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个瓜:广州一位爸爸硬刚家委会
最近广州天河区的一位爸爸,以一己之力,硬刚家委,班主任和学校,在网上也是有很多讨论了。网上信息太多,我就不贴了。
连带着还有很多人在讨论“家委会”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我看了一圈下来,为什么人会持不同意见呢?
因为大家所处的环境和身份是不同的。
一些发达地区的新校舍,什么都有,学校有钱办好各种活动,自然是不需要家长参与那些事。
也有一些旧校舍什么都缺,就需要家长参与这些事。
还有一些地方,给老师分摊了很多任务,老师又没有三头六臂,一些不影响大局的事,也是希望有家长的协助。
当然,也有人愿意付出,或者愿意去当舔狗,等等,各种原因。
我从来不跟外地的以及外校的家长讨论家委会,因为我们的情况不一样。
我们现在的学校,老牌公立初中,穷的叮当响,学校只提供教室和课桌椅以及必要的教学用具,其它都没有。
当我们看到教室的时候,真的,无比嫌弃,老旧的讲台,脏兮兮的桌椅,斑驳的墙面(上一届的装饰都撕了)……
这样的环境,不需要改造一下吗?墙上也贴一些励志标语,做一些展示板,方便老师去营造一个优美的物质环境。
有人会说,我们以前也没那么好的环境啊。
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现在的孩子,物质条件比我们以前好不知道多少,我们也不能用老眼光看问题,要跟得上发展。
能营造一个舒服的环境,为什么要让老师和孩子都不舒服呢?那为什么要买学区房送孩子来学习呢?去菜小不好吗?
教室里没有放东西的地方,桌堂又小。我们是东北城市,冬天那么长,孩子们进教室是要脱羽绒服的,放哪?
所以我们也买了置物柜。
还有像纸巾,一次性杯子一次性筷子,医药包等备品,我看网上也有人吐槽,说自己家带呗!可是,谁家都会有忘记带的时候或者出意外的时候啊!
这些东西可以用很久,不是说一学期没用完就扔了换新的。
这些确实可有可无,那既然可有,就给自己的孩子多点备品不好吗?
还有,小朋友容易磕伤碰伤的,教室里有医药包,同学之间也可以互帮互助。
什么都自己带,又想教孩子分享,又想教孩子友爱,操作起来很难啊。
今年开学,语文老师通知大家自备作文纸,学校不给印了。数学老师也经常临时要打印试卷。
以前都是学校统一打印,今年不知道什么原因,只打印部分。剩下的就需要家长自备。
我们班统一购买,找打印社砍价团购,用班费支出。
马上运动会了,又要很早去体育场,我们开始组织租车和订餐,自愿参加,要是都参加就班费支出,要是部分参加就单独交钱。
班费是有必要的,不过有的家委做事风格不太考虑“程序正义”,引起反弹,也是自找的。
家委会还承担着帮家长找学校解决问题的责任。比如我们换英语老师的事。
有两个班,班主任被换了,开学才知道。那两个班,是没有家委会的,之前做什么事,也是老师在班级群里摇人,效率高低我不清楚,但是我觉得会牵扯班主任很多的精力。
所以,看下来,在我们这个学校,家委会是必须的。
有人也说,让家长参与学校的事情,是体制的问题,找老师麻烦干什么,找学校麻烦干什么?
学校肯定是明面上不支持家委会的,当然也有学校有校委会啊,但是如果有人愿意帮忙干活,人家老师和家长都没说什么,学校怎么说?
再一个,既得利益者永远不会出来说话,出来就是凡尔赛,网上能看到的永远是吐槽的多。
我是既得利益者,但我也想出来说话,因为孩子的老师有更多的时间用心教学,就是我获得的好处。
——————
每当有争辩发生的时候,我会很注重去看发言者的身份。如果能看明白发言者是以什么身份在说话,就能理解那些话的初衷了。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在什么位置,说什么话。话不一定对,但初衷肯定符合那个身份。
当我以“母亲”的身份在说话,我考虑的是我自己的孩子。别人的孩子我会考虑吗?不会,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又不是圣母。
当我以“家委”的身份在说话,我肯定谋求的是全班孩子和家长的利益。
当我以“老师”的身份在讲话,我说的就必须是专业的话。
有人说,当这些身份遇到冲突时怎么办?不会的,在任何一个时间,环境里,有只可以有一个身份,同时拥有多个身份,就是有问题的。
今天这个帖子,我是以一个很好但是很穷的初中里的“家委”在说话,我们班的孩子需要老师没有后顾之忧地去教学。

你说孩子也委屈,委屈啥?
我们消息群一直在响,真的烦的一米
我在家委会里,一年到头也没啥事。我都怀疑我被剔除家委会了,人家另建新群了

至于班费,从一年级到现在,总共缴费都不到200
我家小孩是私立的,我也不是家委会的,但老师有什么事在群里呼一声,我们都尽力配合,一学期两天的爱心护岗,我都积极参与(每次都报名两个早晨,娃还嫌少,说有家长报名两早两晚)。我不知道那些家长是家委会的,她们为班级做了哪些贡献
作为发达地区、硬件配备完善的学校家长(如教室很宽敞、每个孩子都有储物柜等等),表示还是需要家委会的。
比如开学前期的统一采买,比如经常我们班主任老师的粗心,导致课表没有及时发放(单双周课表,老师只发了单周),或者没有及时同步学校放学时间等(如今天有教师节活动,提前放学),都是由家委会承接的。很感谢家委会的付出,让我们信息更畅通,让我们家长也省下很多事儿。
我家小学没有交过班费,也没家委会,有啥的孩子拿个小条条回来
。初中高中有家委会,班费200一学期,不够再补交,多的转到下一学期,都能做到程序第一,家长也确实省不少心。但初一特别,家委会长兼负责财务,基本都自作主张,钱怎么花就怎么花,有时连家委会成员都不知道,可能是换班主任太勤了,或许说家委会不作为,班主任才换得勤,整个初一换4个班主任![[汗]](https://static.talicai.com/emoji/talicai/emot20.png)
那你们用的是挺多,我们班费好像就买过加油牌,扫把,拖把和考试遮挡板,我们现在已经5年级了。相当于每个学生,每年50元都不到。孩子有些小奖品,都是老师自费买的。请考的好的喝奶茶,奖励文具(一二年级文具靠捡,每个人都说不是自己的,班主任那一堆文具,就用来当奖品),小贴纸之类的。我们课后服务费一学期也就300多,我看网上很多人抱怨这个支出压力大,我在想难道课后服务费全国不统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