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IQ,EQ算什么?未来是一个考验FQ(钱商)的时代
一
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也有几年,曾经一起进入社会的小伙伴们,和朋友们,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迄今也快10年了。
纵观周围的人,这些年的生活、经济变化,深深感到,这是一个考验钱商、需要理财理念的社会。
曾经父母或者之前那一代人,极少有理财意识和理念。一个是社会资源匮乏、市场化不均衡,另外是那时候虽然没什么钱,但大家都没啥钱,很平均,拉不开什么距离。即使是穷得吃一冬天的白菜,也是大家乐呵呵的一起无怨无悔地吃。
但如今,不再是之前那种平和无波澜的社会生活了。
二
无论是观念、思维、还是财富、经济能力的差距,都在各个家庭、人群之间不断被拉大、拉宽。甚至是在城市、国家之间开始拉开距离。
我们都身在其中,这个表面平静但地下波涛暗涌的湖泊中,在这个水流湍急的河水中,城市和这个国家飞速的发展,让我们每走一步路,每做一次选择,都会朝某个方向更近一步,这一步或许是迈向了财富的潮流中,或许是在臭烘烘的难以自拔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大概很多年轻的朋友没什么深刻的感受,尤其是一些比较小城市的年轻人,圈子相对闭塞,思维相对保守一些。
年轻的未成家的孩子们,往往也只是关注热门的连续剧、新开的餐厅、新款的手机和衣服,而很少去将目光投注到“财务”这个虚幻而庸俗的词汇。
我经常在周围同龄的朋友,甚至是年长的家人身上,看到他们做出的所以财务方面的失误的举动,很多时候,财务上踏错一步,就会落后于那些正确的人好几年,踏错几次,那么翻身的机会几乎也就没有了,你会被别人远远的甩在后年,再也追不上了。
三
我说几个例子,是我身边看到的。
1、亲戚A,10几年前就和gp住在一起,那时候房子多么便宜大家应该知道,他们两个人挣得还可以,完全可以在早几年买一套房子自己出去住或者给gp住,有个小几十万就能搞定一套不错的房子了。可是他们两口子特别能花,先后换了2辆不错的车(20w+,30w+),度假、消费也不手软,结果结婚n年都没攒下来钱。房子一直不尴不尬的那样,直到孩子上学了,才给gp买了个小房子。其实早几年下手,一点压力都没有。
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就是少换一次车、少出去玩一次、少买几个手机的差别罢了。
我周围70后,但凡工作不算很差,勤勤恳恳挣钱,尽早下手买房的,大多现在都拥有好地点的房子3-5套了。资产轻松就翻几番。
2、亲戚B
在北京上班,10几年了。在银行工作所以工资和gjj都蛮高的,开始单位给提供宿舍,她也就住着。
后来工作几年后,就想看看房子。那时候,天通苑才6000-8000,一个小户型的话,不过30-50w,她压力根本不大。
那时候我们就劝她可以买一套,挺好的,也省的和人挤在宿舍了,真心不像过日子的感觉,宿舍特别乱。
可她觉得房价会跌,说跌倒5000(大概)就买,而且看不上小户型一定要买大户型.....买大户型自然钱就紧张了....
于是,这一等就等了10多年。我刚查了下天通苑的房价:3w+(大概数据,或许不太准确)
后来遇见一个男人结婚了。男的婚前有套北京机场附近的小房子,太远没法住。
我就建议,可以把那个房子卖了,添一些钱作为首付,买一处地点不错的房子,2人一起还贷款。市中心房子保值还是强于机场那边吧?
结果呢,姐姐也买了一处机场附近的房子.....
然后呢,2个房子都没法住,租出去,在市中心租房住.....每月大几千的房租,动不动还要涨价....
哎你说你这一步步走的....成功的避开了每一个坐拥房产上涨升值的机会....
可以吐血不?
在听说她买了机场房子。开始租房住时候,我说:她再没有机会此生买到市中心的房子了。因为,错过太多次机会了.....
3、朋友
当时结婚买房子,千挑万选结果买在了郊区,我很可惜,以他们能力买个市中心的绝对是可以的。
她后来和我提过,不像我可以住在老房子(旧房),她喜欢新房。
嗯,就是这种观念和喜好,好多人都因为这个原因买在郊区。
别处的郊区我不清楚,tj的郊区我还是很熟悉的,那就是:根本不升值!好不好。
市区的翻了二倍,郊区还慢悠悠的5年前的价格不动呢。
我一直劝他,既然以后也会生孩子,为了孩子的教育资源,一定尽早挪到市区内,要不以后孩子上学你每天开车穿越半拉天津花费1个小时吗?
他没在意。
最近她要买房,找我借钱。我以为她终于想通了,来市区买房了。结果她说,还是郊区,只是买了个更大的....现在住的给gp住。更让我吐血的是,她gp把市区中心的一处房子给....卖了.....
帮他们出首付,郊区房子,180多平,价格卖的和我15平米的学区房价格差不多...
嗯,你想过以后的问题吗?把老人都弄到郊区了,以后看病咋办....
