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情感·生活 136635姐妹  152228帖子
发帖
优雅睡莲

杨锁:寒门“贵”子之死 (转)

优雅睡莲
优雅睡莲   优雅睡莲 2018-08-22 08:22 阅读(13439)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能让你的孩子不幸吗?对他百依百顺!


—— 1 ——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保安村是大别山一个普通的村庄,坐落在河南信阳,这里住着杨家几户人。

杨继春为人忠厚老实,但无奈家境贫寒,直到30多岁才娶上媳妇,又过了很多年才生下一个孩子,这时杨继春已经46岁。

“老来得子”,杨继春非常开心,为了把儿子永远留住,他给儿子起了个很特别的名字——杨锁。

杨锁是杨家夫妇的宝贝,两口子虽然不富裕,但非常疼爱他:

当时农村非常奢侈的猪油馍,杨继春每天都要给杨锁买两个,同村的小朋友看着眼馋,而杨锁经常吃两口就丢掉。有一次,杨继春在家陪客人吃饭,杨锁突然闹着想吃鸡腿,杨继春立马把客人丢在一旁,独自上街去买了。

在家里,杨继春不舍得让杨锁干活。出门的时候,杨继春也生怕杨锁累着,他或抱着或用自行车推着,总之,对杨锁,杨继春可谓倾尽所有!

—— 2 ——

转眼间,杨锁上小学了,学校离老杨家很近,但老杨每次都要接送,杨锁每次上学都带着大大的书包,塞的全是吃的,当然,里面还有两个猪油馍。

杨锁是老杨家的希望。上学后,老杨给杨锁起了个大名叫杨德稳,杨锁觉得不够好,便给自己改了个名字叫杨德龙,说要像龙一样腾飞。但他最终也没有腾飞起来。

杨锁觉得学习很辛苦,他根本不想学,不想听课,也不想写作业,老师批评他,他就告诉父母,然后老杨就立刻去找老师问罪,老师也没有办法。

就这样,杨锁混到了小学毕业,他考不上中学,老杨就花钱给他买了个低级中学的指标。但杨锁实在是不想上学了,老杨说他,他就满地打滚,老杨也就依了他。

从此,杨锁开始了无所事事的日子。

—— 3 ——

杨锁喜欢跟侄女杨丽君玩,她小杨锁几岁,杨锁待她很好,有大孩子欺负她的时候,杨锁也会帮她出头。

更多的时候,杨锁跟着父母,老杨做生意带着他,种田带着他,几乎寸步不离。

杨锁每次都是看着父母干活,有时也试着想干点活,可父母立即就说:

"哎呀儿子哎,别把手弄脏了!"

"我的乖儿子唉,万万别累着了!"

杨锁13岁那年,跟老杨在街上做生意看到卖鸡的,杨锁吵着闹着要老鹰。老杨马上收摊回家,上老鹰沟给他抓老鹰,可怜的老杨摔下了山崖,再也没有回来……

老杨去世了,家里的地没人耕种,妈妈只得叫杨锁帮忙,可杨锁根本不想干了,妈妈说多了,他就顶嘴,甚至打妈妈!

妈妈没办法,只好继续宠着他,惯着他,独自承担一切农活和家务。

又过了几年,杨锁妈妈积劳成疾,一病不起,她一边给给自己熬中药,一边拖着病体给儿子做饭洗衣,杨锁依然每天玩耍,什么活都不干!

有一天,妈妈在门口水塘洗衣服,突然一阵晕眩,一头栽进了水塘里。

那年杨锁18岁。

—— 4 ——

杨锁的父母都去世了,但给杨锁留了房屋、田地、菜园、房屋前后的竹林、树木和水塘,但凡他肯干活,不至于饿死。

杨锁不想干活,为了活着,他只好到处乞讨,讨饭、讨烟、讨衣服、讨钱……

最初,人们都很同情他,都愿意帮帮他。但谁要施舍了他,他就总是找谁要东西,后来,人们只好躲得远远的。

杨锁越来越懒,他在屋外向阳的地方搭了个小棚,平常就躺在那里晒太阳,只有饿极了才出来讨点饭吃。

冬天来了,他就呆在屋里,大便也懒得出门,在堂屋地下刨个坑用土一盖就完事,为了取暖,屋里能烧的东西他都顺手烧了,包括桌子、床、椽子、檩子,最后屋子变成了废墟!

杨锁堂哥的屋子与他墙挨墙,因为实在不想看到杨锁,干脆就搬走了。杨锁随后就住进了堂哥的屋子,时间久了,堂哥的屋子也被杨锁烧成了废墟,屋里空荡荡的啥也没有,门和窗都烧了。

天冷的时候,杨锁就呆在这个屋里,晴天暖和的时候,他就出去在他的棚子那里晒太阳。

有一年暴风雪来袭,有人发现他在屋里墙角的一口破缸后一动不动,走近一看才知道,杨锁已经没气了,终年23岁!

在杨锁屋后竹林边的山坡上,村长带着乡村居民挖了一个墓穴,搭成了杨锁永远的家……

—— 5 ——

杨锁的堂哥表示,杨锁是他们八个兄弟中最聪明,最英俊的,但是没想到却因为懒丢了性命。其实,也不能怪杨锁,他也是个受害者,他去世的父母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成功的把他培养成了一个废物。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能让你的孩子不幸吗?对他百依百顺!


杨锁的父母不但对杨锁百依百顺,还什么活都不让杨锁干,作为父母,他们只知道侍奉孩子,这样的教育,注定了孩子的不幸!

有人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寒门才能出贵子。其实现在寒门非但不容易出贵子,反而出了很多“贵”子,到处都是穷人家的“富二代”。这不是经济实力的问题,更多是意识的问题。

不得不说,很多父母只是生物学上的父母,他们赋予孩子肉体,物质上哺育孩子,却无法在精神上给孩子真正的教育。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先生几十年前的悲愤一问,到现在还振聋发聩——你具备做父亲的资格和能力了吗?你要将孩子导向哪一个方向?

我觉得,到现在为止,很多国人都经不住这样的拷问,这与他们是贫是富,是精英还是走卒贩夫无关!

查看全部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