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雪桐】的读书笔记专栏

来自财女读书会・27篇帖子・188人参与

发帖
雪桐

【雪桐读书/043】《明朝那些事儿5》

雪桐
雪桐 雪桐 2019-04-15 13:33 阅读(1629)

《明朝那些事儿5:内阁不相信眼泪

这本书共9部,第9部我已看完,可以说,这部囊括明朝兴衰史的大作,所有曾在这个舞台上占据过一席之地的皇帝、大臣,我都已经知道了。这一部里出现的这个人,是我心里真正的政治家的样子。他的名字叫徐阶。

政治家,从前在我心里是个贬义词,但是因为这个人,我觉得这也可以是个褒义词。

徐阶,生于1503年,家里还算比较富裕,所以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加之他十分聪明,悟性很高,在十四岁的时候就考中了秀才,并在几年后的会试拿到了第三名,也就是探花。

在这里有个小插曲很有意思,本来徐阶的文章可当状元,但当时和考官关系不好的刑部尚书夸了徐阶的文章不错,就被考官大笔一挥,由状元变成了探花。不管怎么样,这都在说明一个问题:徐阶很有才华。

初入官场的徐阶是个愣头青,当时的他还是一个翰林院的小文员,每天做着抄抄写写的工作,就敢写奏章抨击讽刺当时的内阁首辅张璁,这个人叫嚣着要把孔子的圣人封号除掉,原因是他觉得孔子名不副实,没有为社会作出贡献。就这样一个荒诞的人,满朝官员都哑巴了,没一个人敢出来说句反对的话,原因无他,只权利二字大于天,就像当时指鹿为马的赵高。但是徐阶敢,他引经据典,列出八条理由推证废除封号行为的错误,理论充分,证据确凿,矛头直指张璁。

此时的徐阶时年二十七岁,这是他漫长人生中的第一次斗争,也是最为勇敢的一次。但是勇敢,是要付出代价的。几个月后,徐阶被分配到福建延平府,从京官到穷乡僻壤的小推官,在官场上意味着——前途尽毁。

推官专管司法以及各类刑事案件,但福建延平府恰好是个经常发生大案要案的地方,而且其司法系统的下属官员大都由本地人担任,包庇徇私,十分难搞。所以,当徐阶出现在这里的时候,没人欢迎他,并想方设法的想要赶走他。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没有助手,没有朋友,他一个人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处理了这几年来堆积成山的案宗,并逮捕了不和他好好合作的官员,罪名是贪污受贿。从此没有人再敢和他作对。

史书上常常引用这个故事来说明徐阶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的思想境界,但在作者看来,在这层光环的下面,隐藏着这个斯文读书人的另一面:先隐而后发,有仇必报。

有很多手段,计谋,诡计,不得不说毒辣,但是放在政治家的身上,似乎这些都可以被原谅,你可以不择手段往上爬,排除异己,用不道德不光彩的方式战胜对手,没有对错,不分是非。但是底线在哪?哪些做了就是大奸大恶,不做就是忠臣良将,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困惑了很多年,直到看到徐阶的一生。我才知道,原来这才是政治家,真正的政治家。

在福建,徐阶完成了由书生到官员的转变。

二十多岁的年青人,是从书中认识这个社会的。他们在考试中得了一百分,就以为掌握了在这个社会中通行的法则,他们满怀热情地踏入社会,却被撞得头破血流。他们开始愤怒,这个社会怎么会是这个样子的?!说好的人心向善,太平盛世呢?说好的舍生取义,心怀天下呢?为什么所有人最为关心的,只有自己的利益得失??

他们开始绝望,因为突然发现,自己二十多年来所信奉的圣人之道、处事原则原来竟然毫无用处。于是,他们开始面临人生中的最大危机——信仰的危机。多年所学竟然没用,世上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相信,可以坚持?

这段转变,相信所有从学校毕业进入社会的学生们都曾多多少少面临过,从困惑,不适应,到最终适应这个社会的法则,大多数人都顺利完成了转变,就像徐阶,但是也有少数人没有挺过去,破碎了的三观没有及时重建起来,他们可能是不能好好在同一个岗位干满三个月,频繁跳槽的年轻人,也可能是每天痛骂这个世界黑暗的愤青。所以我想,真的不能把自己的孩子保护的太好,让他慢慢接触这个社会的真相也不错,不至于出现三观尽毁的情况,把自己的孩子养成了一个太天真的人。

痛苦的徐阶经过漫长的思索后终于发现,礼义廉耻、忠孝节义的传统道德体系或许是对的,但在大多数人面前并无用处。因为你不能指望所有的人都胸怀天下,舍生取义,在所有的事情面前遵循道德制定的规则。

只有利益,才有驱动人们的魔力。在这个残酷的现实面前,无论你有多么伟大正直的理想,要实现它,都得学会变通。

但是适应了社会规则,学会了变通的人又分成两类,一种是太会变通了,以至于到最后失去了自己的原则,还有一种,熟悉了社会规则的人,还能知道什么时候该变通,什么时候该坚持自己的原则,这就太难了。徐阶就是后一种。

