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那些珍藏在心底的童年味道

来自情感·生活・2篇帖子・30人参与

发帖
柳主任

那年的麦香

柳主任
柳主任 柳主任 2019-05-28 11:59 阅读(1569)

最近,在屋里总能听到外面轰隆隆的机器声响,哦,又到了收麦子的时节。这让我也想起了小时候大人们起早割麦子,打麦子,扬麦子,装麦子的场景。

麦熟是一晌,颗粒要归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记忆中九十年代农村的麦收,机械还比较落后,没有联合收割机,麦收也是要提前准备的,农村在农闲时有集会,家里缺啥少啥的都会提前置办起来,比如镰刀,锄头,草帽,每当赶会时候也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因为可以闹着跟妈妈一起去,会上有各种好吃好玩的,流连忘返。
别在墙体夹眼里锈迹斑斑的镰刀,前一晚被爸爸取下来细致打磨,第二天起大早再次磨亮,天刚蒙蒙亮,大姐、二姐和我就被妈妈的“钳子手”拽醒,来不及抠去粘在睫毛眼角的巴巴,就被轰到地里割麦。父亲有经验:夜里回凉温度低,麦秆被露水打潮,摸在手里不焦扎,割起来不费力,做“麦腰子”也容易,绝对出活儿!
晨曦中,父亲熟练地卷起袖子,对着东北方向亮一嗓子“嗨—哈—”,只见他把镰刀夹在胳肢窝里,朝右手心吐了一口唾沫,铆足了劲儿,两手掌相对快速搓几下,然后握紧镰把俯下身子开割,眨眼的功夫就能撂倒一大片,麦子整齐地揽了一怀,这技术我们学不来,只有干眼气了。有比赛才有干劲,两个姐姐和我比试一下。说来也怪,我居然赢了,一定是姐姐们让着我的。
幸运的时候,会在麦地里偶遇浑身是刺的小可爱,爸爸用镰刀把它拨到草筐里,让它陪我们玩儿。想摸又怕扎手,想捅又怕它难受,满眼欣喜地盯着它,笑意在脸上漾开去……
等太阳爬上头顶变成大火球时,我就开始乱吱咛,镰刀挥舞向地沟里的刺角芽,或者蹲在低洼处恨恨地斩断麦根,再不就是打报告要到附近的学校里上厕所……这点儿小心思逃不出爹的法眼,他爽快地挥手:“女们,晌午了,你们先回吧!”我们得到“特赦令”,提着小可爱沿着林荫路屁颠屁颠地回家了。大姐洗手、拌面、轧面、二姐洗菜、我烧火……灶屋成了我们的主战场,等他们回来,洗洗手,就可以围起桌子吃饭了!
那时候一家人相亲相爱,纵然吃糠咽菜也如同置身蜜罐!
进田割麦,下午也是绕不开的时段,经过太阳的暴晒,麦秆变焦,做不成腰子,一拧就断。第二天爸妈就要受劳了,天刚蒙蒙亮就起来去扎麦腰子了。汗水顺着头皮往下淌,沿着发稍往下滴,在脖子里、胳肢窝里虫子般蠕动,黏且烦……麦叶呈锯齿状,在裸露的皮肤上划出红印,汗水乘机浸入肌理,火辣辣的疼!爸爸脖子里搭的毛巾已经能拧出水了,我们的长袖管子也印上了暗花,脸庞由通红变成了黑紫,麦收的速度明显减慢。
西方的天空被晚霞染红,太阳吻住了地平线,天气逐渐回凉。我们继续割,爸妈要去捆麦了。蹲下身子,用右膝盖抵住麦捆,两手将麦腰拽紧,快速地交叉拧几圈,然后用力将麦秆压进麦腰里……整个动作如同行云流水,从不拖沓,顺势还能让麦捆“站”起来——三四个围成一圈,既能防止蚂蚱、蟋蟀、蛐蛐等害虫糟贱,还能让麦头迎风朝阳除水分,顶重要的是能防止天气突变……晒干后再用拖拉机拉麦
就算麦子颤颤巍巍拉进了麦场,也不算进了保险箱。要等待晴天晾晒、辗轧、清扬,再翻晒,装进麦仓才安住心呢!收音机的天气预报要是近几天晴好,就会在大清早摊场,准备打麦。一家老少齐上阵,小屁孩儿扒麦垛、撂麦捆儿、拖运麦个儿,一不留神会陷进垛里“人间蒸发”呢!这情形也挺过瘾的
