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保险规划的原则有哪些?

来自我的保险我做主・37篇帖子・840人参与

发帖
百结

【避坑指南】屌丝三保:人生太匆匆,保险当姓保

百结
百结   百结 2018-09-06 15:33 阅读(2493)

 前些日子,朋友拿了一份量身定制的保险方案,问我这种保险设计合理不?费率上高不高?看着那款保险方案和朋友电话说了一些我的想法。其后想了想,不如把我的这些想法写下来?一是和朋友口述,总难免有遗漏,梳理一遍发给朋友感觉是极好的事情~二是如果遇到其他朋友问类似的问题,有一些归纳总结总是极好的。

我第一次意识到要买保险,是在贷款买房之后。那天和先生去公积金贷款中心办完房贷的最后一步,我俩往回走的路上,一边畅想着咱也是在北京有房的人了,一边讨论每个月到底是还平均还款额还是最低还款额合适——小日子在精打细算中蒸蒸日上,既有新婚燕尔的兴奋,也有各种美好的憧憬,隐隐的还有一丝不擅长欠人钱的压力——从此还贷120万,30年,算上利息,一共要还约180万。背负着这个180万的总数,如果天有不测风云,我俩任何一个人有个意外,得个重病,另一个人背负的债务,就生生多了一倍。于是第一次研究保险,买了一款100万的定期寿险,附加50万的重疾和50万的全残(附加保额是含在100万内的,相当于如果重疾或全残提前给付50万,去世再给50万)。我俩各自配置了100万的保险,初衷完全是为了对冲每人担负的近百万债务风险。

那一次,研究了三种保险:寿险、重疾、意外。歪打正着,这也是后来我才意识到的,商业保险中最需要配置的三项“低配”。如果有余力,加配置一项医疗险,这四项就是“保”字当头的四项“标配”了。其他五花八门的保险,大多是这四项的细分。

打比方来说,寿险是 “爱的奉献”,被保险人自己是享受不到的,死亡即赔给受益人(有一些排除款项如自杀等)。重疾险和意外险是 “收入补贴”,一般是在发生(或符合一定的理赔标准比如手术等)时就理赔了,在遇到人生不可抗力带来的重大转折时,能够及时补充弹药,不为钱粮畏手。医疗险是“补充报销”,主要是为更好的医治买单。

----买保险前要考虑的问题----

1、给谁买保险呢?买什么保险呢?

保险一定一定优先买给挣钱的人。顶梁柱如果出现问题,家就塌啦。在保险的角度,创造价值的人是优先保障的,因为他才是源源不断的收入进项来源。一旦保障的情况出现,没有进项反而会产生巨大的出项,这时候就需要保险救急了~~而家庭里最金贵的娃子,在保险角度看其实是没有啥价值的消费者。想想也是,如果娃子生病,有父母挣钱治病,如果父母生病,娃子咋办呢?

寿险、重疾、意外是最需要配置的三项“低配”,给父母买保险时,往往受到父母年龄、身体状况的限制,意外险是最好配置的,寿险和重疾险都需要考虑一下性价比,尤其是重疾险,再进行配置就显得很鸡肋了。如果想“标配”或者“高配”的话,防癌险可以纳入考虑,重疾险基本已经出离考虑范围了。给自己(25-35岁)买保险,推荐“低配”配齐,尤其重疾险是越早配置越好的, 年龄和健康状况都有助于降低保费。而在给孩子买保险时,意外险是最先要考虑的,其次是重疾险,而寿险并不重要,因为对孩子而言主要考虑的是保障“生”的风险,而非“死”的他人收益。

2、买定期保险还是终身保险呢?买消费型还是返还型呢?

其实这俩问题考虑的都是不出险的情况。如果买定期保险,在不出险的时候,保费就打水漂了,这时候如果是返还型,还能获得一些补偿。如果买终身保险,那么寿险一定会出险(人固有一死,无论鸿毛泰山),重疾险也有极大概率会出险,那么保费肯定会有回报。——这也是保险公司营销时候推荐的两个理由,买终身,买返还。

而这经得起推敲吗?

买保险的初衷是买“保障”,因此在买保险时候最应先考虑的是“保额”,而不是“保费”。而且在同等保额情况下,保费高低才有可比性。而在保额相同情况下,定期与终身的保费差距相当大。这个保费的差距,在保障层面上看,保的是定期与终身的时间差。而这部分保障,可否用理财替代呢?目前性价比比较高的擎天柱寿险做一下测算哈,就很清晰:

举例男性30岁,寿险保100万,保费交30年,消费型。假设买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的年保费差额用于购买五年期国债,利率4.27%。那么:

保单要素

终身

保到60

保到70

年保费

  10,700.00

      2,090.00

   4,040.00

年保费节省

 

      8,610.00

   6,660.00

每年节省的保费买五年期国债到60岁本息合计

  1,235,664.32

 

