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0点了都,现在该怎么投?
去年今日,我们还深陷3000点保卫战,万万没想到现在都已经3500了,虽然这一路走来,多空的争辩就没停过,但咱A确实已经在3500点站了快一个星期了,是要阶段见顶,还是牛市的起点?今天就来和大伙聊聊3500点该怎么办。
单看3500这个点位,似乎并不是很高,但历史上的A股只上过4次3500点。咱们先来回溯一下过往,找找规律。
√第一次是2007年4月12日,首次突破后,牛市全面爆发。
当时中国经济高速增长,GDP增速超10%,出口和投资推动下,市场情绪极度乐观。股市估值快速攀升,市盈率超过40倍,指数创出6124点历史高点。资金流入以散户为主,量能急剧放大。
此次突破的基础是强劲的经济基本面,市场全面普涨的核心驱动是中国制造全球化红利。
√第二次是2015年3月17日,杠杆推动,流动性泛滥下的“水牛”。
当时国内GDP下行,经济基本面较弱,但降息降准的宽松货币政策,以及融资融券的杠杆资金大量涌入市场,风险偏好显著提升,创业板和中小盘股领涨,“一带一路”等主题驱动市场热情。指数最高涨至5178点,后来在去杠杆政策下崩盘。
此次的牛市快速但短暂,全靠流动性顶出了个“水牛”,但流动性充裕仍然掩盖不了企业的盈利压力。
√第三次是2018年初,短暂冲高后回落。
当时正处于全球经济复苏初期,但中美贸易摩擦爆发,引发市场担忧。国内GDP增速放缓,基本面依旧偏弱。市场突破3500点后,仅维持7个交易日就迅速回落。
此次3500点一游,有点短促,其中有一定的关税扰动影响,不过之后的2019年,虽然并未涨超过3500点,但市场赚钱效应很好,景气赛道和主题投资机会颇多,不少股民和基民也是在这会儿入市尝到甜头的。
√第四次是2021年1月4日,疫情复苏,机构抱团。
当时国内疫情得以有效控制,在减税降费等政策刺激推动复苏,再加上全球央行大放水,A股走出一轮“疫情牛”,指数最高至3731点。
这次突破得益于流动性宽松和经济有向好预期的双重利好,并且机构抱团十分明显,资金集中在新能源、医药、消费(主要是白酒)等少数当时的高景气赛道中。
如此看来,想站稳3500点,经济基本面向上,或者流动性宽裕,这俩条件至少得占上一个。
那么,现在第5次站上了3500点,是啥情况?
流动性上,确实宽裕,从去年开始,央妈就在连续超额续作MLF和逆回购,维持宽松基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比较友好,市场流动性自发宽松。并且,海外也有一定降息预期。
但,经济压力还是比较大,内部需求不足,外部关税未决。不过,经济再想往下,空间和概率都不大,只不过是修复斜率是陡还是平的问题。而,外部关税是个长期性、全球性的问题,影响是深远,但现阶段川普有点服软,全球经历了4月的冲击后,有点免疫了,市场对关税已经部分计价,所以短期看,关税就算有扰动,也很难破掉4月的下限了。
所以,看涨咯?
不做直接预判,我罗列几种可能性比较大的情况,大家参考。
第一种可能,指数就死磕在3500上下,正负50个点左右。
因为短期市场没什么太大利空,但政策也没啥太大刺激的必要。
一方面,我之前在《用这个策略,上半年赚麻了》里提到的短期风险点:“一是关税,7月9日全球其他主要国家对美国的90天关税暂缓期到期,以及8月12日中美之间的90天贸易关税暂缓期到期,这两个时间点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目前第一个时间点已经落地。正如前面提到的,川普有点服软,并且全球都已经对“狼来了”阶段免疫。照这个情形看,8月12号对中国的关税,有一定概率会继续延后,虽不排除出其他幺蛾,但市场很有可能给出一个“不过是嘴炮而已”的反应;
另一方面,国内目前还算是“都挺好”的局面,上半年中国实际GDP同比5.3%,其中二季度同比5.2%。那么下半年GDP只需达到同比增长4.7%,全年GDP增速就能完成5.0%。如此看来,7月ZZJ会议在需求侧应该是继续保持定力,盲拍一个,估计会继续“高质量发展、稳就业、稳预期”,包括大家最近比较期待的地产,可能依旧是“止跌回稳”的基调。
当然,这种情况下,指数表面波澜不惊,板块间肯定波涛汹涌,最常见的就是“高低切换”。最近的行情也正在演绎高切低、热切冷的轮动,比如这两天的算力、机器人、创新药又活跃起来,而银行、有色、新消费等前期比较嗨的地方,集体休整。
第二种可能,指数刹不住车,奔着3600点就去了。
情绪是市场的放大器,不排除惯性冲高的可能,但市场越接近3674点(就是去年10月8号开盘冲高的最高点),压力就越大,毕竟过往经验看,光靠流动性宽裕,很难完全抵抗掉经济不行的压力。不过,如果万一,又搞一波猝不及防的快牛,最受益的应该还是大金融这个牛市旗手,券商首当其冲。
第三种可能,海外突发黑天鹅,大A买单,市场倒车接人。
如果有黑天鹅,甭管是老美那边,还是哪块又打仗了,咱大A多少都会出点份子钱。但想跌破4月7号的极值3040点,也非常难。这轮资金的平均成本大概在3300点附近,所以跌多了,肯定会有资金补仓,毕竟流动性很充裕。
大盘中长期看涨的话术就不多说了,眼面前这三种情况都有可能,第一种的概率大一些,最近两天市场也是按这个剧本演的。后续就算是演出了第二种或第三种情况,市场依然都是积极可为的,并且在流动性的滋养下,成长型的主题可能会更占优。
指数点位固然重要,但更多是人心稳定器的作用,即便是下了3500点,市场也很难突然凉凉,就像2018年那样,后面的19年机会并不少。需要注意的是,大盘的点位浮动,对应到具体的板块上,幅度肯定是放大的。比如上证指数涨10个点,对应到中证1000可能就是20个点,对应到小微盘可能放大到40个点以上。大家在重视主题投资机会的时候,也切记一定不要去追高,因为实际的获利盘很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多。
现在参与主题机会,用主动基金会更好。无论是量化模型那种机器主动,还是基金经理那种人为主动,在现在这种灵活市场里,应该都会比单纯的被动指数要好。前两年指数基金的光环,可能要暂时褪去了。
以及,港股的机会依然看好,虽然价格前段时间被外卖给锤下来了,但英伟达H20恢复供货,后面大厂们的capex预期又被打开了,恒科的外卖属性有望回归科技。新消费们的调整也接近尾声了,创新药们也都再次活跃起来了。结合港股目前位置,依然还是比较便宜的,也可以适当加入自己的配置里。
整体谨慎乐观吧,就酱~
以上观点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投资建议。
基金投顾组合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为其他客户创造的收益不构成业绩表现的保证。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END-
往期精彩“金组合”推荐
Advisor30(A30)——2025年二季度权益投顾产品-
棠梨棠梨看好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