麦子要趁天晒,爸爸妈妈麻利地用镰刀砍麦腰儿,摊场……摊好的麦穗像瓦棱般齐整均匀才好。正午的太阳如火烤,麦头变焦,过了正午,爸爸狠劲揪了几个麦头,揉搓后放在唇边吹去麦糠,再扔进嘴里,听见了“咯嘣嘣”的响声大手一挥——开始轧麦啦!在车头后面拖个石磙,其余人要戴上草帽紧跟在后面翻场,用铁叉或木杈把麦秆挑起来,用力一抖,麦头同向扣下去,再次暴晒等待第二遍辗轧……起场的人吃灰咽糠是家常便饭,眉毛睫毛鼻孔嘴里脖颈里甭想有干净地方,吐口痰都是灰黑的絮状物,掺着汗水一抹,都是“包公在世”!
大伙儿长袖贴在身上成了紧身衣,钻进布鞋的麦籽也尽捣乱,鞋面鞋帮粘满了麦芒草籽,钻心的疼!熬到中场歇息时,才能蹲在杨树下腾空鞋仓里的杂物,手拎“两条咸鱼”对着一磕,瞬间乌烟瘴气的,令人哭笑不得呀!
太阳向西边地平线靠拢时,满场的麦秆已被轧扁与麦籽分离,堆成了小山包;麦籽也黄澄澄的被拢成了堆!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劳作一年,终于能歇口气了
暮色降临,树叶哗哗作响,柳枝袅娜婉约,风姑娘来了,爸和妈又闲不住了,爹站在上风头,用木锨将麦子扔得老高,利用风的作用,将麦糠扬走;妈立在下风头‘’打落子‘’,用新扫帚来回扫荡,把残留的麦秆扫走。等麦子扬完,妈的眼窝、鼻孔里都是麦灰(草帽已由黄变黑),头发里钻进不少麦糠,成了“白毛女”。
每年收麦子时,生活总会随之改善,吃的喝的用的要甩开膀子置办。商机来了,村头多了各种腔调的叫卖声,卖菜的音质尖利,卖馍的声音沧桑,卖棒冰的吆喝声拐着弯儿,卖卤肉的叫喊声里散着奇香,咋感觉卖黄酒的声音还晕晕乎乎呢……记忆里,父亲总要提前赶集灌上一壶黄酒,地里忙完回来了,燃把柴热点黄酒,甩几个柴鸡蛋,既止渴,又解饿!村子上空都笼罩着着一股醇香的米酒味儿呢!
菜贩子们收钱,也可以拿麦子换菜,带坷垃的麦子有用武之地啦!至于便宜贵贱,可以忽略不计,谁让丰收的麦子铺天盖地呢!
顶受欢迎的是瓜果摊,机灵鬼放学后窜到麦地里拾会儿麦头,在地头用脚一糙,撇去麦糠,把麦籽揽进书包里,撒腿就往摊上跑……换根黄瓜、黄杏、老面堆甜瓜,顾不着洗往身上蹭蹭,人间至味,大快朵颐!
那时候的日子真是单纯而快乐!放学路上,青麦头就成了美味。找个地沟,拢堆麦秸,找打火机,点着,将麦头靠近火来燎。眨眼之间,麦芒被烧焦,只剩下黑色的秃头麦了,拿手一搓,用劲一吹,冒着热气还有些烫爪子的麦籽就成了限量版的零食,咬一下,烫,呵一口热气,还舍不得吐掉!在“嗤溜嗤溜”的响声中闻到了麦香……聪明的伙伴们把麦头埋进火堆,等听见“毕剥毕剥”的响声后,用柴禾棍儿一刨,稍晾一会儿,就可以大饱口福了!
除了麦头,地里的蚂蚱、蟋蟀都是小伙伴们的可口美味。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大娃子逮,小娃子烧

麦收到家,然后掏干净,晾干,磨成面以后,妈妈蒸的大白馒头,沾上蒜汁,蒜香麦香混为一体,别提有多香了!这是妈妈的味道,更是家的味道。

记忆中的麦场渐行渐远,我也没跟上割过几年麦,后来就兴起了收割机。以后再跟我的孩子谈起,估计他们会说我咋没见过听都没听过呢

来自她理财 Android 客户端
只看楼主
全部回复(10)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