每年节省的保费买五年期国债到70岁本息合计

 1,078,812.18

所以,拿买终身寿险的钱买定期寿险,节省的保费购买国债,到保单到期日,能够收获大于保单价值的钱。从这个角度上看,买定期寿险虽然看似交的钱没有回报,但是实际上节省下的钱覆盖回报,绰绰有余。重疾险也是一样的道理。

消费型与返还型保险的道理也是一样的——从保险设计来看,如果能够把节省下来的钱投资到无风险收益的产品上,收益大于购买返还型保险,还是消费型合适。

此外,重疾险还涉及到有些理赔标准中涉及一些手术或技术标准,随着医学的进步,有些技术标准是会逐步淘汰的,如果给小孩子购买终身重疾险,一旦不满足该技术标准,在理赔时候会面临争议。因此,小孩子最好买20-30年的定期重疾险,等他们长大后自行购买当时的保险。随着保险业的蓬勃发展,保险产品的竞争会导致更好的产品不断出现,这个角度上看,定期重疾对小孩子也更有优势。(成年人这点优势很小,因为随着年龄增长,保费增长率覆盖了该优势)

看,我们得到结论了——买消费型、定期的保险回报率更高,更靠谱。

但——此处值得一个大问号——终身、返还型保险就一无是处吗?

不是的。买消费型、定期的保险回报率更高和更靠谱,是纯粹从数学角度去计算的。而生活不是数学,很多情况没有纳入考虑。第一,从纯数学的角度看,还有一个风险,无风险收益率的变化,目前国债利率4.27%,将来会不会更低呢?而买终身、返还型保险,相当于锁定了一个内部回报率,如果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年化无风险收益率低于保险的内部回报率,那么终身、返还型保险就很合适了。这点很难预判,只能从侧面考虑——精算师们已经做了预判,这点发生概率不大。第二,保险天然具有资产隔离的属性。如果个人自律性差,难以保证节省下钱进行投资,或者遇到人生事故一下损失大笔资金,或者遇到婚姻变故、债务危机等资产大幅减少的时候,资金没了就是没了。而保险的现金价值便隔离存在,不参与此后人生重大事项对资金的索取。

因此,我的观点是,年轻(刚工作或未婚)的时候先满足保障属性,做好“低配”,买消费型定期寿险、重疾险。在几年后(已婚、工作稳定)的时候,考虑工作和婚姻的情况再追加保险,一方面追加一点保额(个人价值越大保障应该越高),另一方面确定这次追加的产品保障类型是终身还是定期,是消费还是返还。

3、买大公司的保险还是小公司的呢?在线上买还是找保险公司的营销人员买呢?

买保险其实追求的无非是两点:保险产品好不好?理赔顺畅不顺畅。

保险产品好不好,因人而异。理赔顺畅不顺畅,保监会有一个很有趣的投诉率排行榜(官网或搜索均可得),分别从亿元保费投诉量、万张保单投诉量、万人次投诉量对各个保险公司每年都会做出排名。感兴趣的话可以自行搜索看看~~我搜索得到的结论是:追求大公司没什么必要,关键看产品是否满足自身需求。理赔顺畅否与理赔条件有关。比如寿险,条件是死亡,基本没有理赔的争议。比如重疾险,理赔条件绝大多数由保监会指定,也没有很大争议。

至于在线上买还是找保险公司的营销人员买,两者在购买环节,一样靠谱。在理赔环节,往往理赔都是多年以后了,保险业人员流动很大,其实还是找的保险公司,与购买渠道无关。只是在遇到需要人工核保的时候,线下购买,其余情况,完全可以网上购买。因为减少了销售费用,为互联网定制的保险产品,往往性价比更高。

还有个小顾虑完全可以打消:小保险公司倒闭了我的保单怎么办呢?保险公司倒闭的可能性法律上不存在,保险法明确规定“经营有人寿业务的保险公司,除分立、合并外,不得解散倒闭”,在经营不善的时候,由于保险牌照的稀缺,多得是人想要接盘。实在没有接盘侠,再保险制度会进一步对保单作出保障,再再后退一步,身后站着保监会爸爸(以后是银行保险联合的监事会爸爸),案例旧有新华,新有安邦,据说有个小逸闻,新华的保险销售人员在保监会接管新华后,卖保险都更雄赳赳了:“咱也是国企了!”

4、重疾险与医疗险的区别?都有必要配置吗?

重疾险有必要配置。医疗险视情况而定。如果单位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补充医疗保障或者给员工上了补充医疗险,可以先参考单位的保险情况,再看是否上医疗险,上侧重什么方面的医疗险(比如高端医疗险等)

他们区别何在呢?

