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收益和年化收益:3种情况的不同参考
绝对收益和年化收益的公式不一样,都是可以用来衡量收益水平,各有各的参考意义。
绝对收益=总收益/总本金
举例——总本金1000元,总收益100元,绝对收益=100元/1000元=10%
年化收益率=总收益/持有天数*365/总本金
举例——总本金1000元,总收益100元,持有100天,年化收益=100元/100天*365天/总本金=36.5%
最大的区别是年化收益考虑了时间成本,体现了钱是有“时间价值的”。
两个收益如何参考?有以下三种情况
1、持有一年以下——看绝对收益
一年以下看年化收益率的意义不是特别大,尤其是持有时间非常短的,比如买个基金,10天涨了1%,算下来年化收益率36.5%,但没人会卖掉
但如果持有10天涨了5%以上,基本就可以进行网格操作止盈一部分了。
所以,一年以下,看绝对收益更加有意义
2、持有一年以上——看年化收益
当一笔投资持有超过一年以上,应该用年化收益去衡量收益水平。
举例,本金10000元,总收益5000元,如果只看绝对收益,你会说,哇,收益率50%了,很好的
但是,如果说这笔投资持有了10年,算下来年化收益只有5%,你就不觉得如何让人惊喜了。
钱是有时间价值的,因此,考虑了时间成本的年化收益,用来衡量持有一年以上的投资更加具备参考性。
3、投资本金太少——二者都没有太大意义
假如有一笔投资绝对收益达到了50%,年化收益也达到了50%,投资者问该不该赎回,大家一看,总收益只有50块钱,因为本金只有100块。有点像笑话~~不过真实案例也不少的,这种情况我建议赎回吧,把本金攒肥了才值得投入更多心思衡量投资成效,所以本金太少的,不论是计算绝对收益率还是年化收益率,都没有太大的意义。
===========
此外,有一种短期投资,我们要学会精确计算年化收益率才能确保自己不会被坑,就是有起息周期的短期理财产品。
比如两款短期银行理财产品——
产品一,31天,预期年化3.65%,3天后起息
产品二,33天,预期年化3.62%,明日起息
乍一看,你可能会选产品一,因为看起来比产品二收益率高啊
不过起息时间不一样呀
产品一,3天后起息,31天收益,实际资金占用33天
产品二,明日起息,33天收益,实际资金占用34天
那么,考虑了起息时间的实际年化收益率是多少呢?假设都是购买5万元
产品一,绝对收益=50000*3.65%/365*31天=155元,实际年化收益=155元/33天*365/50000=3.43%
产品二,绝对收益=50000*3.62%/365*33天=163.6元,实际年化=163.6元/34天*365/50000=3.51%
看到了么,看起来收益率高的产品一,被起息周期一稀释,年化收益还不如产品二
结论就是:购买短期理财产品一定要关注起息日期,因为持有时间越短,起息日期对年化收益率的稀释就越厉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