后来,政绩优秀的徐阶被连连提任,八年后,他又重新回到了京城。八年的磨砺与历练,那个不谙世事的青年翰林,已经变成了一个工于心计、老谋深算的官场老手。

提拔徐阶的人,是当时已经六十多岁的内阁首辅夏言,徐阶曾在不久前拒绝了夏言的亲戚要当官的想法,但是坚持原则的夏言并没有因此埋没徐阶这个人才,而是不计前嫌的提拔了他,这让徐阶对夏言产生了一种惺惺相惜的情感。

后来,夏言被严嵩父子害死,在那之前,无数官员站出来为夏言辩驳,只有徐阶一直沉默。从被陷害,被关押,然后身首异处,家破人亡,他平静地看着这一幕幕的惨剧就发生在他的眼前,丝毫不予理会。

所有的人都知道,在过去的十年里,夏言曾不计私仇,努力提拔、栽培徐阶,但是在这关键的时刻,徐阶不发一言,不上一书,一字未曾为恩师说过。他背负着所有的嘲讽和鄙视,曾在无数个深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但是当清晨来临时,他又照常去上班,照常谈笑风生,那个人的死似乎和他没有任何关系。

他也想如其他人那样,好好激动一番,上书大骂奸臣严嵩,为夏言叫屈,这样多简单,但是他却知道,这样做没有任何效果。因为当时的严嵩历经三朝,权利极大,且深受皇上的喜爱和信任,要战胜敌人,还远远不到时候。

17年后,蛰伏已久的徐阶终于找准了正确的时机,一举将严嵩父子送上了断头台。在那之前,无数的人倒下,无数的计划流产,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这是一个漫长的复仇故事,没有豪气万丈,不杀贼不剪发的复仇誓言,没有绝世的武功可以痛快淋漓的手刃狗贼,没有现世报,只有十几年的隐忍和沉寂,甚至还有一个送给严嵩儿子做妾的孙女。

前面说过,这是一个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斯文人,他性格里的隐忍和耐心让人觉得可怕。但是那又怎样?他终于实现了他的正义,用他自己的方式,不是礼义廉耻,不是道德说教,而是阴谋诡计,权术厚黑。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解开了自己的另一个困惑。政治斗争的手段总是卑劣的,严嵩用卑劣的手段斗倒了夏言,徐阶又用卑劣的手段斗倒了严嵩,后面,又会有别人,用同样卑劣的手段斗倒徐阶。这就像一个魔咒,没有人在这场政治游戏中得到善终,不管你曾经多风光,权倾朝野,下场都一样,抄家,斩首,或者流放。但是无数的人前仆后继,没有人愿意停下来,这可能就是权力的诱惑吧。

都是阴谋诡计,权术厚黑,徐阶进入《名臣录》,流芳百世,严嵩列入《奸臣传》,遗臭万年。严嵩贪污,徐阶也不干净;严嵩的儿子受贿,徐阶的儿子占地;严嵩独揽大权,徐阶也不遑多让。

所以,判断一个政治家好坏的时候,不看手段,看结果。当你不择手段打压对手的时候,是为了什么,当你终于爬上高位,都干了些什么。

徐阶曾提拔过一个人,他的名字在历史上似乎比徐阶的名声还要大,那就是清官海瑞。这个直肠子的好官是一个真正的愣头青。即使做官多年,仍然不懂变通,谁的面子也不给,谁的霉头都敢触,在官场上横冲直撞,要不是徐阶,他早就死八百回了。虽然是个清官,但我却并不喜欢他。因为他最终害了徐阶,那时候徐阶已经急流勇退,主动退休回家养老了。但是因为他的儿子占地,海瑞非要跟他过不去,最终被徐阶的竞争对手当了枪使,迫使徐阶的两个儿子都被抓去充军,家里的所有田产都被没收,连他的家都被人烧掉,徐阶也只能连夜外逃。

作者说:面对这个污浊的世界,海瑞以为只有自己看到了黑暗,他认为,自己是唯一的清醒者。然而,他是糊涂的。事实证明,徐阶看到了,高拱看到了,张居正也看到了,他们不但看到了问题,还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海瑞唯一能做的,只是痛骂而已。

所以从此至终,他只是一个传奇的榜样,和一件好用的工具。

虽然我觉得徐阶是个真正的政治家,虽然当中有很多事迹没有写出来,但这真的是一个很伟大的人。但是对于他的下场,我却没有很惋惜的感觉,明朝三百年,没有一个走上高位的人能够善终,这才是政治家的常态吧。

明朝的内阁就是一个大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严嵩斗倒了夏言,徐阶斗倒了严嵩,高拱又斗倒了徐阶,然后被张居正翻盘。没有谁比谁正义,只有谁比谁更狡猾。相信不止明朝,古往今来都是如此。

然后我看到了这部的名字:内阁不相信眼泪。确实如此。

只看楼主
全部回复(2)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