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降息是什么?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结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降准指的是央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之一。影响银行可贷资金数额,从而增大信贷规模,提高货币供应量,释放流动性,刺激经济增长。
简单的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是20%,你在银行存100元,银行要把20交到央行。只能往外贷款80元,也就是说银行只有那80元可以赚利息差,如果降低到10%,银行就可以多10元拿来赚利息差。存款准备金是为了预防挤提等风险,存款准备金是强制缴纳的。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威力巨大,降低一个点,商业银行就可以多放出不少贷款,银行也可以赚取更多利息差,但是另一方面,金融风险也增加了。
降息是银行利用利率调整来改变现金流动,当银行降息时,把资金存入银行的收益减少,所以降息会导致资金从银行流出,存款变为投资或消费,结果是资金流动性增加。
降息分为2种,一种为降低存款利率,另一种为降低贷款利率。有时两者同时调整,有时分别调整。存款利率下调会导致储户的资金缩水,会影响到部分公民把钱用于消费或其他渠道,进而增进货币流通,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下调贷款利率,会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也会促进银行贷款业务的增加,盘活货币的流通,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降准降息有消息又有区别,联系在于都可以增加货币的流通,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区别在于如下三点:
1.主体不同:降准的主体是中国人民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是国家规定的商业银行向央行上交的金额,以确保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营。降息的主体是商业银行,降息就是降低利息,这样有利于向社会贷出资金。
2.面对群体不同:降准的受体是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办理的业务是针对商业银行的,降准是中央银行采取的针对商业银行的政策。降息的受体是企业和个人,商业银行办理的业务是针对企业、个人等群体,降息是商业银行采取的针对社会群体的政策。
3.作用方式不同:降准可以释放商业银行在央行的保证金,增加市场资金供给,有利于刺激生产环节,降准是为了释放银行业的流动性,让市场上的钱多一些。降息不增加市场资金量,但可以改变资金的投向。
还没有人回复,赶紧来抢沙发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