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寿险的保费为什么这么贵?!
知道终身寿险贵,但是你知道贵多少钱吗?
昨天我找了两款寿险产品测算了一下,结果吓了我一跳。
终身寿险,选择的是宏利相传终身寿险
我把测算的条件统一为:投保人是1989年出生,年满30岁的女性,保额选择50万,缴费时间为20年。
先是终身寿险的:
每年保费要6400元。
再来是定期寿险的:
定寿的保障期限选择至70周岁,每年的保费只要830元。
相较于终身寿险的6400元,果然定期寿险的保费只是终身的零头……
为什么终身寿险的保费这么贵呢?
这就得从终身寿险的特点上来找原因了。
与定期寿险一样,终身寿险也是以身故为赔偿责任的保险产品。
终身寿险与定期寿险最主要的区别有两个:一是保障期限长,二是具备一定的「储蓄增值」功能。
先来说保障期限长对价格的影响。
其实这一点很好理解,就好比两张高铁票,一张是从北京到天津的,一张是从北京到广州的,你说哪张更贵?必须是路途远的更贵,因为运输的成本高。同理,终身寿险由于是保障我们一辈子的,只要我们自己在中途不提出退保,那么保单受益人是一定可以拿到理赔金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毕竟「人固有一死」的嘛,死亡是100%会发生的。
而疾病和死亡的发生率又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因此承保的时间越久,保险公司的「风险」就越大,保费也是定期的N多倍。
导致终身寿险贵的另一方面,则是终身寿险的「储蓄功能」。
这里所说的「储蓄」,并不是银行的那种储蓄。
由于终身寿险的理赔金在未来是100%支付给受益人的,所以投保人每年支付的保费,可以看做是一种「储蓄」行为,而未来受益人拿到手的理赔金一定要比前期所缴的保费多,而多出来的部分,我们就可以看做是前期「储蓄」所产生的「收益」。
比如说今年30岁的老王买了一份100万保额的终身寿险,20年缴费,每年保费15000元。不幸的是老王在55岁那年因为罹患癌症去世了,那么这份寿险保单的受益人,就可以领取这100万的理赔金。相当于老王生前陆续「存进」保险公司30万,在他55岁离世的那年,「增值」到了100万。
我这里举例说的是定额终身寿险,还有些终身寿险是有额外分红收益的,我们称其为增额终身寿险,那么增额的部分,相当于提高了终身寿险的「储蓄收益」。
以上两点——保障周期长和储蓄功能,是导致终身寿险这么贵的主要原因。
可能大家会有疑问了,那既然终身寿险早晚都能赔,相当于一定能看见「回头钱儿」,那是不是意味着买终身寿险更划算些呢?
如果真要比较终身和定期寿险哪个更划算,我们不妨这样看:
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的保费不同,如果我们用它们之间的保费差额去做投资,结果会怎样呢?
按照文章最开始的测算保费来看,定期的是830元/年,终身的是6400元/年,二者的缴费差额为5570元。如果把差额拿去投资,按一年4%的回报率计算,20年缴费期,也就是到投保人50岁时,本息合计约16.6万元,而到了投保人70周岁时(此时,定期寿险合同期满),也就是又过了20年后,这笔钱将增值到52.9万元,高于投保时所选择的50万保额。
终身寿险虽说不会让钱打水漂儿,但是比起翻了7倍多的保费,买份定期寿险,然后拿差额做合理的投资才是真的「省钱」。基金定投也好,买货币基金也罢,很多理财工具都能让「差额」赚取未来的保额。
所以,当我们没有充足的保费预算,或者没有需要用一生来承担的债务、抚养和赡养责任和义务,也没有万贯家财需要传承或继承时,建议大家还是优先选择定期寿险。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终身寿险的一个重要作用——资产/遗产传承,可避免或减少纳税项目。
比如在一些欧美国家,传承资产或继承遗产是要交遗产税的,而通过寿险理赔金的方式进行资产传承,能有效避免或者减少缴纳相关的税项,所以许多高净值人群会购买大额的终身寿险,为的就是通过法律允许的方式进行税收筹划,将财产更好的传承。
综上所述
由于保障时间长,并且兼具储蓄增值的功能,所以终身寿险的保费真不是一般的贵呀!又因其受法律的保护,理赔金可免缴遗产税(我国目前尚未推行该税种),因此终身寿险更适合高净值人群作为财富传承使用。对于更多的消费者来说,用较少的钱就能获得较高的身故保障,而且保障期间也可以灵活选择,定期寿险更适合我们选择。

擎天柱3号,保障到70周岁,100万的保额我1年也就1400,心动,想要
好贵哦~还是定期杠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