏联解体。


我作为共产党国家里长大的孩子对斯大林的罪行不了解可以理解。 作者认为西方文化缺乏对斯大林的认识,这个不太能理解。 作者曾经在刚恢复民主的布拉格查理大桥上看到一幅场景。美国人和西欧人都在购买那些苏联的小玩意儿,然而所有人都会对佩戴万字徽章的想法深恶痛绝。 这一方的大屠杀令西方人充满恐惧,另一方的大屠杀却让西方人微笑面对。理论上,美国和西欧的公众知道苏联发生了什么。可对于很多人来说,发生在苏联的事情,是可以接受的。还有人认为三十年代的清洗具有积极意义。斯大林的罪行并没有像希特勒的罪行那样激起发自内心的同样反应。很多人认为苏联被丑化了,苏联只是由于某种未知的原因出了问题, 但那不是本质问题,不可与希特勒德国的问题相提并论。 


现在普遍大众的观点都坚信二战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没有人希望听到同盟国的胜利也有阴暗面,没有人希望被告知,正当我们的敌人希特勒的集中营被解放的时候,我们的盟友斯大林的集中营的集中营却扩大了。 通过强行遣返成千上万名俄国人而把他们送入虎口,通过在雅尔塔将数百万人民交给苏联去去通知,西方盟国可能已经帮助别人犯下了反人类的罪行。承认这一切将会破坏那个时期的记忆的道德纯净感。没有人想知道,我们用帮助一个大屠杀者的手段打败了另一个大屠杀者。


这本书还让我知道了另一件事,那就是高尔基与苏联政权的关系。高尔基曾是一名与列宁关系密切的坚定的社会主义者, 但是他反对布尔什维克的十月革命。 他最终于1921年移居国外。然而1928年不知道什么原因, 高尔基决定回国,索尔仁尼琴认为高尔基回国是因为他在西方不像他预期的那样有名,而且非常缺钱。一旦决定回国,高尔基就开始尽力帮助苏维埃政权,开始了一系列在苏联各地的凯旋式旅行 - 参观一些劳改营。当然大家一致认为这次活动是预先经过精心准备的,为了让高尔基看到劳动营里的生活是井井有条的,以及良好的生活条件。这可以在他后来的随笔中看出来。据说高尔基后来声明,他的索洛韦茨基随笔中没有一句话不是经书报检察官的笔改动之后保留下来的。无论真相是什么,作者认为他的这个随笔为后来的更大规模的新型劳改营体系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它从某一方面使索洛韦茨基集中营的制度化暴力行为看上去好像新秩序合乎逻辑和规律的组成部分,有助于迫使公众屈从于日益强化的国家极权。高尔基的死因也是20世纪苏联一桩无头案,有人认为高尔基是被斯大林毒杀的。


在中苏关系最密切的五十年代初期,苏联“专家”帮助中国建立了几个劳改营,在抚顺附近的一个煤矿组织了劳改队。此书发表的时候,说中国的劳改营现在依旧存在,他们是强制劳动的地方。书中说中国劳改营负责人不大受劳动定额和中央生产计划的困扰,相反说精力集中在“教育改造”的严格形式上。《夹边沟记事》这本书是“右派”创伤的集体记忆,是类似于古拉格的地方。


北朝鲜的劳改营貌似一直在延续。



战争相关笔记:

【17主题阅读年_TS】不同视角去学习20世纪的战争   


普利策奖作品笔记:

【TS读书/03】《杀死一只知更鸟》   

【TS_18/02】《地下铁路》


普利策获奖作品已读,笔记未完成:

《所有看不见的光》

《第六次灭绝:非自然史》

《飘》中文版已读,英文版在读

只看楼主
全部回复(1)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