我也是醉了。
4.其他
有的和我同龄却从来不懂得任何投资工具的,甚至余额宝都不知道。
有在银行做了n多年,却只会买银行理财的,买的还是很低的银行理财。
有不懂得用银行贷款,好不容易贷了款出来1年就还清了的。
有糊里糊涂到自己买的房子,贷款利率是多少,每月还多少钱,都不清楚的。
有什么都不懂得钻研,却胆子大到什么杂牌子p2p都敢买好几十万的。
。。。。
零零总总。
四
这些人,他们都有一个共性:
提到钱,这个东西,仿佛就浑身不自在。看似对钱不屑一顾,其实骨子里还是渴望,这种渴望被错误的压抑,无法释放和正确引导,最后成了洪水猛兽,金钱给他们带来的是无尽的物质欲望:好车,手机,出国游,名牌手表,宝宝,高昂的辅导班。。。。却像是海市蜃楼,难以解真正的渴,无法带来真正的平静。
当然,这些都是负面教材,我也认识很多朋友,年纪轻轻就懂得规划生活,懂得好好珍惜金钱,打理好资产。
有的趁着前几天房子的动荡期,早早的预备好了学区房,和很好的陪读房,不仅仅孩子上学有保证,几年下来资产也顺利的翻倍了。
有的人勤俭持家,虽然收入不高但是日子过得有盈余。
有的人过得低调,虽然挣的多但是很少挥霍,用来投资自己,投资资产,比我大两岁,但是现在已经是千万身家。
有的人善于投资,把家庭资产经营的头头是道,日子过得蒸蒸日上。
而很多不善于投资,不懂得规划的家庭,即使挣得不少,却在一场场的通货膨胀,一场场暗地涌动的战争中,被割裂了资产,资产其实已经严重缩水,失去了竞争力。、
而明明,他们却仿佛和其他人一样努力的奋斗着,但差距却在慢慢的,越来越大。
从这些年的社会变迁发展中,观察周围的人群,所做出的不同选择,带来的不同结果,我认为:
未来不仅仅是考验工作能力,智商,情商的社会,更是一个严酷的考验财商的社会:一个人对金钱的综合处理能力,包括储蓄,投资,消费等各个方面,它都直接影响着你的生活品质,你的未来发展,甚至是你的阶层变迁,你的社会地位等。
新时代,少了财商的人,只会傻傻的眼睁睁看着资产流失,缩水,消逝。。。。
这个时代,多投资,少消费。
想知道更多小花的投资和生活理念吗?请看最全的小花文集:
想和小花一起探讨理财问题,让小花帮你分析你的困惑吗?欢迎私信小花,或者在帖子下留言,小花会耐心一一解答哦!如果你的问题很有代表性,我会开帖子匿名来分析探讨。
让我们一起在理财的游乐场里,尽情玩乐吧!

最喜欢看小花写的帖子了,能学到很多东西,思想进步不少!
小花真棒!!我常在想,如果二十岁我就能有今日的财商,那日子会好很多,不过现在也不晚,只要坚持下去,晚年也会很好!
其实这个我倒是有不同看法,这么多年看下来,我觉得每个人在意的事确实不一样,不一定心里一套做一套。有的人让他住五六十方小房子真的要痛苦死的,他们住郊区住得挺开心的,是真挺开心。所以从自住角度来说,还真是各花入各眼。
包括换房,市中心升值快,卖掉钱多,但同样再买一套大的钱填进去的也更多,反过来郊区换大,旧房虽不升值,但新房相应要填进去的钱也反而少,所以自住的房真的要看接受度了。
投资房就不一样了。
是啊,选择不一样,所以那些开始选择住郊区大房的人,就真的很难回市区买大房子了。。而开始在市区落脚的人,很快就能换大房。。。
这个大房要看多大了。
其实我这么多年看下来,一般同事里习惯住市区的,最后也不会买到太大,百把平米就差不多了,顶多一百五就自觉跟住豪宅似的,而郊区的就觉得二百平算鸽子窝,三百平也就刚能住,虽然我是完全不理解他们怎么做卫生的……
学习了~
太赞了
其实我个人不喜欢太大的哈,觉得没必要啦。100多就够啦~
财商真的好重要呀`~
现在这个年代 机会真的好多 关键是看大家有没有抓住~
我就是买了郊区的房子,重点是现在还没交房,想卖掉也不行,再买一套市区的目前能力又不够,只能慢慢积攒资金了,看着现在的房价飞涨,真愁人,唉,只怪接触她理财太晚
看晚了…
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真的是不好说啊。房子、学区房在我们生活中占得权重有点儿不正常了。前一段时间有朋友分享了一篇文章,如果一个月房价涨的就够一个中产10年攒的钱了,还谈什么创新。总觉得现在社会有点儿疯狂了。
💐,我也只会银行,余额宝,现在知道微众,攒钱

写的真心好。我就是那个宁住市区一张床,不要郊区一套房的人,可是我的同事也是闺蜜,就是不喜欢市区(我们单位在市中心的中心好伐),死活说房子旧不喜欢老房子、小区小没有好环境、市区吵不清净等等各种差评,住着老公婚前在郊区买的房子,还是婆婆名下,每天一个多小时来上班,说要买房,却一次也不去看,还总觉得别人买的这不好那不好。唉,咋劝都么用。
嗯,我也是住100多平“鸽子窝”的。
我其实也不是很理解他们住三百平的乐趣,但是他们反过来也是一样,他们自觉住着有天有地有花有树,有些还是有山有水的房,觉得一样的钱住市区那么小的房那么差的环境理解不能……
这里主要是有个地方其实有争议:自住房算不算投资?按照穷爹富爹那本书的理论,自住房不算投资,算负债,因为不带来直接收益。自住房即使换房,买入卖出有差价,但这笔钱通常还是投入自住,依然还是不会带来收益。所以自住房某种意义上和车一样,是个消耗品,首要目的是满足生活需求,而不是投资需求,只不过有一类人活得比较接地气点,有一类人就活得比较文艺。唉,其实,适合就是好的呗。
但肯定是接地气的人多——房价本身就是证明。