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变故乡,心安是归处
我的故乡是一个相对偏僻落后的农村,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有一天我一定要离开这里,去一个陌生但繁华的地方。大学毕业后果然没有回去,就在这个城市找工作,为自己和家人挣得了一片立足之地,算是在异地打拼吧。
然而 “异地打拼”这四个字似乎天生自带悲凉属性,很容易就让人想起很多艰难的、心酸的经历。对我来说,更是不乏此类故事,但今天,我想讲讲这个曾经陌生的城市给过我的那么多温暖。
故事一、公交车司机。大学时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出去打工,大部分时候都是骑着单车去的,有一次临出发前发现轮胎坏了,来不及修,只好坐公交车去。火急火燎跑到公交车站,刚好就有一趟车过来,立刻先上车了,然后才发现身上没有零钱,只有两种十元的人民币。当时的十元钱对我来说挺大额的,因为快到终点站了又没什么乘客上车,我只能问司机能不能帮我找开,司机笑着说我们有规定不能碰钱的。那怎么办啊,我很着急,司机又笑笑说:没事啦小妹妹,下次再付钱吧。那一次,相当于司机帮我省了九块钱,是那个时候一天的饭钱了。
故事二、房东阿姨。毕业后有段时间在一个公司没有提供住宿的公司上班,为了省钱租在一个城中村里。房东阿姨对我很好,经常送水果给我吃。有一次我发烧很严重,早上实在起不来,她就觉得不对劲,特地来敲门问我有没有事,我挣扎着起来开了门,她摸了摸我的额头,说不行不行得去看一下。我怕花钱坚决不去,后来阿姨帮我买了药,还特地熬了一碗绿豆粥。我喝着喝着,泪水啪啪地就下来了,阿姨抱了抱我:哎呀,你个傻孩子……
故事三、收破烂的小孩。有个冬天的傍晚,我有事经过一条长坡时,发现前面是一个收破烂的中年人,三轮车上装得满满地,正艰难地拉着车。他的小孩估计就五六岁,也在后面卖力地推。我就跑上前帮忙一起推车,小孩冲着我甜甜一笑:谢谢姐姐!我也笑了:不客气。到平地时,小孩松开手,掏出一颗糖果给我:姐姐给你,可甜了。我不要他还硬塞给我,然后爬上三轮车,车走很远了还在跟我挥手,那个背影在冬日的余晖中慢慢消失,却成了我记忆中抹不掉的一副剪影。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我在这个城市为父母安置了养老费,后来自己结婚生子买房,考事业单位……十几年的时间使我对这个城市渐渐熟悉,原先眼中的他乡已然变成故乡了。对我家小姑娘来说,这里是她的出生地,是她户口本上的户籍地,是她真正意义上的故乡,而我们口中的故乡,对她来说却是一个陌生的存在。米兰昆德拉说生活在别处,我想说心安是归处,只要一家人都在,那个地方就是我的故乡了吧。

最后20币,写的好温暖,赞👍
好暖心!好喜欢那个小孩子,赏100
赏看的舒服
文笔赞,喜欢
打赏50
很温暖,还在加班的我
人间有温暖,已赏50。
写的真好!感动!
被很多温情的小事包围,生活就有了温度和热情。打赏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