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Day1+你不可不知的黑天鹅事件
思考:
1、除了列举的例子,你还能想到哪些“黑天鹅”事件?
美联储降息为零、泰坦尼克号沉船、英国脱欧、08年中国南方的雪灾、78年唐山大地震
2、回顾你的成长经历,有哪些无法预料的事情改变了你的人生轨迹?
放弃考研
本书的开头部分我读了不下5次,有的内容读了10次才略微有些明白,这是我第一次对自己的阅读理解力产生怀疑。好吧,好在还是解决了这个问题,当不明白的时候,一遍解决不了,那就两遍,两遍还是不明白,那就继续,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今天的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四个要点:
一、黑天鹅事件的由来。
○在发现澳大利亚黑天鹅之前,所有的欧洲人都相信天鹅是白色的。
☆这跟“地心说”的道理是不是一样的,只不过地心说是可以进行求证的,而黑天鹅事件只是通过观察或经验获得,而一次不同的观察或经验就足以推翻之前的道理。不过现在看来,将黑天鹅事件比作“太阳打西边出来”似乎有些不太恰当。太阳东升西落,我们经过了多年的探索和验证,而黑天鹅事件虽然目前不发生,但不代表不存在。
二、黑天鹅是满足三个特点:
○1、意外性(稀有性)。
○2、极端影响(极大的冲击)。
○3、可解释、可预测(事后可预测性)。
☆在看第一遍的时候,不太明白这个黑天鹅事件到底是什么,讨论这个实践有什么影响和启发,后来再看到第三遍的时候,有些发现。这个黑天鹅事件是超乎大众的想象的;它的影响都是坏的影响;当事情发生出来以后,我们可以根据之前的一系列事件推出这件事发生的可能性。
意外性不等于“小概率事件”,因为小概率事件的结果都是确定的,虽然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小,但还是会发生,而所有人都知道会发生。
事后可预测性与巧合事件有何联系吗?
记得在《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中看到过,美国发生了两起总统遇刺事件,在两次事件发生以后,人们居然总结出了14个之多的巧合,这些巧合甚至包含两位总统的名字、秘书的名字、就任总统的年份等等,这应该不属于可预测性吧?
三、黑天鹅事件的逻辑
○黑天鹅的逻辑在于,你不知道的事比你知道的事更有意义,因为许多黑天事件正是在不可预知的情况下发生和加剧的。
☆就拿这次新冠肺炎来说,我们最初的恐慌大多来自于对病毒的未知,它有更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我们忽视了它,它就直接展现了它的“威力”,在我们尚未了解它的时候,已经开始发生和加剧。
生活中很多事件都是这样的。我们面对人生,正因为有那么多未知,当一次机会错失以后,我们甚至都未曾发现这次机会的存在,而后正是因为这次机会的错失,我们失去了更好的就业机会,更多的财富积累,问题是我们却不自知,这些虽然并不能成为黑天鹅事件,因为它的影响不够巨大,但逻辑是一样的。
四、导致黑天鹅事件的原因:
(一)“三重迷雾”
○1、假想的理解。
☆对于假想的理解。可以理解为“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其实有种迷之自信的存在。自认为自己可以窥探整个事件的全貌,却不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让我联想到,炒股时跟风,总以为自己可以拿到内幕消息,却不知道其实只是接盘侠。
○2、反省的偏差。
☆人类擅长在事情发生以后总结经验教训。我们只是根据发生的结果,来推断出发生的规律,而很可能这个规律并不适用于这个事件。让我联想到的是,我们在用K线炒股的时候,历史数据告诉我们,在这个点处要企稳了,而市场总是千变万化的,我们通过历史数据总结出来的规律也是在不断改变的。
○3、学习的诅咒。
☆学习的越多,知道的越多,对于很多细节越容易忽视。让我想到的是,一大学老师在教小学的学生做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容易忽略很多细节。
(二)平均斯坦和极端斯坦
○平均斯坦:样本量足够大时,任何个例都不会对整体产生重大影响。
○极端斯坦:某一单一样本会对整体结果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对于平均斯坦和极端斯坦这个理解得就比较透彻了。这就相当于我们经常看到的平均工资是一个概念,我们的用的就是平均斯坦。而事实上体现极端斯坦的是:二八法则,世界上20%的人掌握着80%的财富。
这是一本确实要好好读几遍才能理解的书,虽然黑天鹅事件是一个影响非常大的事件,但如果跟实际生活中的小事相联系,会更好理解。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要保持一颗谦逊的心,自己所知道的永远只是这大千世界的一丝一缕,而非整个世界。

5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