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开启了觉察之路
去年看了一本对我影响深远的书《遇见未知的自己》,第一次了解了潜意识,也知道了我们大多数的反应都是由潜意识决定的。当时特别震惊,也觉得挺可怕的,原来看似我们自己做的决定,发表的观点,说的话,其实背后都是潜意识在主宰,我们只不过像设定好了的程序,面对不同情形做出不同的反应,而程序的规则是我们过往的所有经历叠加而成。
后来在《了不起的我》中也看到了类似的观点,作者把潜意识比作大象,把意识比作骑象人,看似骑象人在指挥,但他的力量很难与大象抗衡,所以走什么路完全凭大象心情。
破解潜意识的方法就是觉察,以第三方的视角去看自己的情绪和想法,了解自己的规则,什么情况会触发哪些反应,了解触发背后的原因,这样逐渐的,我们就能用意识去做决定。
拿我自己举例子,我是一个脾气很暴躁的人,有的时候翻脸比翻书还快。别人有意无意说句话,我可能就会瞬间恼怒、焦躁。而且我也感觉自己总是经历相同的情绪,比如说周一开例会之前我总会很紧张,开完之后瞬间轻松无比。比如催同事工作,我总是不敢张嘴,害怕被怼。之前我总是放任这些情绪来去,一遍遍重复同样的模式,情绪的起伏波动会让我很累,特别影响精力。
所以,一个月以前,我开启了自我的觉察之路,我想破解我身上这些程序。
比如说开会紧张这个事儿,我会问自己为什么紧张呢?其实我是在担心自己的工作不被领导或同事们认可,担心在会上被批评。我特别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这个时候我告诉自己,放轻松,别人的看法代表不了你,别人的建议可能也是善意的提醒,没有任何批评的意思。换一个视角看待别人。每次开会之前我都这样提醒自己一遍,开会就不像以前那样沉重了。之前真的是用尽洪荒之力开个会。
不过大部分时候特别难,特别是处在情绪中的时候,很难把自己抽离出来,沉浸在我是对的,就应该这样,他们都是错的的思路里面。这可能就是所谓的舒适区吧,习惯的模式再改很难。不过事后情绪复盘的时候大多可以看出自己当时情绪的由头。再有相同经历的时候,就会比之前好一些。
潜意识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限制,很多规则决定了我们看世界的样子。一个公式是A(事件)→B(信念、想法)→C(结果),一个事实不同的人、想法、视角看待得到的结果不一样的。希望自己可以通过觉察自己发现更大的天空吧,也希望自己越来越平和、喜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