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的A股再上4000点,这次更扎实了吗?
从上交所1990年12月19日正式开市算起,咱大A已经35岁了。
而立之年的A股,第三次站在了4000点的门口。
回看2007年青春期,和2015年青年时代的4000点,彼时资金蜂拥而至,全面疯牛快速估值扩张,几个月见大顶。这次的4000点沉稳不少,“存款搬家”的中产主力谨小慎微,增量流入舒缓,场内存量依然以结构性行情为主,对于当前主线科技股也是走一步看一步,一边锚定海外,一边对齐国内产业发展程度,此外,全市场估值也未出现无脑拔高现象。
对比前两次4000点,这次确实是不一样了,具体而言:
①从到达4000点的斜率来看,前两次走势急促,斜率陡峭,这次明显平缓,为震荡上行;
(图片来源:财联社)
②从大盘各项指标看,在同为4000点附近的指数水平下,当前大盘PE与PB均低于2007和2015年同期,并且杠杆强度与“泡沫度”(总市值/GDP)显著低于前两次,这些数据都显示出本次4000点对应的估值基础更“克制”。
(统计截至2025年10月28日)
③从主要指数看,当前万得全A风险溢价约4.23%,沪深300风险溢价约5.17%,股债收益率为-0.71%至-0.73%,相对价值仍具支撑,整体不构成泡沫。
④从核心驱动和市场演绎看,本次和前两次的区别也比较大,要点如下↓整体看,目前这个4000点的估值更健康、杠杆更可控、结构也更优化,确实比前两次的“质量”要高。客观来说,当前4000点正值上涨中继,中期向上空间仍在。
不过,务实点看,4000点的波动同样可能不小,即便中期战略看多,短期在战术上,也需谨防波动风险。
一方面,4000点即便不泡沫,但肯定也不是低估区间,短期投资性价比下降,会使得增量资金放缓,存量资金也进入观望时刻,随时准备着落袋或是切换。并且,时间越靠近年底,以及再往后的春节,根据历年日历效应,春节前(T-20至T日),大盘的上涨概率普遍低于全年均值,收益率中位数多为负,大盘防守为主,结合指数位置并不低,故而出现调整的概率也可能更大。
另一方面,虽然现在大盘指数层面是“低PB的4000点”,但这并不等同于全市场都是安全的,结构性高位和局部过热的问题还是比较明显的。比如,科创50的估值与分位数持续处于极端高位,TMT行业(如电子、通信等)的估值分位也是陡峭抬升,并接近历史顶部,成长风格内部拥挤与交易热度已至高位,都提示咱们需要注意这些热度板块的短线回调风险。
那么对于咱们投资者,现在需要做出什么样的调整呢?
首先,回归投资偏好,而非市场情绪。
市场点位越高,干扰你投资的噪音也就越多,唱多和唱空的似乎都有一定道理,在决定听谁的之前,不妨先听听你自己的。先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投资需求:现在用来投资的资金是要拿去干什么的,买房、教育、养老还是其他?当初设定是投资期限是多久?自己能承受多大亏损?现在已经实现的收益是多少?
投资的目的是利己,不是比赛拿名次,所以一切从自身需求出发,以此为锚,来对现有投资进行调整,看看是落袋一部分,还是继续投资,或是酌情再加仓。
第二,根据不同风险偏好,进行动态再平衡。
不同于前两年的债市“真香”行情,今年股市大幅上涨后,估计大部分投资者现在的股债配置比例,已经偏离了投资初始的设定了,也是时候进行适当平衡了。下面给几个参考建议,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情况,调整后执行。
对于进取型投资者,例如原先设定是股7债3,经过今年上涨后,偏股资产已经涨到了8成9成的占比,此时可以适当落袋一部分权益资产中浮盈较大的部分,补齐债券配比,或者放到货基等现金类资产中,待回调或者市场出现新的主线时再加仓。
对于稳健型投资者,比如一直是股债各半的配比,目前最大的困惑可能是,今年债这么弱,债券部分的投资甚至还微亏,后面到底还有没有配债的必要?
股债性质本不相同,虽然债券年内收益可能不符合你的预期,但目前来看,应该没啥再往下的空间了,毕竟也调整了这么久,再加上前天,央行行长在金融街论坛提到重启国债买卖,这项操作是今年1月暂停的,当时是为了控一控债市的供需风险,而现在重启,对债市是直接利好,相当于打消了供给压力的疑虑,也有助于人民币汇率维稳,因此对于人民币资产(比如股市)也是间接利好。所以从资产属性角度来说,股债各有各的好,维持你原先的股债配比也没毛病。实在担心买债躲牛市的话,可以考虑换成二级债基或是固收+产品,尽可能达到“既要又要”的目的。
对于保守型投资者,本身的股票资产配置比例就比较低,可能就20%或者更少,这会儿你们最需要注意的是,切忌追高。这部分投资者手中可新进权益资产的“子弹”最多,而且可能也眼红股市很久了,但别忘了自己身上“保守”的标签,千万别“人菜瘾又大”,当前市场动荡概率大,此时贸然入场容易造成自己无法承受的浮亏。
另外,如果你是自己用股票或者基金等投资品来搭建组合,近期可考虑结构性再平衡,比如对科创50与TMT内分位过高、拥挤明显的子行业适度止盈降配,把仓位向中大盘宽基(如沪深300、上证50等)与红利低波进行再平衡,降低组合波动敏感性,以分批交易来执行,也可以用适度现金或者固收+产品来度过缓冲期;如果是直接买基金投顾产品,一般主理人会依据市场情况来调整,除非你的资产配比大幅偏离原先设定,否则继续坚持投资即可。多提一嘴,就算是要再平衡,也不等于天天交易,过度交易只会损耗手续费和,也会增加错误概率。
总之,现在这个4000点,既不算是起点,也不会是终点,战术上的调整只是为了更好参与后市行情,短期出现涨跌都是正常的,大家守住本心就好。
以上内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实质投资建议。如有信息疏漏或错误,欢迎指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END-
往期精彩“金组合”推荐
还没有人回复,赶紧来抢沙发啦~

          她理财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