重疾险保“重疾”,医疗险保“病”。重疾的范围就很窄了,基本可以理解成严重威胁生命的、对健康不可逆的重病、终末期病。医疗险就大病小病统统划在内,具体看保单~

重疾险理赔是“收入补贴”,医疗险是“报销医药费”。收入补贴是什么含义呢?就是提前给付,钱干什么都行。只要满足理赔条件(通常是确诊某某病或经过什么手术等规定治疗),就一次性给付一笔钱,可以用来继续看病,也可以用来补贴家用,想着咱不治了,出去玩一趟也没问题~医疗险是需要在看病后,拿发票进行报销的,看病确实花了多少钱,那么保险公司一是看社保报了多少钱,二是看发票花了多少钱,报销社保以外,保单以内的剩余部分~~

重疾险可以买好多好多份,总保额是多少,就理赔多少,和看病实际支付金额无关。医疗险是报销制,买多份也没得报~~一份够够了~

----选择保险产品时遇到的那些坑----

1、意外险的坑

意外险的价格坑。意外险有很多捆绑销售,价格很高是个坑。然而火眼金睛排除了价格很高,孰不知有时候价格很低也是个坑。买的时候,一定一定要看免责条款

意外保额的偷换概念坑。意外险一般包括意外医疗、伤残和身故。有的意外险保额是综合意外险,发生意外伤残或身故保额是一样的。有的呢,设计的繁琐,伤残一个保额,身故一个保额,推销的时候拣大的说。甚至还有的,乘坐飞机出事一个保额,乘坐火车出事一个保额,乘坐汽车出事一个保额……然后推销的时候说总保额数——这种不会同时发生的情况,总保额数有意义吗?

一般意外伤残的几率大于意外身故,因此买意外险,一定重点关注意外伤残的保额,同时,小孩子的保险要更关注意外医疗方面的保障。

2、重疾险的坑

重疾险其实最大的坑之我见是买消费型还是返还型。上文已述。不是二者哪个一定不好,而是在衡量利弊的时候不要被返还保费所吸引,而忽视了最重要的保额。保额。保额。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哈。重疾险的保额追求我的理解是:在能力范围内,踮起脚尖够得着的那种保额——它是发生重疾的收入补偿,而不是看病要花的钱,保额应该是因为看病,你所误工、看病、以及至少两年生活费的估值。

其次还有个坑,叫保障病种。动辄保障100种疾病,也价值不菲。其实是这样的,首先,国内重疾险必保的25种疾病,是保监会规定疾病种类和理赔标准的。这一点上,全部重疾险不分公司,保持统一。这25种疾病,就是重疾险保单上前25种。而这25种呢,至少覆盖了90%以上的高发常见重疾。可以理解为,后续再加多少种重疾,边际效益已经很小很小了(就是得病就真的是太太太倒霉了)。而不同的保险公司,增加到40种,还是50种,并不一定保50种的重疾,保的疾病比保40种的重疾的保单,真的多10种疾病。因为除了25种标准重疾以外,其余是保险公司自定的,你懂的,疾病种类是可以分拆的,一分1种变2种、3种……保障多当然好,但是它是不是值这么多钱呢?哈。

第三个坑是“多次赔付”。见过这样一种忽悠,叫别人赔一次,我赔三次。仔细一看,这个多次赔付是有条件的。保单将疾病划分为ABC三组,每组疾病若干。第一次得A组病中的一种,赔付。第二次赔付必须是得BC组病中的一种。ABC三组病的相关性不大。老实说重疾重疾,很多都是保命阶段的病症,得第二组中的第二种病的几率又有多大呢?而保费因此就飞得更高~~更高~~

此外,重疾险如附轻症,以下九种为重点考虑的轻症,买保险时候可以看下是否包含。

1.极早期恶性肿瘤或恶性病变(原位癌);2.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3.轻微脑中风;4.冠状动脉介入手术(非开胸手术);5.心脏辨膜介入手术(非开胸手术);6.主动脉内手术(非开胸手术);7. 视力严重受损;8.特定面积Ⅲ度烧伤(面积比例在10%-20%之间);9.脑垂体瘤、脑囊肿、脑动脉瘤及脑血管瘤”

3、医疗险

感觉微保的医疗险拉响了百万医疗险战斗的号角。现在保300万、600万的医疗险也不少见了。第一次感到医疗险保障的不是病,而是一种医疗资源,尤其是高端医疗险。或许它会带来未来看病的分流。而且医疗险慢慢也加入了“垫付”的功能,这对于急症重症,也是重大利好。当然坑也有。

续保的坑。“保证续保”和“承诺续保”的区别,我理解,只要投保人提出续保申请后,保证续保是按照原费率和原条款续保。承诺续保则是承诺给续保,保费涨不涨呢?不一定。

医疗条件的五花八门,导致医疗险的设计也千变万化的~目前学习到的是:医疗险用好了也可以当意外险的补充,或者不同款医疗险组合在一起,解决免赔额、医疗服务等一条龙服务。

只看楼主
全部回复(1)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