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家的百万富翁》第5天打卡-百万富翁与汽车
”开着劳斯莱斯,我不好去那些我爱去的低级餐馆……我不能带着劳斯莱斯到处跑。……我并不需要它“
“需要”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而“想要”是一种物欲。再这里介绍一种我在别的书中(忘了时哪本书但是很奏效)学习过辨别这两种情形的简单方法。比如我想要一个1w块钱的包包,这时你就可以问自己:“你真的需要它吗?还是因为某种原因(攀比,炫富,欲望)想要它,而你每个月背着她的次数不超过两次?”
自己的一个例子,就是去年年初公司奖励了我一辆新车,但是需要自己赋税,车价是报销的。其实家中前年就已经换了一辆中型轿车,我就很犹豫。因为买车自然意味着养车的费用增加(包括保险停车,维护,加油…)犹豫了一个月老公还是建议我买,说大头公司都给你出了,不买就亏了呀。说一辆车也的确不方便,我和他的行动半径基本相反,每天接送我他也觉得麻烦。买完之后半年我就读了这本书,和老公商量后就把车给出了。(车价折损1w左右,保险和税就打水漂了。)感觉心里轻松极了,虽然有那么点不方便,但是因为老公每天都要刻意送我,(回程我坐公交车)我们有了更多独处的时间,我感觉更增进我们的沟通质量。在家毕竟有孩子,有乱七八糟的琐事,下班时间也不同,所以能单独聊天的时间并不多。
“许多夸耀地位的产品对于逐步获得金钱上的充分自立来说,即使不是一种障碍,也是一种负担。生活有它自己的负担。为什么还要去加重这种负担?”
百万富翁购买汽车的风格:举例一些让我大跌眼镜的数据
23.5%的拥有新车,25.2%的人最近4年没有购买新车,30%的人购买汽车的钱在19500美元以下,50%的富翁购买新车没有超过29000美元,不会超过他们净资产的1%,而美国平均收入水平的人购买汽车超过他们净资产的30%,使用新款汽车的人不到37%,最近买的车档次要比以前更低。
“许多富有的被调查者都乐于驾驶不显示其所谓高贵地位的汽车,他们更喜欢与此相反的价值观。”
对于汽车我看过太多的家庭(包括我家)成为低级财富积累者。举两个鲜活的例子吧~
1. 我现在自住的房子是个学区房,当初是卖出一套婚房做了首付,贷款数目也很大。为了买这个房子我们的换车计划被推迟了(这件事请我一直觉得干得漂亮)因为买完房子没钱换车,并且车位是需要买的,物业没有租赁的车位。于是又攒钱买了车位,一推再推我们第一辆车就开了13年。其实车况还不错,但是我能感觉出老公那内心的无奈啊。因为他们单位刚毕业的一些x二代们都开着豪车,一个中层领导还整天开个日本小破车让我脸往哪搁啊。(我的潜台词是者地位也没觉得咋高啊)不过好在我逆流而上把房子和车位搞定了才把我另一套小房子卖掉(自己那是不情愿)给他买了辆新车(新车我觉得也是超预算太多)。我的内心想法这个车您就开到退休吧,嘿嘿。就在那同时我有个朋友也时想把房子换到这个学区,买了80平的小户型(老公当时就是坚持买80平再换个新车让我果断拒绝),家里俩娃还有老人带孩子,其实住起来肯定是诸多不便。我当时就非常不理解,至少得三房才能住下啊,不过人家愣是卖房子的钱拿去买了辆新车,就没钱付那么多首付了,说年轻时潇洒一把!结果现在呢,我真的很感谢我自己当时的决定,我和老公因为这件事情闹过几次别扭,但是这两年LG对我的决定也是褒奖有加。
2. 今年买投资房,我还选择了学区房。不说别的就时想把公积金提出来,还有贷款就算是每个月强制储蓄了。我有个同事,老公是做工程的,再xx园接一些小包的项目,这两年应该是赚了些钱的。家里已经有两Jeep(同事开)和宝马3(老公开,我对新旧款搞不懂),还有一辆福特(公公开),汽车维护费用都是同事家出,也是和老人一起住。在我买这个投资房的同时,他们家贷款买了辆宝马8,聊天时提起压力很大一个月车贷要15000还3年.......她说老公生意需要,如果开破车去谈生意,老公说人家都不叼你。无语啦。因为我知道他家还有现住的这个房子很打一笔房贷要还。好在公婆一直出钱又出力,但是作为这种自营业的小老板吧,我真不觉得这是比较妥当的投资行为啊。开好车就会带来大单吗?
购买二手车的人一类的百万富翁
我还记得我看到这个章节时给老公总结了一下主要内容,美国一类富豪专门购买使用3年左右的二手汽车,性价比高并且保值。大哥来了句中国可不像美国,二手汽车水太深不能买!
我越看这本书越觉得中国和美国其实没什么区别,富人都是懂得怎样积累财富,他们的行为习惯隔着太平洋也是异曲同工。有个朋友,老公是律师,他们家今年在x子订了辆二手车从北京找大卡车运回来的,让我大跌眼镜。这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个买二手车的朋友。他们家原来的雪佛兰轿车修了又修,实在是用不了才换车的。他们家自己有律所,再沈阳有套别墅,有套大房子,在大连有两套学区房,可人家一点不摆架子,还是那么节省。富人富起来都是有原因的,我最近这两年一直在反思自己,我要是早点懂得这些道理就不至于有些遗憾了。
继续加油打卡!
-
捻花思语捻花思语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