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新婚夫妻如何打理家庭财产最合适?

来自综合理财・35篇帖子・1163人参与

发帖
玉色蝴蝶

理财容易,婚姻不易

玉色蝴蝶
玉色蝴蝶   玉色蝴蝶 2018-10-25 11:42 阅读(7012)

     昨天看到@木木0423 写的关于新婚理财的帖子,真的很棒,也忍不住想写一篇,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一.婚前,要多方面了解对方的财务状况,避免踩雷。

    朋友Z,在我眼里一直是一个很理性的女孩子,她曾经拒绝过一个中年大叔(土豪)的求爱,就是想找一个脚踏实地的男生一起过日子。

    在某个好友的帮助下,她认识了她的老公,两个人迅速坠入爱河。一年之后,他们就步入结婚礼堂。

     婚后的几个月,两个人的确甜甜蜜蜜的,每天都在朋友圈秀恩爱。直到婆家提出分家,她才发现自己对丈夫的财务一无所知。

     不到一天时间,朋友Z就背负了20多万的债务,有一部分债务据说是办婚礼花的钱。朋友Z有点不理解,婚礼花的那些钱,都经过她手,礼金的收入足以抵消所有花费,为什么还说欠债了?婆家回答:当初的聘礼,就是这笔债务。

       朋友Z更无语了,聘礼明明是她老公的工资,怎么算成婚礼的债务?继续挖下去,朋友Z才知道自己的老公喜欢赌博,工资不是拿来赌,就是拿去消费,没有存到钱。结婚的时候,婆家怕女方知道男方的经济状况后会选择分手,就在外面借了一笔钱当聘礼。

     如果事情这样结束也不算什么。分家半年后,朋友Z发现自己老公在好友那边借了20多万的赌债(人情债,没有利息),一度崩溃。

     个人的建议是:谈恋爱的时候,千万不能用恋爱脑来解决一切矛盾和争端,有什么异常情况,一定要多加留意,避免婚后吵吵闹闹。婚前,她的老公经常说没钱花,问父母要钱,我朋友一点警觉性都没有,等到婚后,问题暴露出来,两个人的感情经受了一场很大的考验。用她的话形容:就像做了一场噩梦,还醒不来的那一种。

     二.钱一定要交给会管钱的人打理,并且,不能限制对方的合理开支。

     我认识一个上海阿姨,人很开朗,但是她这个人呢,有个非常大的缺点:就是对伴侣的钱管的特别严。有一次,他们夫妻吵架,她找我诉苦,理由是老公上班,不吃老板买的东西,非要自己花钱买......我超级无语,也暗示她:夫妻之间,财务透明是好事,但不能过多干涉,久而久之,会引起对方的逆反心态,再好的感情也经不起这样的摩擦.

      三.小家庭,必须制定一个理财大目标。

      英国有份研究表明,有共同目标的婚姻,不但长久,也比较幸福。 

      两个不同生活环境的人走在一起,单单靠感情维系是很脆弱的,但是,两个人要是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比如说,在三年内攒到首付?又或者两个人决定要一个孩子,存一笔育儿资金,都会促进彼此的感情,又能增加彼此的了解。

     比如朋友F的老公婚前工资非常高,但不善于理财,跑去和别人创业,不但没有赚到钱,还欠下了一笔债务。婚后,家庭的财务归她管理,她就和老公立下第一个目标,两年内要还清债务,三年后存一笔育儿资金......在两个人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很快存到第一桶金--100多万人民币。

     四.分开理财,个人用钱比较自由,但理财角度来说,还是放在一起更划算。

    现在,有的家庭采取AA制模式支付家用,有的家庭则是存一笔共同资金来支付家庭账单,还有一些家庭是工资高的一方支付家用,又或者双方采取轮流付账......

       这样管理家庭财务,双方比较自由,又不受拘束,减少夫妻之间的摩擦和分歧,缺点也有:就是积攒家庭财富比较慢,尤其是夫妻之间分开理财,不但占用了双方的时间和精力,也容易出现一方没有存款,导致另外一方不满。

        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一个共同理财的账户,每个月,夫妻双方存入一定数额的钱专用于理财,这样一来,既增加感情,又不会限制花钱的自由。[有钱啦]要是有剩余的钱,还可以存进私人小金库.....

     五.每个月做家庭收支小总结,年终做大总结

     可能有些妹纸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麻烦?其实,家庭就是一个小规模的生产单位,钱财进进出出,看似是小事一件,可要是处理不好,就容易撬动家庭信任的基石。就像年初不是有个新闻吗?把钱交给妻子管理十年,结果十年后没有存款,丈夫起诉离婚。有些网友站妻子,认为丈夫这点工资很难存到钱;有些网友站丈夫,认为妻子拿到工资就该好好打理,不该乱花......

      事实真相如何,只有当事人清楚。但有一点很清楚: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赚钱的速度再怎么快速也赶不上花钱的速度,富人之所以成为富人,就是他们有一套完整的理财系统,而这个系统里面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对自己的财务状况了然于心。

      而小家庭理财,不单单要自己了然于心,也要让对方心中有数,尤其是管理钱财的那一方,更要注意这一方面。倒不是说对方信不信任,而是时间一久,对方心中认为的数目与实际数据肯定有差距的,拖得越久,差距越大,到那个时候,对方越容易陷入一种“被骗”的错觉,即使每一分钱都是花在刀刃上。

只看楼主
全部回复(23)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