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人均GDP更有说服力
本文约500字。
提起经济增长,GDP(国内生产总值)是经常被提起的一个指标,比如2018年人均GDP 64644元,看着很令人骄傲自豪。但是呢,这个数据是用来反映“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的,简单点说:就是用来衡量经济的活跃程度的。举个例子:两辆车不小心碰了,警车救护车保险公司都来了,然后呢,GDP也上去了。
所以呢,GDP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老百姓的实际幸福感。真实反映老百姓的幸福感是啥呢?人均可支配收入,所见即所得,意思就是字面意思,每个人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提到收入的时候,口头语会说毛收入多少。也就是说将个人的毛收入(来自百度百科)(工资收入,经营收入、财产收入等各种收入)除去各种成本(比如各种税款、资产折旧、捐款),剩下的才算。
所以,人均可支配收入才能更真实地反映老百姓的购买力和幸福感,GDP看看就好。既然提到购买力,不得不提价格上涨因素。人均可支配收入再高,赶不上物价上涨,也是白搭,所以一般情况下在提到人均可支配收入时,还要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比如(来自百度百科):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比2017年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
看看开头,2018年人均GDP64644元,呵呵,差距还蛮大的。
-
稳稳的自由稳稳的自由20
-
小目标存它一个亿小目标存它一个亿赞赏+20
-
花凋花凋引用 @ 小目标存它一个亿 @ 小目标存它一个亿 的话:赞赏+20回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