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中人均可支配收入到底是哪部分钱呢?
首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概念:是指居民家庭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是总收入中扣除应缴纳的所得税和个人交纳的各种社会保障支出以后的收入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 交纳的所得税- 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 记帐补贴)/家庭人口
这里我们要注意的地方:1、这里的统计的合计单位是以家庭采样;2、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人均”,因为我们时不时就要被“人均”一下呐;3、可支配收入应该来说是我们自己能做主花得钱,但是实际情况就没有啦,因为发了工资后一部分钱要被支配到房东、银行贷款那里去啦,所以真正能支配的收入呐,就得看个人情况呐,不一定是我们发工资的💰钱啦。据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们2018年统计局发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8228元。
最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一般来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生活水平成正比,即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生活水平则越高。

赏200
打赏500
200
200
100+赞
感谢分享500
20
200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