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年轻人,工作前5年没必要攒钱
我知道看标题,很多人就有不同意见。不过大家先花一点时间看完我的全文,再来讨论。
讨论之前,先说几个数据,2017年的应届生平均工资,一线城市分别为本科5218元/月、硕士7612元/月、博士10077元/月。
进入正题,现在号召年轻人要攒钱的原因,大概可以归为一下几种,比如:要买房,要结婚,要育儿,要养老什么的。
》》》先来说买房
我身边的九零后,和我接触到的应届毕业生, 都是父母早早就给买好房的,根本不愁没房。
之前有个话题,你的首付款是怎么来的。我无聊就统计了一下,看年龄结构,自己攒钱买的,基本是85前的,靠父母的差不多是85后的,还有靠借的,也差不多是85前后。
基本父母都能给一定助力,完全靠自己的还是少,而且当下的房价,看看上面的平均工资,年轻人想靠自己攒五年钱买房,得看看从事的什么工作了。
还有当下的年轻人的父母,是比80后一代的父母经济基础更好的,这个应该没有争议。
事实就是,攒钱也买不起房,最后还得靠父母靠朋友。
》》》再来说说结婚
先说,有对象么?没对象结什么婚?谈对象不花钱啊,没听说。
而且我还没听说过办婚礼亏钱的,一般收的份子钱就够抵消婚礼支出了,大部分还会有结余,我见过不少朋友办完婚礼,还能拿着份子钱出国玩一圈的。
所以说,攒钱结婚,有必要吗?
办婚礼是赚钱啊!
》》》还有说要育儿的
可拉倒吧,有结婚有对象么?敢毕婚族的,家庭条件都挺好吧,毕婚就生娃的,少之又少吧?是不是想得有点未免太远了。
先想想找对象的事儿吧。
》》》还有养老
这个就更扯淡了,说给父母养老还是给自己养老,都扯淡。这个论坛也有话题,感兴趣的自己搜索,我也统计了一下。85后一代的父母,基本都不用靠子女养了,有积蓄,有报销,愁的都是85之前或者更前的,父母辈没什么文化,也没经济来源,还没社保什么的,全靠子女。
至于90后,父母大多数还没退休呢,养什么老。90后自己养老,先长大再说养老的事,嗯~
再来说年轻人不攒钱,应该花出去,花在哪儿?
》》》结识人脉
人脉的当然不是你逢年过节一条问候微信祝福就建立起来的,联络感情很有必要吧?你要说,你在路边摊跟人撸串也叫交流感情,没问题,环境不是关键,关键是你交流的频率,交流的人次。
你想要结识的人更多,你花费必然更多。
》》》个人形象管理
一个人是否职业化,首先是外在形象上的,你穿一个39包邮的爆款T恤去上班,和你穿一个品牌小衬衣去上班。前者给人的印象,学生妹,后者给人的印象,上班族,这就是区别。上班族就是要追求职业化,首先要改造你的形象,让形象先职业化。
而且保养越早越好,25岁开始护肤和20岁开始护肤的区别,都不用多提。
》》》提升自己
我没统计过其他人每年给自己的提升费用占收入的多少,我统计了我两年的占比,基本都在10%,培训班、书籍、一些付费知识订阅等等。收益呢,这两年的工资涨幅都是25%+,这个投资回报率,可以说相当高了。
比我年龄更轻毕业不足五年的年轻人,上涨的空间比我更大,需要学习的自然也更多。更应该花钱去提升自己啊。
》》》创造条件也要自己住
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了节约费用,跟父母一起住的,我非常羡慕那些有独自居住经历的人,我从毕业一直就住宿舍,结婚之后就一直二人世界,当然公婆还一直投喂、加上吃食堂,我到菜市场买菜的经历都有限。
没自己租过房,没一个人生活过,我至今都是生活白痴,缺乏很多生活常识,对于一些对别人来说司空见惯的事,是我的知识盲区。
这些经验,不脱离父母,永远学不会。
》》》去玩去浪
年轻人就该去谈恋爱,给对方惊喜,给对方浪漫,给对方值得一辈子珍藏的特别的回忆。
去看看世界,认识更多人的人,看更多的风景,品尝不一样的美食,体会不一样的人生。
年轻人最不应该做的就是抠抠巴巴攒点小钱,最应该做到是花这点小钱,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