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同事(已婚未育)打算生三个娃
之前老公和我说这个八卦时,花凋吃了一惊:小敢(姑且这么叫吧)是没带过娃吧?
讲真,身边生三胎的,同事里只有一个,单职工,老婆全职,两居室。大家都说是为了追儿子,也佩服他的勇气,也许还有点不以为然吧。
花凋当初知道同事三胎的新闻时,忍不住问了句:怎么养?
女同事(娃早就上大学了)说:有什么不能养的?游乐场不去,培训班不上,不出去吃饭,不就行了。
其它的同事,二胎的不少。至于三胎,一个个都是退避三舍。
小敢是花凋知道的第二个打算生三胎的勇士。
小敢的房买在郊区的郊区,工作地在郊区,老婆在市区上班。之前闲聊时,老公也问过小敢,怎么不换房,现在房价合适,把房子换到公司附近,这样好歹有一方上班方便,以后接送娃也方便。或者去市里买个二手房,这样两人通勤的综合压力小点,老婆万一换工作也方便,娃以后的学区也有了最低保障。公司里不少人都在市里买个老破小给娃挂户口的。
小敢说:没钱。
小敢老婆的收入不清楚,但公司里不少人在16年买了房子以后,缓了几年,又买了二套或置换了。
公司里的收入虽然不公开,但也能猜个大概。正常来说,小敢应该可以在公司附近再置换一套二手房的。
小敢说没钱,但又雄心勃勃地说要生三胎。
花凋就坐等结果了。
很多人都说:生娃最重要的是有爱,其余的都是次要的。
好吧,好像挺有道理,毕竟大家从小到大被灌的鸡汤不少,都喝惯了,都开始向别人劝了:这鸡汤挺好,你也来两口。
虽然到现在也没发现哪个游乐场能凭爱免费进场的。用爱发电貌似也一直停留在理论上,没能得到实际应用。
讲真,从来不觉得穷人(姑且这么叫吧)就不该生娃,不该生三胎甚至多胎。
花凋讨厌的是:抱怨“小孩抱怨家长,小孩不懂事不懂感恩”的家长。
从客观上来说,肯定是一代比一代的物质条件更好,但就凭这个,就想让小孩幸福感满满,对家长感激涕零,不一定。大人是纵向对比,现在比20年前的条件好多了,娃有啥不满足的?
可娃又不傻,娃也会横向对比:为什么别的娃有的我没有?为什么别的家长那么能挣钱,自己的家长不能?
娃有错吗?
老妈也说过我们比她们小时候好多了,这肯定是事实。但还有其他的事实:上高中时,同桌(城里的,独生女,父母双职工)冬天穿羽绒服,说是两周就要洗一次。
花凋呢,大棉袄,当时羽绒服还没那么流行。花凋甚至纳闷“羽绒服能保暖吗?看起来不太厚实”好在当时一心向学,只想考个好大学,其它的也不放心上。
有时和老公吐槽说:也就是现在成年了,懂事了,不然小时候就明白这些差距,搞不好会走歪?
那咋办?穷人就不生了吗?当然不是。毕竟生娃的最终决定权在自己手里。所有事,其实都是“我想,我觉得”,什么舆论导向,什么为了娃有个伴,都是借口。
只不过生之前就要想好(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穷人富人都一样):万一以后娃不是来报恩的,有怨气,要淡定的接受,最起码能心平气和地沟通,而不是气急败坏。
毕竟,娃都被迫接受出生在条件不那么好的家庭了。作为一名成年人,有啥不能接受“娃不是来报恩,有怨气”这个事实?难道大人还不如娃?

家里人支持的话,赶紧生吧
怎么说呢,如果女人能像男人那样思考或者生活,这世上的烦恼少一半![[抠鼻子]](https://static.talicai.com/emoji/talicai/emot01.png)
不是说 最爱生孩子就两类人:有钱人和没钱人。只有中间的,钱有一点又不多的这一波,不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