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雪桐】的读书笔记专栏

来自财女读书会・27篇帖子・188人参与

发帖
雪桐

【雪桐读书/045】《明朝那些事儿7》

雪桐
雪桐 雪桐 2019-05-06 14:53 阅读(1159)

     《明朝那些事儿7》:拐弯中的帝国

       这一部,我想写写袁崇焕。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对袁崇焕所有的认识都来源于影视剧里,崇祯听信谗言,冤杀了袁崇焕。前者是昏庸无能,亲小人远贤臣的亡国之君,后者是顶天立地,毫无道德瑕疵的民族英雄。

       实际上,看完后我才知道,皇帝没有那么瞎,袁崇焕也没有那么伟大,杀了他在当时的情境下,是必须做出的选择。他是不是被冤枉的,我们可以在几百年后的今天讨论、争议,但是可以说这都是他自己作的结果,包括百姓争先啖其肉,不是百姓有多容易被煽动,无缘无故的就能对另一个人恨意滔天,其背后都是有原因的。

       1626年的辽东,当时还是无名小卒的袁崇焕在与已经名扬天下的努尔哈赤的一场战争中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从此威震辽东。

       后来,因为朝廷内部的斗争,袁崇焕被丢掉官职,赋闲在家。直到崇祯继位。这也是一位被历史误解了的皇帝,实际上他并不昏庸,反而很能干,但是大厦将倾,已经不是一个崇祯就能挽回的了,这个留在下一篇说说。

       崇祯继位后,干的第二件事就是重新启用袁崇焕,第一件是杀魏忠贤。这时候的辽东,仍然战火不断,虽然努尔哈赤已经死了,但是他的儿子——皇太极,是一个比他爹还可怕的敌人。

       崇祯元年七月十四,是皇帝和袁崇焕的第一次见面,心情激动的袁崇焕对着崇祯说:“计五年,全辽可复。”这句话的意思是,五年时间,我就能恢复辽东,彻底解决皇太极。

       悲剧从这里就开始了。虽然吹牛无罪,但是忽悠皇帝,绝对是要杀头的。后来,崇祯对袁崇焕的话确信无疑,要兵给兵,要粮给粮,不管袁崇焕提出什么条件,都无条件的同意,甚至在后来官员弹劾他的时候,都站在了袁崇焕的这边,对他唯一的希望就是收复辽东。

       辽东有袁崇焕坐镇,久攻不下,但是皇太极从蒙古绕道,避开辽东,来到了河北遵化。这里距离北京城仅两百多公里,一旦失守,北京将无险可守。

       这时候在北京城里的皇帝,官员,百姓都是很恐慌的,正常袁崇焕不是应该立刻率兵南下,赶走皇太极,解京城之危吗,但是他并没有。他认为,皇太极就是个抢劫的,兜圈子也好,绕路也罢,抢一把就走了,京城并无危险。

       于是,皇太极在北京近郊慢悠悠的抢劫,袁崇焕就跟在他后面,抢到哪里就跟到哪里,袁崇焕几万人,皇太极十万人,共十多万人在北京周围转悠,好几天一仗没打。

       袁崇焕在这几天里的表现是有争议的,争议了几百年,到今天都没消停。争议的核心只有一个:他到底想干什么?

       这就是民众愤怒的源头,近郊的百姓家里人被杀,东西被抢,加上袁崇焕奇怪的举动,大家都认定了他是叛徒,所以才会在袁崇焕行刑的当天那么激动,不是因为无知被煽动,听说这是个卖国贼就能跑上去吃他的肉。

       袁崇焕的想法是将敌军引至城下,诱其攻坚,待其受挫后,再全力进攻,这是他一直以来的战法,如果成功,必能大获全胜,但是袁崇焕这辈子什么都懂,就是不懂政治,这里是北京,不是你说了算的前线小城市,让守就守,让撤就撤,皇帝在京城里,看着敌军跑来跑去,就在眼皮子底下转悠,觉都睡不好,把你叫来护驾,结果你也跑来跑去,就是不动手,到底想干什么?

       各种各样的事情放在一起,比如未经皇帝允许,就将边防军驻扎于北京城下,还跟皇帝要求兵马入城,这些事情在历史上都是属于造反的人干的事,加上政敌的排挤和构陷,皇帝只能杀了他。讽刺的是,构陷他的幕后黑手和他并没有仇,只是因为如果打倒了袁崇焕,就能连带着杀了他们真正想杀的人。

       以前总觉得英雄就是英雄,都是没有瑕疵的,现在知道,其实他们也是人,也有缺点,比如袁崇焕,他是个堪称天才的将领,但是他不懂政治,不懂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他很聪明,又很愚蠢,他很简单,也很复杂。他近乎完美,但只要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命运就会因此改道,走向悲剧的终点。

       但是谁又没有缺点呢?我开始越来越理解作者的心境,历史是一个已经注定了结局的悲剧,你看当中的人不管怎么挣扎、嘶喊,抗争,你都知道结局是什么。就好像一双看不见的大手,在操控着所有人的命运。不由得让人生出悲凉。

只看楼主
全部回复(2)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