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三组读书笔记 国容4月读书笔记《褚时健传》
一直钟爱读名人的人物传记类小说,通过读书了解一个人的一生。褚时健,这个在中国响当当的人物,第一次被世人所知是因为他是中国烟草业的传奇人物,以17年之功,将濒临倒闭的 玉溪卷烟厂,通过技术革新和精细化管理,带到全国第一、世界第五大烟厂的位置。成为和三五、万宝路等洋烟并驾齐驱的国内第一品牌,年利税达到300亿。
褚时健在书中说到:回想这么多年来,我自己做得最问心无愧的就是:没有庸庸碌碌地生活。我十几岁在家乡时就帮着母亲谋生,从那时起,我就没有闲下来过,更没有混过日子。几十年来,我扛过枪打过仗,也曾经在政府机关任职,后来则是长期做经营企业的事情;曾经有过人人都羡慕的辉煌,也跌落到人生最低谷过。不管在什么阶段,在什么年龄,我都在全心全意地做事,一个人不虚度时光,要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人生才有价值。……我有十分的认真态度,做哪一行就尊重哪一行的规律。学习多,了解多、实践多,心里就有足够的谱气……
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有十分的认真态度,做哪一行就尊重哪一行的规律,学习多,了解多,实践多,心里就有足够 的谱气。无论是他在十几岁的少年时期在自己家的烤酒坊里做工,还是在被下放时的糖厂工作,不论是他身为一厂之主还是耄耋之躯,都时刻践行着这样的准则。少年当家的褚时健为了让自己的酒坊多出酒,早早承担起不是一个孩子该承担的责任,以前烤酒是父母和师傅轮流看着,他在没人帮忙的情况下自己想法既能休息一会又不会耽误了火候,把一些关键的数据记下来,他烤的酒比别人要高个15%。“高物质生产,就是消耗要低,质量要好。成本核算和产品质量都非常重要。不管什么事,你要先搞懂才做,不懂的事,先向别人学习。”
在新平曼蚌糖厂时,褚时健迅速进入角色,那时糖是国家紧缺物资,虽然糖厂多年来一直亏损但国家政府依然咬牙开工。褚时健到后,立即下车间与工人谈话,查看设备、技术,多方面寻找亏损关键原因,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法,与技术人员研究难题,在技术改造上也大胆投入,从设备、燃料、原料多方面下手终于糖厂扭亏为盈。利润逐年上涨。
因为他在新平时期把糖厂管理的风生水起,当时的玉溪地委考虑让他管理更大的厂子。来到玉溪卷烟厂的褚时健发现当时厂内决策很慢,执行力极差。产量低且多为中下等烟。工人消极,工资只有其他厂的一半、生产环境差,生产工艺落后。面对当时复杂的人事关系,依然存在的派系斗争,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褚时健就向当时的书记请求了一把“尚方宝剑“,凡是到地委告状、请愿、上访等闹事的人,一律驳回,由我来处理。只要给我一年时间,我就能改变这种情况。”
锅炉事件:卷烟厂里生产纪律和人事关系处理好后,褚时健又开始了技术革新。锅炉是烟厂的重要设备,在一次烟叶复烤季节,有一台锅炉出现故障,按照以往的惯例要修48、9天,车间维修工开玩笑说我们让你8天,用40天,如果真用40天,无疑正好错过烤烟的大好季节,无疑会大大耽误生产。褚时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维修安排,把工序增加到5道,然后从车间调来人手,18个人,5道工序同时进行,24小时不停运转,不再像以前那样一道工序一道工序进行。原计划四天修好的锅炉只用了3天半就修好了。
诚如褚时健所说,你不懂技术,就不能管理生产,工人们也不会听你的,你说的他们也不服。褚时健在烟厂的时候,带领工人们一次次的进行技术革新,整顿工厂,改变观念,使工人工资与绩效结合,既调动了工人的劳动积极性,使工人工资提高,又提高了产量,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税收收入。在回报国家之余,更是为员工们改了职工住房问题,改善职工的伙食。并创新的开拓了海外市场。
峰回路转:1995年3月,一封递给中纪委的检举信让河南三门峡市爆出一起投机倒把案,先是褚时健的妻妹、弟,接着是女儿、妻子,然后是他自己,突如其来的变故令他不解,却又无能为力,只能默默接受。期间女儿褚映群在狱中自杀,对当时的褚时健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狱中,弟弟褚时佐带着侄子来看他,带来的橙子让褚时健很感兴趣,他建议弟弟大量种植这种 橙子。“资金不够我可以拖朋友帮忙凑点,我们可以一起做,我能出去更好,不能出去,就算是支持你了。”再后来的探监,他们兄弟的聊天内容就全身有关冰糖橙的了。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
东山再起:出狱后的褚时健身体状况一直很糟糕,心情也很低落,他需要通过做事,重新找到自己的精神支柱。他把心思落到了冰糖橙种植上。种冰糖橙,在技术层面上,他没有什么积累,就请了牛山柑橘厂的技术人员作为果园的长期技术辅导,设置了作业长,以工业管理生产方式来管理农业。用10时间,以耄耋之躯创造了个人品牌“褚橙”,让中国企业家阶层从他晚年的奋起中看到了希望。这种希望就是企业家尊严的源头:工匠精神、独立人格、不断创新,为社会贡献价值。
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
-
国容国容引用 @ 麻辣土豆 @ 麻辣土豆 的话:之前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看见过他的报道。最先的生意是香烟,做得很大,后来又进了监狱,再后来好像是种水果。他的人生跌宕起伏,精彩连连,这是一个旁观是这样的,特别是种橙子,那时已经70多岁了,一般人早觉得好好安度晚年就好了,他却重造了一个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