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理财的后果—年入80万在北京买不起房
刚刚从微博上看到一个故事,跟大家一起分享。
我有一位师弟,昨日来访。他说他可能永远在北京买不起房了,言谈之下甚是悲观。
我师弟的年收入税后在35-40w之间,企业中层管理。弟妹的收入税后30w左右,加上一些零碎的收入, 家庭年收入在80w左右。赡养三位老人,带一个孩子。
是的,他们买不起房,由于生活模式的缘故买不起房,是真的买不起,几乎没有什么积蓄。
我知道这句话说出来会被围殴,没有一线城市生活经验的人,是无法理解其生活成本,尤其是保证生活质量的高昂成本。
好在他有开发票记账的习惯,我给草草分析一下:
1、房租一年6万。
2、出行开支一年3万(摇不到号,打车)。
3、人情开支一年4万(随份子慷慨,自己结婚却嫌麻烦没摆酒席)。
4、每周family day活动一次,开支1000左右。一年5万。
5、老人赡养费一月一人一千,加上年节孝敬,一年5万。
6、医疗开支,一年2万左右。(私人医院保险涵盖少)
7、家庭生活费开支,每月一万,一年12万。(食物都是进口的或有机食品)
8、育儿开支,每月一万,一年12万。(幼儿园双语小班,每月6000,小孩食品全进口或精品超市)
9、旅游开支,一年两次,每次两万,合计4万。
10、返乡省亲,一年一次,每次3万。
11、各种节假互赠,情人节、七夕、结婚纪念日、求婚纪念日、初逢纪念日、生日。。。。。。就算十个纪念日吧,三千一个,每人一件。一年下来也6万。
12、教育开支,这个不多,不包括小孩的,一年2万左右。
13、服装和网购开支,每月一万,一年12万左右。(这个钱我始终没搞明白怎么花掉的,直到我看到了弟妹的支付宝排名)
到这里已经76万了!!!
这个家庭在外人看起来很好:高知高收入高消费,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孩聪明伶俐,老人尚且健康,生活质量很高。但用北京大妈的眼光看就是穷逼,没房没车。
我这位师弟问我,他挤点钱出来炒股,会不会改善状况。我沉默了很久,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大家来围观土豪的生活,顺带讨论一下吧~

花钱习惯不改,收入再增加可能也买不起房
7.9.10.11.13 - 我觉得这些都有压缩的空间。如果真的是没有结余了,是我的话,会把这几项压缩至少一半
是啊,感觉他们压根没有存钱的想法,也没有理财的概念,以为理财就是炒股呢~
我也感觉房租有点低啊,一个月才5000?这么享受生活的人不会租那么小的房子吧?北京的房租不是很高的么~
我也感觉这个家庭的消费模式有问题啊,完全不攒钱的。一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样子~
微博博眼球的吧?
如果是真的话,也够奇葩了。无房无车,可以推算自己原生态家庭经济条件也是一般,他们这些超前的消费习惯,怎么养成的?
可能是我从小节俭惯了,也可能是在三线城市生活不懂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反正我觉得每一项都有大幅削减的余地,我感觉一年最多20w就可以生活得很好了~
呵呵,有可能~不知真假。也许真有少数家庭是这样过的吧~
哈哈,我也觉得是奇葩~尤其是这一句“我挤点钱出来炒股,会不会改善状况”,他还没有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啊~
也许真有吧~~~不过我估计他即使悲观也只是暂时的,因为如果真的想买房,就不会是这种过日子的方式。就是有一种人,嘴上说说而已~该干嘛还是干嘛。
如果因为保证生活质量买不起,那后面收入再加个零,然后提高生活质量,也是买不起的。什么进口,那他家要用外国进口的空气,恐怕再添两个零也买不起。只能说买不起是不想买,如果真想买,这生活质量有大大的压缩空间。
我仔细算了一下,几乎每一项都可以精简 等我有空来跟个贴![[坏笑]](http://static.talicai.com/emoji/qq/emot21.gif)
嗯,这么说吧,四十平的房子在清华旁边4200一个月。还有点破旧。
除了房租及用在孝顺父母、子女教育的钱外,其它支出都有压缩空间!无房无车的状态居然可以任性到每月一万块的服装支出,仅此一项就觉得无法理解!
不记账,而且不控制无必要消费的下场。还有过年过节人情消费是个无底洞
返乡省亲,一年一次,每次3万。
这个和给父母的钱应该重叠了
还有教育的钱 如果说短时期的考证可以理解(cfa什么很贵) 但是几年一直维持也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